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985年Kujuwa等首先报道了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测定在肝病时升高,其后许多国内外学者研究也证明血清透明质酸水平是反映肝纤维化活动性与程度的灵敏指标[1]。我国1989年由张鲁榕等[2]建立了血清HA放射免疫分析法,能灵敏准确地反映肝脏病变程度。可用来判断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有助于慢性肝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替代有创伤性、局限性、避免误诊的肝穿刺活俭。本文通过对慢性肝病132例血清HA检测,探讨检测的临床意义,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慢性肝病132例,男107例,女25例,年龄ZI…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EA、NSE、CFRA21-1)检测联合在肺单发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91例经病理确诊的肺单发结节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同时取静脉血4mL分离取血清在低温冰箱保存,用放免法集中测量血肿瘤标志物CEA、NSE、CFRA21-1.结果 18 F-FDG PET/CT检查对肺单发结节恶性肿瘤检出的灵敏度为84.8%(56/66),对肺单发结节诊断的准确率为86.8%(79/91);18 F-FDG PET/CT显像联合血肿瘤标志物(CEA+NSE+CFRA21-1)检测对肺单发结节恶性肿瘤检出的灵敏度为93.9%(62/66),对肺单发结节诊断的准确率为95.6%(87/91),和18F-FDG PET/CT检查相比,灵敏度和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8 F-FDG PET/CT显像和血肿瘤标志物(CEA、NSE、CFRA21-1)检测联合能提高对肺单发结节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对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手术成功要素。方法对26例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行全髋置换。均采用K-L后外侧切口,充分显露和检查髋臼形态,3例有坐骨神经损伤者术中同时作松解,8例骨不连患者取出原有内固定后对骨不连进行处理重新内固定,18例节段性缺损者将切除的自体股骨头进行结构性植骨,2例髋臼存在巨大的结构性骨缺损,先植入防内突加强钛网支架,将股骨头咬成细骨颗粒打压植入。髋臼侧2例存在巨大的结构性骨缺损用骨水泥臼杯固定,其余为生物型固定臼杯,股骨侧均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结果手术时间53~175(110±5.3)min;术中出血量500~1600(800±130)ml,输血量0~1 000(600±100)ml;术后早期无切口感染、假体脱位及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17~58(29±8.6)个月,除1例伴有坐骨神经损伤的患者出现髋臼松动外,其余患者髋臼假体及股骨假体无松动及骨溶解征象。8例骨不连和18例骨缺损植骨患者均完全愈合。患者髋关节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Harris评分为83~95(88±5.4)分,髋关节屈伸平均活动度110°±7.6°。结论全髋置换用于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稳定髋臼。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应用全椎板切除后椎管重建在颈椎管狭窄症中的效果.方法 20005年2月至2007年12月对48例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后应用植骨法行椎管扩大成行.所有患者做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并术前、术后行X线、三维CT,MRI检查观察颈椎管容积、脊髓信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的患者行3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临床评分:手术前平均JOA评分6.85分,手术后平均9.65分,末次随访时平均13.50分,术后三维CT提示植骨成活,椎管管径扩大;MRI检查显示:脊髓后移,脊髓受压解除.结论 应用全椎板切除后椎管重建在颈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疗效满意,是一种新的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方法 .  相似文献   
45.
目的讨论自身残余血预处理透析器对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首次使用综合征(FUS)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0月-2011年5月20例原采用传统法处理新复用透析器发生FUS血液透析患者,改用自身残余血预处理新复用透析器,并就传统法和自身残余血预处理法对新复用透析器处置后在患者透析过程中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采用自身残余血预处理透析器后,透析患者FUS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种方法所致FU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残余血预处理新复用透析器法能有效降低FUS的发生率,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46.
[目的]比较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两种不同顺序复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1月采用切开复位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术中分别采用不同的复位顺序进行复位.A组:先复位侧方移位,后复位前后移位;B组:先复位前后移位,后复位侧方移位.直视下观察两种不同顺序复位的效果.对两组患者的解剖复位成功率、获得解剖复位花费的时间及骨折端的稳定性进行比较.[结果]A组30例均在第1次复位取得解剖复位,平均花费时间3 min,25例骨折端稳定,5例不稳定.B组第1次复位6例获得解剖复位,24例失败.失败患者改变复位次序进行第2次复位后均取得解剖复位.获得解剖复位平均花费时间11rain.23例骨折断端不稳定,7例稳定.两组资料的第1次解剖复位率、复位花费时间和稳定骨折端所占比例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当按照先复位侧方移位后复位前后移位的顺序进行复位.  相似文献   
47.
<正>作者对132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了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检测,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32例中男107例,女25例,多为住院病人。诊断按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分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32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57例,肝硬化(LC)43例。年龄21~65岁。 正常对照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21~49岁。无主要内脏疾病,尤其是无肝脏疾病。 HA检测方法 放射免疫测定法(试剂盒由上海长征医院提供)。测定范围0~640ng/ml,正常值57±27ng/ml。方法同常规。  相似文献   
48.
49.
童元  朱亚林 《安徽医学》1996,17(1):35-36
<正> 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常见损伤之一,约70%的患者系直接损伤所致。使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均可获得复位,但因固定困难,常导致治疗失败。作者从1991年10月~1993年11月将张力带原理应用于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16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单枚克氏针加缝线不经过骨骺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技术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治疗21例儿童胫骨髁间隆突骨折, 年龄6~14岁, 男13例, 女8例。根据Meyers-McKeever骨折分型:Ⅱ型7例, Ⅲ型10例, Ⅳ型4例。手术均采用关节镜下复位, 单枚克氏针加缝线不经过骨骺线固定。术后1周积极开始功能锻炼, 并随访10~30个月, 术后1、3、6个月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记录关节活动度、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 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6周, 21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均愈合, 无骨折移位。术后3个月, 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阴性。术后6个月,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3.3±5.2,复查X线片未见骨骺线增宽或变窄。结论:关节镜下单枚克氏针加"8"字缝线不经过骨骺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隆突骨折, 复位和固定可靠, 不经过骨骺线, 手术创伤小, 对骨骺干扰小, 能够早期关节功能锻炼,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