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人膜迷路三维精确建模与虚拟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精确的人内耳膜迷路的三维模型,以满足内耳可视化研究和生物力学建模的需要。方法制作全系列、不染色、层厚20μm的新鲜成人颞骨火棉胶连续切片,使用幻灯机和高像素数码相机结合图像拼合技术获取全部切片的高清晰度数字图像。在3D-Doctor软件中,将全系列图像进行对位、设定标度参数、分割后,采用表面重建法生成内耳膜迷路三维模型。结果建立了能清晰显示膜迷路精细结构的内耳三维模型,在3D-Doctor软件中实现了不同的显示效果,并利用Cortona虚拟现实建模语言软件在个人电脑上实现了模型的桌面虚拟可视化。结论全系列不染色的火棉胶连续切片、数码相机拍摄结合图像拼合和高性能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可以满足膜迷路精确建模的需要,并能提高建模的精确度。利用虚拟现实软件和设备可以实现内耳膜迷路的虚拟可视化,有利于形态学研究和教学。  相似文献   
42.
目的:总结内听动脉的应用解剖及病理变化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中外文献,对内听动脉的形态学及其相关疾病病理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内听动脉作为内耳的主要供血血管,与突发性耳聋、耳蜗前庭神经压迫综合征、内听动脉瘤的关系密切.结论:通过对内听动脉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对突发性耳聋、耳蜗前庭神经压迫综合征、内听动脉瘤的认识,为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43.
目的基于颞骨CT三维重建,研究内耳及其毗邻结构的三维解剖关系,对内耳及其毗邻结构的空间立体关系进行测量定位,总结规律,为指导耳科及侧颅底手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3D-DOCTOR软件对34例成人颞骨轴位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显示内耳及其毗邻各重要结构的形态及其相互间复杂的空间关系。并用软件自带的功能测量内耳及其毗邻结构之间的距离和相对角度,总结内耳及其毗邻各重要结构的距离及相对角度的规律性。结果重建获得了清晰的耳蜗、半规管、听小骨、面神经、内听道、颈静脉球窝、颈内动脉管等颞骨内重要结构三维图象。测量三维模型后准确获得了耳蜗及半规管与面神经、颈内动脉、颈静脉球之间相对关系的参数。结论颞骨CT三维重建可以明确地显示其内部各解剖结构及其相互间的空间立体关系。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利用计算机重建技术显示并研究与单孔神经切断术有关的手术解剖以及手术模拟。方法:取新鲜颞骨标本块,不脱钙聚合物包埋,骨切片机连续薄切片,经图像处理重建单孔神经、圆窗区及其毗邻结构。结果:重建图像细致精确,完整地显示了与单孔神经切断术有关的手术解剖,实现了单孔神经切断术的三维手术模拟,并初步提出以圆窗膜后端为参照点寻找单孔神经的方法。结论:应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研究单孔神经切断术的手术解剖可以提供直观的立体视觉,能清楚显示各结构之间复杂的空间毗邻关系,可以满足临床医师的颞骨手术解剖研究和手术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45.
虚拟手术中的力学变形和力觉感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虚拟手术是培训医生的新兴的有效手段,在虚拟环境中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力觉多感知交互信息,学习和感知手术过程,其中触觉力觉是至关重要的和较难的技术,本文分析了触觉力觉技术在虚拟手术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力学变形算法和力觉感知硬件设备的研制和应用进行了探讨。虚拟手术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将提高我国数字医学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46.
乳突气房体积的新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耳连续CT图像中乳突气房体积的新测量方法,并测量正常乳突气房体积.方法运用Photoshop软件勾画出各层CT图像中包含气房的乳突轮廓,排除非气房部分,统计出选定图像块的灰度直方图,计算各层气房面积之和,再乘以层厚得出气房体积.利用此方法测量33例正常成人(66侧乳突)的气房体积.结果正常成人乳突气房体积为6.31±3.71 ml,与乳突上、中、下部断面气房面积显著相关(P值均小于0.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89 8、0.937 3和0.9007.结论此测量方法方便可靠,可应用于乳突气化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47.
目的通过对镫骨、球囊和椭圆囊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三维测量,为小窗人工镫骨植入术中足板开窗位置提供优化设计的依据。方法取新鲜颞骨标本4块,不脱钙聚合物包埋,骨切片机连续薄切片,经图像处理重建前庭腔、椭圆囊、球囊、镫骨等结构,以镫骨足板为假设水平面,对在此平面下椭圆囊和球囊做等高线图,同时进行镫骨足板与椭圆囊、球囊的垂直距离的三维测量。结果椭圆囊与球囊之间存在一“V”形裂隙,其夹角17·0°~68·0°,平均(x-±s,下同)为(50·31±19·90)°,变异较大。“V”形端点接近于镫骨足板中心点的内侧,并指向前上方向;“V”形裂隙的开口指向后下方向。三维测量结果显示,足板中点与前庭器结构的垂直距离为(2·20±0·55)mm,最大3·0mm,最小1·6mm。结论镫骨足板的后下象限可能为足板开窗的最佳位置。  相似文献   
48.
正半规管是脊椎动物内耳的一个古老组成部分。在有颌动物(有颌骨的脊椎动物)的听泡中,骨性管道和其中的膜性管道组成了半规管,每侧听泡中各有上、外、后3个半规管,代表空间3个不同的平面,分别感受运动过程中头部在不同方向的旋转~([1])。大脑将半规管的传人冲动与耳石、视觉和本体感觉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进而调整运动过程中躯体的姿势和动作~([2])。注视锁定是半规管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这一功能是通过前庭眼反射和前庭丘反射实现的,在运动中眼外肌和颈部肌肉需要配合躯体  相似文献   
49.
早在2006年中国学者就提出"精准外科"理念,即以准确判断、精细计划、最小创伤、寻求最佳效果为目标的精准外科治疗。精准外科理念已广泛渗透到肝胆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小儿外科、介入科、耳鼻喉科等领域,推动着传统经验外科向现代精准外科模式的转变。相对于传统中耳外科而言,精准中耳外科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术前精确评估病情、精细手术规划与模拟、彻底清除病灶、最小创伤侵袭和达到中耳功能最佳康复效果,理应成为现代中耳外科的主要模式与发展方向;特别是激光多普勒测振技术及电生理测听技术在中耳手术中的应用探索,必将促进中耳外科向精准化方向不断发展与演进。本文概述"精准中耳外科"理念的演进,着重讨论术前中耳结构与功能的精确评估、听觉重建术中实时听觉功能精确评估等技术在"精准中耳外科"中的应用,并对"精准中耳外科"的前景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50.
探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整复术中的应用,方法是收集108例单侧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Dicom格式的CT资料,在Mimics12.0中进行图像处理、重要结构三维重建与虚拟手术设计。所有患者均可根据对侧正常耳廓镜像,并对镜像进一步处理后获得耳廓软骨支架的三维模型,用于指导医生在术中对肋软骨的雕刻制作;108例患者中,51例根据虚拟手术结果提示适合做外耳道成形与听力重建手术。虚拟手术技术可协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手术及准确定位新建外耳道;其中50例可通过新建外耳道方位的微调达到与耳廓良好的美学匹配效果。由此得出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对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手术整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