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9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继发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及相关因素,以早期发现继发性APS。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收集的129例SLE和AP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妊娠情况、抗核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等。结果:129例患者中,原发性APS(primary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PAPS)8例;SLE者121例,其中SLE合并APS患者(SLE-APS)41例,仅诊断为SLE患者(SLE-APA-)40例及出现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A)异常但APS诊断依据不足(SLE-APA+)的SLE患者40例。8例原发性APS患者中,3例男性均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手微动脉血栓形成,有婚育史的女性患者中5例均有病态妊娠表现,自发性流产和(或)死胎,其中2例有肺栓塞、门(脾)静脉栓塞。41例SLE-APS患者中,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有15例,肺栓塞患者3例,脑梗死10例;SLE-APS组抗β2-糖蛋白1(抗β2-GP-1)浓度明显高于SLE-APA+组及SLE-APA-组,而血小板计数明显减低。结论:SLE合并APS患者的血清中存在高浓度抗β2-GP-1,提示高浓度抗β2-GP-1是SLE继发AP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病(DM/PM-ILD)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淋巴细胞计数及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DM/PM-ILD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13年1月-9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16例DM/PM-ILD患者行经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得BALF,并行总细胞计数及分类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BALF及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CD3+总T细胞、CD3+CD4+ T细胞、CD3+CD8+ T细胞、CD3-CD16+CD56+ NK细胞、CD3-CD19+ B细胞),计算每种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比较DM/PM-ILD患者与正常对照BALF中细胞总数及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比较DM/PM-ILD患者BALF与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 结果 DM/PM-ILD患者外周血不同淋巴细胞百分比大多均正常;BALF细胞总数较正常对照显著增多,明显淋巴细胞占优势(每例均>15%)。DM/PM-ILD患者BALF中CD3+总T细胞和CD8+ T细胞百分比较正常对照显著增加,并且较外周血中百分比显著增加;DM/PM-ILD患者BALF中NK细胞百分比较正常对照显著下降,B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均较外周血中显著下降。 结论 DM/PM-ILD患者BALF中存在明显的淋巴细胞计数增多和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其中CD8+ T细胞明显增加,可能在DM/PM-ILD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80例大动脉炎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的误诊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误诊、治疗和预后.结果 ①80例患者中,头臂动脉型患者31例,约占38.8%;胸腹主动脉型4例,占5.0%;广泛型(头臂动脉型+胸腹主动脉型)43例,占53.8%;肺动脉型2例,占2.5%.②常见临床首发症包括双上肢血压不等(包括单侧或双侧血压测不出)、血管杂音、头晕头痛、无脉或脉搏减弱、乏力.③80例患者在发病初期,有37例患者被误诊,误诊率高达46.3%.④80例患者中49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达到缓解.⑤对21例患者回访发现,14例患者接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包括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或单用抗凝药等病情控制良好;6例患者不正规治疗病情控制不佳;1例患者因大动脉炎所致心力衰竭死亡.结论 大动脉炎误诊率较高,医生的全面体检能有效降低误诊率.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能有效控制病情,患者定期随访及正规治疗能有效改善病情,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54.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CD19+ B细胞中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limp-1) mRNA的表达,并探讨Blimp-1在SLE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0例SLE患者和20例健康者外周血CD19+ B细胞中Blimp-1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19-CD138+浆细胞/CD19+B细胞比例、CD19+CD27+记忆性B细胞/CD19+ B细胞比例,分析SLE患者Blimp-1表达与B细胞亚群及临床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 SLE 组 CD19+ B 细胞中 Blimp-1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活动组高于稳定组(P<0.05);② SLE组CD19-CD138+浆细胞/CD19+B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活动组高于稳定组( P <0.05);SLE 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 CD19+CD27-记忆性B细胞/CD19+ B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SLE患者Blimp-1表达与CD19-CD138+浆细胞/CD19+ B细胞比例呈正相关性(rs =0.336,P=0.034),与CD19+CD27+记忆性 B细胞/CD19+ B细胞比例无显著相关性(rs =-0.271,P=0.116),与抗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IgG呈正相关性( rs =0.493,P =0.006;rs =0.527,P=0.004),与抗核小体抗体、抗 C1q 抗体呈正相关性( rs =0.452,P =0.040;rs =0.522,P =0.015),与白细胞数量、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性(rs =-0.367,P=0.046;rs =-0.386, P =0.035)。结论 Blimp-1在SLE患者B细胞中表达升高,与浆细胞明显相关,提示Blimp-1可能通过促进B细胞分化而参与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初步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关系,以及不同剂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GC)对SLE患者ACTH的抑制情况。方法初发SLE患者52例,随机分成两组:地塞米松组和甲泼尼龙组,另收集2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比较治疗前后ACTH水平,并分析ACTH与SLE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SLE组ACT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轻中度活动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TH与白细胞计数及免疫球蛋白G呈正相关(P<0.05),与抗SSB抗体的阳性率呈负相关(P<0.05)。地塞米松组与甲泼尼龙组治疗前后的AC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E患者存在ACTH的应答异常,并与病情活动相关,ACTH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与甲泼尼龙治疗相比,短期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初发SLE对ACTH水平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56.
    
目的检测B7-H4分子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肾脏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方法收集90例LN患者,急性肾外伤患者3例,20例无肾炎的SLE患者和健康体检者20例,SLEDAI评分评估LN的疾病活动性。16例LN患者接受肾活检和肾脏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脏病理组织中B7-H4抗原表达;ELISA法检测LN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可溶性B7-H4(soluble B7-H4 sB7-H4)的含量,并分析LN患者sB7-H4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B7-H4抗原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LN患者切片中5个视野下平均B7-H4阳性肾小管数百分比(45±16)%明显低于对照人群(86±11)%(P﹤0.05),并且和肾脏组织中的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明显负相关(r=-0.476,P=0.02)。LN患者sB7-H4含量为(58.20,中位数)ng/ml、(70.57±27.24)ng/ml、(69.12±29.31)ng/ml三者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70.57±27.24)ng/ml和无肾炎的SLE患者无明显差异,其和SLEDAI明显正相关(r=0.353,P=0.005)。另外,LN高度活动组sB7-H4含量(74.40±31.95)ng/ml明显高于中度活动组(51.89±21.79)ng/ml(P=0.017)。结论 LN患者中B7-H4分子的表达可能参与了LN的疾病进展,但其具体机制尚需要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索 HL A- DM等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分布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PCR- RFL P)确定 DM的基因型 ,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索 DM与 SL E的关联性。结果 检测到的 7种 DMA与 DMB等位基因和 4 2种单体型在 SL E组与正常对照组分布一致。DMB* 0 10 2 / 0 10 3基因型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 SL E组 (P <0 .0 5 ) ,但校正后差异无显著性 ,其余 13种基因型在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  HL A-DM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 SL E的发病没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8.
外用双氯芬酸钾凝胶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比较研究双氯芬酸钾凝胶(DPG)和双氯芬酸钠凝胶(DSG)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试验设计为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平行性的比较研究。试验组 60例,1%DPG外用,每日3-4次,每次2-4g,日总量不超过20g,疗程2周;对照组45例,1%DSG外用,使用方法同DPG。结果 2周时DPG的总有效率为 88%,DSG总有效率为87%,DPG组疗效明显高于 DSG组(P<0.05)。两药均能显著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P<0.05~0.001),两组相比DPG对关节肿胀数的改善优于DSG组(P<0.05),对其他各指标的改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DPG的耐受性良好,无1例病人发生不良反应;DSG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PG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征的疗效优于DSG,且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9.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比较新型抗炎免疫抑制药来氟米特(leflunomide, LEF)和阳性对照药甲氨喋呤(methotrexate, MTX)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选择疾病活动期RA患者95例。来氟米特组用LEF 20 mg  相似文献   
60.
<正> 长期发热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国内文献已有报道。但伴有白细胞减少的长期发热的病因分析,尚未见描述。本文拟就1971~1986年15年来本院收治的病程超过4周的54例白细胞低于4×10~9/L的长期发热的病因进行分析,并对诊断中的若干问题加以讨论。病因分析:本组54例伴有白细胞减少的长期发热病因中,肿瘤29例(53.7%);感染9例(16.7);胶原病6例(11.1%);另10例中虽4例初步拟诊恶性病,3例为感染引起,但出院时诊断仍未肯定。临床资料 54例中有肝和/或脾肿大的共40例,占74.1%,其中肿瘤病因29例中28例有肝和/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