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3篇
医药卫生   45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Carvedil01)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阿霉素腹腔注射制作CHF大鼠模型,根据干预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Carvedilol治疗组(CHF—C组,n=9),倍他乐克(Betaloc)治疗组(CHF-M组,n=9),CHF安慰剂治疗组(CHF—P组,n=9)和正常对照组(NC组,n=6).阿霉素应用第5周后采用灌胃给药途径,CHF,C组以Carvedilol 0.25mg/kg,1次/d进行干预;CHF-M组以Betaloc0.25mg/kg,10〈/a进行干预;CHF—P组和NC组加以食用淀粉0.25mg/kg,1次/d进行干预.10wk后透射电镜检测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并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大鼠心肌TH表达水平.结果:大鼠心肌TH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HF—C组明显低于NC组[(0。94±0.31)US(1.18±0.39),(0.91±0.50)vs(1.32±0.41),均P〈0.05];但明显高于CHF—P组[(0.94±0.31)VS(0.47±0.12),(0.91±0.30)US(0.41±0.14),均P〈0.05];也明显高于CHF—M组[(0.94±0.31)掷(0。66±0。20),(0.91±0.30)vs(0.58±0.19),均P〈0.05].结论:CHF大鼠心肌TH表达水平明显下调,Carve-dilol治疗能够阻止CHF心肌TH下调,有助于改善CHF大鼠心肌交感神经重构.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心肌细胞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基础表达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其分泌的诱导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以RNA干扰(RNAi)技术靶向抑制CTGF对下游纤维化因子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以下5组: 组Ⅰ:单纯心肌细胞组;组Ⅱ:TGF-β1诱导组;组Ⅲ:阴性质粒组;组Ⅳ:RNAi组;组Ⅴ:脂质体组。分离培养Sprague Dawley(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以5 μg/L终浓度的TGF-β1对培养的心肌细胞进行诱导,再通过脂质体法将靶向大鼠CTGF的短发夹RNA(shRNA)干扰质粒转染入心肌细胞,流式细胞技术分选出成功转染的细胞。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技术进一步研究各实验组心肌细胞CTGF、纤维连接蛋白(FN)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单纯心肌细胞组对CTGF、FN均有低水平的基础分泌,在予以TGF-β1诱导后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在靶向特异性RNAi后,上述因子的表达均被显著抑制(P<0.01);并且纤维化因子FN的表达水平与促纤维化因子CTGF的表达显著相关。结论: 心肌细胞可自主低水平分泌或诱导后高表达CTGF及下游纤维化因子FN,提示心肌细胞主动参与了心肌纤维化及心脏重塑过程;而通过RNAi靶向抑制CTGF后可阻抑心肌细胞分泌下游纤维化因子,进一步提示CTGF是促心肌纤维化的关键性细胞因子,而RNAi是一种特异高效的很有前途的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43.
Diabeticcardiomyopathyisoneofthemostim portantcausesofdeathindiabeticpatients .Asitisextremelydifficulttoidentifydiabeticcardiomy opathyatearlystageandtoestablishthemodeloftype 2diabeticcardiomyopathy ,theresearchontype2diabeticcardiomyopathylagsfarbehind…  相似文献   
44.
目的 :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血管再生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犬局部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18只成年健康杂种犬于麻醉开胸后暴露心脏 ,结扎左前降支 (LAD)制作AMI模型。动物平均分为 3组 ,单纯心肌梗死 (MI)组 ,直接关胸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 (TMR)组 ,于AMI 30min后行透壁心肌打孔 ;bFGF组 ,则于AMI 30min后行非透壁心肌打孔 ,并随后向孔道内注射含有bFGF的纤维蛋白胶 (FG)。 8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局部收缩与舒张功能。结果 :与MI组相比 ,TMR组和bFGF组室间隔和 (或 )左心室前壁的局部室壁增厚率 (△T % )更大 ,局部半轴缩短率 (△H % )更高 ,左室前壁的运动幅度 (MA)更大 (均P <0 .0 5 )。而与TMR组相比 ,bFGF组室间隔与左室前壁的△T %更大 ,左室前壁的MA更大 (均P <0 .0 5 )。另外 ,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 (DTI)技术评价左心室前壁局部舒张功能发现 ,bFGF组的左室前壁运动频谱E/A比值明显高于MI组 ,而TMR组与MI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FG在心肌内控制释放bFGF的血管再生治疗能显著改善犬AMI局部的收缩与舒张功能 ,其疗效明显优于TMR。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再生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犬血管再生与侧支重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血浆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浆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neutrophilelastase,NE)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对85例观察对象进行分组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 :简单病变组 2 4例 ,复杂病变组 5 1例 ,正常对照组 10例。根据CHD病情分为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9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4 5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2 1例 ,正常对照组 1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ASA)检测血浆NE含量 ,比较不同组间NE含量。结果 :血浆NE含量 :复杂病变组 [(6 3.4 2± 13.6 2 ) μg/L]高于简单病变组 [(4 4 .5 0± 12 .73)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AMI组 [(71.4 8± 10 .16 ) μg/L]高于UAP组 [(6 1.2 7± 14 .5 7) μ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明显高于SAP组 [(4 0 .95± 10 .0 9) μg/L]及正常对照组 [(36 .6 3± 12 .35 )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UAP组明显高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血浆NE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及CHD病情严重性相关 ,NE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活动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7.
厄贝沙坦对电压依赖性的Kv1.3和Kv1.5通道电流的阻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厄贝沙坦对电压依赖性的Kv1.3和Kv1.5的阻断作用,探讨厄贝沙坦对此类通道的阻断可能具有的临床作用。方法使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记录表达于非洲爪蟾卵母细胞的Kv1.3和Kv1.5钾通道电流,不同浓度厄贝沙坦灌流对其电流的影响。结果①厄贝沙坦浓度依赖性的阻断Kv1.3通道,阻断的IC50是2.46μmol/L,且阻断具有电压依赖性。②厄贝沙坦浓度依赖性的阻断Kv1.5通道,阻断的IC50是0.47μmol/L,且阻断具有显著的电压依赖性。结论厄贝沙坦阻断开放状态的Kv1.3可能是其发挥免疫调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之一;而对开放状态的Kv1.5的阻断可能是其具备减少心房颤动发生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8.
目的:通过与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比,探讨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促炎因子IL-6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78例,其中ACS患者40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38例,33例胸痛综合征(CPS组)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6、IL-10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值。结果:与SAP组及CPS组相比,ACS组血浆IL-10水平明显降低,IL-6、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P组IL-10水平低于CPS组,IL-6、CRP水平高于CP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IL-10水平与IL-6及CRP水平呈负相关,IL-6水平与CRP水平正相关。结论:血浆IL-10水平降低和IL-6、CRP值升高对患者ACS的发生有预测价值。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水平的失衡是导致斑块不稳定、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9.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永久心脏起搏,由于小儿自身存在的一些特殊问题,如血管细小,身体发育不良,心腔位置畸形等,常规的成人起搏技术是否能成功应用,尚无大宗临床经验。本文报道近十余年内,对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经验。患儿均为男性,年龄1.9~8.8岁,体重9~19kg。其中4例室间隔缺损,1例矫正性大动脉转位伴巨大室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50.
卡维地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患者血清钾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血清钾浓度的变化及卡维地洛对其影响。方法:106例ACS病人按服用β受体阻滞剂情况分为3组(ACS组,卡维地洛组,β1受体阻滞组),同时设50例稳定性心绞痛病人为对照组,各测血清钾浓度并作对比分析。结果:ACS组病人较对照组血清钾浓度明显降低(P<0.01),血糖、心率水平升高(P<0.05);与卡维地洛组、β1受体阻滞剂组相比,血清钾浓度下降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卡维地洛组与β1受体阻滞剂组相比血钾水平较高(P<0.05).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CS组血钾与血糖、心率呈显著负相关,前者r=-0.14(P=0.04),后者r=-0.19(P=0.01)。结论:ACS早期血清钾浓度降低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有关,卡维地洛能有效防止此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