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3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摘要 背景:研究显示,以可降解生物陶瓷聚磷酸钙为基材,加入微量锶元素,通过调控材料结构如孔径、孔隙率等性能,可制备出有足够力学强度并可控降解的掺锶聚磷酸钙。 目的:观察成骨细胞与掺锶聚磷酸钙的细胞相容性。 方法:将兔成骨细胞与不同含锶质量分数(0~100%)的掺锶聚磷酸钙体外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和功能测定。MTT法检测掺锶聚磷酸钙中成骨细胞的活力,并测定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 结果与结论: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成骨细胞在掺锶聚磷酸钙的表面和孔隙内大量黏附、增殖和生长,并且分泌细胞外基质及细胞表面的大量微绒毛,显示成骨细胞在掺锶聚磷酸钙材料上生长形态良好;同时通过MTT和碱性磷酸酶测定表明细胞功能良好,其中含锶1%掺锶聚磷酸钙细胞增殖活性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对成骨细胞无毒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关键词:掺锶聚磷酸钙;成骨细胞;锶;细胞相容性;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13  相似文献   
82.
曾春 《微创医学》2001,20(5):630-63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致死的重要原因,ACEI类药物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为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肾病尿蛋白、肾功能的影响,我科对4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别使用科素亚或卡托普利治疗,现将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3.
心肺复苏的方法学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前心肺复苏的理论有很大的提高 ,但是院外大多数心搏骤停的病人终归死亡 ,甚至在高度发达 ,急救系统较完善的地区 ,其院内抢救成功率仅为15 %~ 2 0 % ,而院外常小于 5 % ;鉴于大多数心搏骤停者往往发生在医院外(占 70 % ) [1] ,因此必须就地、就近立即组织抢救 ,切忌观望等待或远距离传送 ,以免耽误抢救时机 ,这迫使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标准心肺复苏法或积极寻找有效的标准复苏替代方法。根据“评估—呼救—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的现场标准心肺复苏方法和体外按压使胸内压与器官灌注压产生变化的“胸泵”和“心泵”机制[2 ] ,人…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38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观察组,n=66)和经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对照组,n=72)。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复发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5.5%VS 83.3%),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1%VS 19.4%、3.0%VS 1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随访1年以上,观察组术后2例轻度面瘫患者在随访期间均康复;对照组术后5例面瘫患者,随访期间有3例明显恢复,3例听力障碍患者1例明显恢复。两组术后出现头晕头痛、皮下积液以及颅内感染在出院前均治愈,均未发生后组颅神经损伤以及颅内血肿。结论应用神经内镜行微血管减压术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比较保守康复方案与激进康复方案对关节镜下骨-髌腱-骨自体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1999-09/2002-09前交叉韧带术后患者45例,分为保守方案组(24例)和激进方案组(21例),分别应用保守和激进康复方案进行术后康复,术后2年检测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后2年,关节松弛度测量阳性者保守方案组4例(17%)、激进方案组4例(19%),Lysholm膝关节评分两组各有1例疗效差。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无明显差异(P>0.05)。激进方案组早期关节肿胀较明显、渗液较多,术后行关节穿刺抽液患者激进方案组15例、保守方案组10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恢复正常运动训练所需时间保守方案组1年、激进方案组9个月。结论:两种方案均安全有效,激进康复可明显缩短康复时间,更快地获得膝关节良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影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疗效以及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患者中术后疼痛立即消失68例(76.4%),明显缓解7例(7.8%);术后随访1~4年,治愈77例(86.5%),显效5例(5.6%),有效4例(4.5%),无效3例(3.4%)。手术并发症:术后出现小脑血肿2例,严重脑水肿2例,听力障碍1例,皮下积液3例,头痛头晕4例。结论良好的手术疗效与典型的临床症状,较短的病程,明确的责任血管,单根动脉的压迫以及较轻的神经受压程度密切相关。术中仔细寻找责任血管,充分松解粘连,实施有效的减压,严格保护面听神经,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为受试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42例。对照组仅采取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组则在其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sTER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IL-18]、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变化,分析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疗程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GCSF、sTERM-1、sICAM-1、TNF-α、IL-12、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3~+、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内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抑制炎症并调节细胞免疫,对患者预后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88.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区域局部一致性(ReHo)技术,观察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脑局部ReHo值。方法收集19例RRMS患者(RRMS组)与19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行rsfMR和常规MR检查。分别提取两组左、右侧运动相关脑区ReHo值行两样本t检验分析,对RRMS组双侧运动相关脑区ReHo值与患者EDSS评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RMS患者双侧运动相关脑区ReHo值降低(P<0.05,经AlphaSim校正,体素>20),患者双侧运动相关脑区ReHo值与EDSS评分均呈负相关(右侧:r=-0.819,P<0.05;左侧:r=-0.871,P<0.05)。结论 RRMS患者运动相关脑区神经元活动一致性存在减低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患者运动功障碍形成的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评价国产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国产组采用国产奥司他韦治疗,进口组采用进口奥司他韦治疗,用法均为75 mg/次,每日2次口服,疗程5 d.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以此判断疗效.两组基线和不良反应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疗效差异性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共入选209例患者,其中国产组98例,进口组111例.两组在体温动态变化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1,P>0.05).进口组症状评分在24~48 h内下降速度快于国产组,但至72 h时接近同一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5,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97,P>0.05).结论 国产奥司他韦治疗流感与进口奥司他韦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及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脊髓改变以及相关临床资料的差异,为鉴别诊断两种疾病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利用GE Signa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2004年7月到2008年9月我院临床确诊或疑似NMO及MS的患者做免费MRI检查.根据影像资料、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及神经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检查结果,将满足Wingerchuk等推荐的NMO诊断标准及MS的最新McDonald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结果:确诊NMO患者41例,MS患者121例.脊髓受累:NMO患者以受累节段≥5个(78.1%)最为常见,其中以颈髓、颈胸髓联合受累最多,占患者总数的80.5%.病灶均为连续性改变,急性期脊髓肿胀明显,多为灰质及白质同是受损;MS 患者以胸髓受累最为常见(46.4%),41例(59.4%)受累脊髓节段≥3个,但为非连续损害,表现为渐进性过程,以白质受累为主.经统计学检验,两组之间受累脊髓节段数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NMO与MS患者脊髓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可以成为两者的鉴别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