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98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盐酸哌替啶急性中毒并发急性肺水肿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例常规剂量盐酸哌替啶急性中毒并发急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患者,无继发肺部疾病,7天后病愈出院.结论:本例较为罕见的常规剂量盐酸哌替啶致急性中毒并发急性肺水肿反应,不存在因为药物相互作用导致或者可能与患者本人特殊的体质有关.  相似文献   
62.
过去一些病因不明的所谓"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对其致病原因已提出许多新发现和新见解,并用许多科学实验和理论加以阐明,使病因日渐明朗.即传染性因子在"非传染性"疾病中的致病作用已日渐被揭露.其实际意义说明一些正常菌群能引起许多慢性疾病,并为消化性溃疡和心血管等疾病找到一条可用药物干预治疗之路.  相似文献   
63.
贝类是人们十分喜爱的水产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但由于其生活水域经常受到各种途径的污染,所以体内常携带有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某些寄生虫等,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一定危害。1956年,Roos首先报道了一起因生食牡蛎而引起的传染性肝炎(甲型肝炎)暴发流行。此后的几十年里,人们逐渐认识到贝类是传播病毒性肝炎和胃肠炎的重要媒介之一。全面了解贝类传据病毒性疾病的危害和机理,可以指导有效地控制病毒性疾病的发生。一、贝壳类的生态学与传播病毒有关的.贝壳类,主要是用于进鳃纲(Lamellibrnchia)的软体动物如牡蛎、贻贝…  相似文献   
64.
煮沸对毛蚶中甲型肝炎病毒的灭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类因其生活水域污染而传播肠道疾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寻求一种安全食用毛蚶的方法,我们研究了通常最易做到的煮沸方法对人工污染于毛蚶体内的甲型肝炎病毒(HAV)的灭活作用。一、材料和方法1.毛蚶:分别购自集贸市场,每只重约40克,刷净外壳泥沙后置于无菌容器内。2.病毒:HAV毒株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病毒室提供,经传代已适应2BS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IF)滴定病毒浓度为1.8×105TCID50/ml,贮存于-40℃。3.细胞培养: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株购自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用日本Eagle'sMEM作细胞培养液。生长液…  相似文献   
65.
李子华 《工企医刊》1997,10(6):42-42
我院于1990年2月至1996年3月共收治子宫破裂2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中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32岁。初产妇6例,经产妇22例。孕周37~42周之间。14例为剖宫产后妊娠子宫破裂(以下简称为疤痕子宫破裂),14例为非疤痕子宫破  相似文献   
66.
1982~1995年我院共收治老年人甲亢57例,其中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简称甲克心)37例,占老年人甲克的64.9%;非老年人甲亢心126例,占非老年人甲亢的25.6%,本文将37例老年人申亢心与随机抽取的63例同期住院的非老年人甲亢心作对照分析,以探讨老年人甲亢心的临床特点。亚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凡>60岁为老年组,其中男性14例,女性23例,男女之比1:1.6《,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8岁。凡wt60岁为非老年组,其中男性地.例,女性48例,男女之比l:3.2,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8岁。l.2诊断标准甲克心根据以下资料而…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比较丁咯地尔注射液(步复迈)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方法采用丁咯地尔治疗DPN患者48例,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DPN患者42例,治疗前后测量血糖、血压、血脂、体重指数,用肌电图测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CV)。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丁咯地尔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94%,82%。两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MCV及SCV均有所提高,丁咯地尔治疗组更明显(P&;lt;0.01)。两组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丁咯地尔治疗DPN患者疗效显著、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8.
目的比较丁咯地尔注射液(步复迈)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的疗效。方法采用丁咯地尔治疗DPN患者48例,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DPN患者42例,治疗前后测量血糖、血压、血脂、体重指数,用肌电图测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CV)。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丁咯地尔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94%,82%。两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MCV及SCV均有所提高,丁咯地尔治疗组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丁咯地尔治疗DPN患者疗效显著、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分析显微外科修复术治疗手背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5例手背部皮肤缺损患者,均采取显微外科修复治疗。结果 105例患者经312个月的随访调查,手背部皮肤缺损部位植皮以后,皮瓣完全成活,成活率达100%。并且修复术后手部外形、功能均较为满意。结论显微外科修复术治疗手背部皮肤缺损具有满意效果,临床应用、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0.
目的:比较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组)治疗DPN患者48例,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治疗DPN患者42例,治疗前后化验空腹及餐后血糖、血脂,测量血压,计算体重指数,用肌电图测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及运动传导速度(MCV)。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5%、81.6%。两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MCV及SCV均明显提高,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1)。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注射液治疗DPN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