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6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患者,男性,45岁,慢性乙肝(重度)合并肺部感染,住院期间因“甲状腺功能亢进”使用初始剂量为“30 mg/d”的甲巯咪唑治疗,1个半月后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指标逐渐好转,剂量减为“15 mg/d”.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前期未发现异常情况,但用药2个月时连续2次隔日复查血常规均提示白细胞明显减少伴中性粒细胞缺乏,最低至白细胞0.5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6.9%);并出现高热、畏寒、寒战、腹痛.遂停用甲巯咪唑,并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鲨肝醇、地榆升白片”升高白细胞,同时加强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措施,2周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逐渐升至正常范围,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12.
血尿酸14494例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居民近年的血尿酸(UA)水平及高尿酸血症(HUM)患病率变化,为HUM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和2010年2个社区14 494例健康体检居民的血清UA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7年,男性UA(364.1±77.5)μmol/L,女性UA(272.6±68.1)μmol/L;2010年,男性UA(383.0±80.8)μmol/L,女性UA(289.2±69.9)μmol/L,血清UA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男性血清UA水平及HUM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1)。2010年男女UA水平均高于2007年,2010年HUM患病率,男性为29.4%,女性为18.2%,分别高于2007年的22.1%和17.7%。结论:近年来广州社区人群血清UA水平和HUM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建议对HUM患者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其抗氧化机制。【方法】建立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衰老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硫氢化钠(NaHS)预处理内皮细胞,观察其对衰老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0 μmol/L H2O2预处理后,能显著提高细胞SA β-gal阳性率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表达,同时增加丙二醛(MDA)含量,但减少过氧化物歧化酶1(SOD1)的表达。而NaHS的预处理可以显著减少细胞SA β-gal阳性率和PAI-1的表达,减少MDA的含量,增加SOD1的表达。【结论】NaHS可以逆转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其机制与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血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尿激酶(u—PA)浓度及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尿激酶受体(u—PAR)表达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将疏血通4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疗程为2周。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尿激酶浓度及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尿激酶受体表达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尿激酶浓度及中性粒细胞表面尿激酶受体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能够降低血浆尿激酶浓度及下调中性粒细胞表面尿激酶受体的表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国成人晕厥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连续纳入2018年6月25日至2021年3月1日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37家三甲医院急诊、老年科、心内科门诊或晕厥单元就诊且初步诊断为晕厥的患者, 收集相关临床资料, 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患者4 950例, 年龄(56.3±16.8)岁, 男性2 604例(52.6%)。最常见的晕厥类型为神经介导性晕厥[2 345(47.4%)], 其次为心原性晕厥[1 085(21.9%)], 而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则相对少见[311(6.3%)], 此外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有1 155例(23.3%)。与≥65岁的患者比较, <65岁的患者中有诱因者更为多见[2 066(72.4%)比786(27.6%), χ2=136.5, P<0.001]。与其他类型晕厥患者比较, 神经介导性晕厥患者中有晕厥先兆者占比较高[1 972(79.0%)比1 908(73.9%), χ2=17.523, P<0.001]。女性患者中有先兆者占比高于男性[1 837(80.0%)比1 863(73.0%), χ2=...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诱发的)的一些特性。方法97例(男42例,女55例,年龄45.34±15.0岁,平均15~76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消融前后,一般程序刺激诱发组(n=70)及采用异丙肾上腺素后程序刺激诱发组(n=27),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观察2组的性别、年龄、房室结电生理特性差异及消融复发率。结果97例患者中,70例(72%,95%CI:63%~81%)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SVT),消融后观察30min,心内电生理不能诱发;27例(28%,95%CI:19~38%)消融前不能诱发SVT,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再重复心内电生理,能够诱发SVT,消融后观察30min,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再重复心内电生理,仍无SVT。2组在性别年龄消融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房室结前传电生理特性方面有差异,即一般刺激诱发组快慢径路之间有效不应期(E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2±78vs253+66,p<0.001);而加用异丙肾上腺素后刺激诱发组基础快慢径E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0±60vs330±50,p>0.05)。结论本文结果显示,程序刺激是否诱发AVNRT,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而与患者的房室结前传功能有关,即快慢径路前向传导的有效不应期相差越大,则越易发生AVNRT。消融实践中,如一般刺激不能诱发,可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再行程序刺激诱发,这对判断AVNRT消融成功终点,减  相似文献   
18.
小剂量甲状腺素在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剂量甲状腺素在重症心衰中的疗效。方法 :本文测定 14 3例心衰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 ,并将 5 2例Ⅲ级和Ⅳ级心功能者随机分成A组 (常规治疗组 )和B组 (L T4 +常规治疗组 )进行比较。结果 :心衰组T3、FT3的降低 ,rT3的升高 ,TSH正常 ,Ⅳ级心功能者还伴有T4 、FT4 明显下降 (P <0 0 5 ) ,B组显效率 (5 3 8% )及总有效率 (92 3% )均明显高于A组 (P <0 0 5 ) ,B组治疗后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A组 (P <0 0 5 )。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患者伴有甲状腺激素的变化 ,甲状腺激素在重症心衰治疗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四逆汤(Sini decoction,SND)防治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及陷窝蛋白1(caveolin-1)和一氧化氮(NO)系统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同型半胱氨酸(Hcy)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融合细胞(EAhy926细胞)模型,观察四逆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NO系统和caveolin-1的影响。结果:Hcy加入后细胞生长缓慢,贴壁细胞数明显减少,NO浓度明显减低(P<0.05),caveolin-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内皮型NO合酶(eNOS)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四逆汤处理组贴壁细胞及细胞形态明显改善,NO浓度较Hcy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caveolin-1 mRNA和蛋白表达较Hcy模型组明显减弱(P<0.05),eNOS mRNA和蛋白表达较Hcy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其中以四逆汤1.0 kg/L +Hcy 4.0 μmol/L组最明显。结论:Hcy可能通过增加caveolin-1表达和抑制eNOS表达而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而四逆汤通过抑制caveolin-1表达和增加eNOS的表达拮抗Hcy对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CD163)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并探讨CD163与炎症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关系.方法 按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冠心病处理指南的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84例冠心病患者纳入该研究,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24例;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2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患者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以平均荧光强度mfi为单位,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按照Jenkin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比较各组CD163的表达情况,并对CD163与冠状动脉造影评分、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4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CD163表达水平[(84.4±6.9)mi]明显高于UA组[(64.1 ±5.5)mil,P<0.01]、SA组[(46.7±6.5)mfi,P<0.01]和对照组[(22.0±6.1)mfi,P<0.01],UA组CD16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和对照组(P<0.01),SA组CD16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与Jenkins评分(r=0.9107,P<0.01)、CRP(r=0.766,P<0.01)和LDL-C水平(r=0.749,P<0.01)呈正相关.结论 随着冠心病病情加重,CD163表达水平升高,CD163表达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CD163与炎症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