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摘要]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g1对发育期癫痫大鼠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4d SD大鼠腹腔注射红藻氨酸构建慢性癫痫模型;所有实验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癫痫模型组、人参皂苷Rg1低剂量(10mg/kg)、中剂量(30mg/kg)及高剂量组(60mg/kg);每组各10只;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RT-qPCR法检测NRSF mRNA及miR-124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NRSF蛋白的表达,尼氏染色(Nissl染色)检测海马结构的病理改变。结果 与对生理盐水组比较,红藻氨酸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9.02±6.34 比39.05±8.74),空间探索缩短(44.23±8.12比13.23±5.43),海马内NRSF(0.31±0.04比0.71±0.11)及 miR-124(0.41±0.07比0.60±0.08)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红藻氨酸组比较,Rg1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39.05±8.74比17.09±7.56),空间探索延长(13.23±5.43比35.27±5.49),海马内NRSF(0.71±0.11比0.50±0.06)表达减少,而miR-124(0.60±0.08比0.84±0.07)的表达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ssl染色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排列整齐、紧密,细胞结构完整,神经元内布满深蓝色颗粒状的尼氏小体;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红藻氨酸组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排列疏松,部分神经元胞体皱缩、碎裂,核固缩,胞质内尼氏小体大量脱失;不同Rg1治疗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皱缩、碎裂、尼氏小体减少、脱失较红藻氨酸组减轻,以人参皂苷Rg1高剂量组减轻明显。结论 人参皂苷Rg1可以改善癫痫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这可能与减少NRSF的表达量及增加miR-124的表达量有关,且成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2.
随机选择200名2002级本科生,在课前和课后发放调查表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认识,分析讲授内容的考核结果。结果发现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成绩与未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成绩无显著性差异,但英语考题及表达水平则较未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有所提高。因此在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学生完全能够接受《儿科学》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33.
目的:建立发育期慢性癫痫大鼠模型,观察海马主穹窿蛋白(MVP)的表达及左乙拉西坦(LEV)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红藻氨酸(KA)1 mg/kg(浓度0.5 mg/ml),建立大鼠慢性癫痫模型,注射后连续观察8 h,癫痫发作达5级以上并出现癫痫持续状态的大鼠,且两周后出现自发性反复惊厥发作者视为模型成功。将造模成功后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未治疗组(KA组)20只,左乙拉西坦治疗组(KA+LEV组)20只,另取40只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并分为NS组20只、NS+LEV组20只。用药组均于癫痫自发性反复发作后开始用药,疗程为6周,然后将所有大鼠断头取脑,用免疫组化及RT-PCR法测定大鼠海马内MVP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1)大鼠海马MVP的阳性细胞计数与MVP的mRNA表达趋势相一致。(2)NS组、NS+LEV组大鼠海马有少量MVP阳性细胞及mRNA表达,NS+LEV组MVP阳性细胞数及mRNA的含量与N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组MVP阳性细胞计数及mRNA的含量与NS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KA+LEV组与KA组相比,MVP的阳性细胞及mRNA含量减少(P<0.05)。结论:MVP可能参与慢性癫痫耐药的发生,LEV可以控制大鼠痫性发作,并下调MVP的表达。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时间与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1日~2021年2月28日进行抢救治疗的11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急救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发病后急诊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及随访至8周后病情恢复情况[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F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结果:观察组急诊就诊至做CT时间、急救就诊至化验结果出来时间、急诊就诊至神经科会诊时间、接受进一步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8周后,两组NFD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至8周后,两组MMSE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可以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各项检查及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5.
癫痫后的神经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和多数哺乳动物的部分脑区产生新生神经元的过程称为神经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内某些区域的神经发生可持续终生,主要分布在侧脑室下区和海马齿状回。癫痫可导致齿状回的神经发生改变。探讨癫痫后神经发生的特点、调节机制和新生细胞的功能特点及神经发生与癫痫间的关系,可为进一步研究癫痫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年龄因素对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及新生神经细胞的分化.方法选择7、14、28、60、180 d 5个日龄组SD大鼠,每组8只,雌雄不限.采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新生细胞,以β微管蛋白(TuJ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标记其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检测不同日龄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了解新生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比例.结果5个日龄组大鼠均有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发生现象,细胞形态多样,呈圆形、椭圆形、菱形等,胞核较大,分布于整个颗粒细胞层.日龄7、14、28、60、180 d组大鼠BrdU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58.07±5.37、141.28±7.27、116.93±9.24、76.56±6.88、41.42±4.45,随着日龄的增长,大鼠海马齿状回新生细胞数量渐减少(P<0.05);日龄7、14、28、60、180 d组大鼠BrdU阳性细胞同时表达TuJ1的比例分别为81.6.%、78.9%、83.9%、80.2%、82.4%,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新生细胞中4%~5%为GFAP阳性.还有少数齿状回的BrdU阳性细胞并不同时表达TuJ1或GFAP.结论在生理状态下不同日龄大鼠海马齿状回存在神经细胞增殖现象,而且随着日龄增加,神经元再生的能力渐减弱,新生细胞多分化为神经元细胞.  相似文献   
37.
癫(癎)后的神经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和多数哺乳动物的部分脑区产生新生神经元的过程称为神经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内某些区域的神经发生可持续终生,主要分布在侧脑室下区和海马齿状回.癫(癎)可导致齿状回的神经发生改变.探讨癫(癎)后神经发生的特点、调节机制和新生细胞的功能特点及神经发生与癫(癎)的关系,可为进一步研究癫(癎)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拉考沙胺(lacosamide, LCM)添加治疗儿童局灶性癫痫发作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以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就诊于笔者医院儿科的局灶性癫痫发作(伴或不伴有全面性发作)并添加LCM治疗的54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原有口服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 AEDs)不变,采用自身空白对照的方法,对54例患儿添加LCM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使用LCM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通过自身空白对照,添加LCM治疗6个月后癫痫发作控制总有效率为63.46%,12个月后癫痫发作控制总有效率为83.33%,添加LCM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患儿癫痫发作频率较添加前明显减少(P<0.01);添加LCM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药物保留率分别为96.30%、92.3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92%、4.12%。结论LCM添加治疗儿童局灶性癫痫可以明显减少发作,且首选添加效果更好,保留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慢性胃炎模型小鼠肠道各区域菌群种类、特征和菌群差异,并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每组15只。对照组小鼠以生理盐水灌胃,感染组小鼠以浓度为1×109CFU·mL-1的Hp菌悬液灌胃,确认建模成功后采集2组小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内容物提取总DNA,PCR法扩增,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本16SrRNAV3-V4区进行测序,通过α和β多样性分析对照组和感染组小鼠肠道菌群的特征、差异和多样性。结果:2组样本聚类分析共产生的操作单元分类(OTU)数目为211个。在门水平,2组样本主要有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5个优势菌门;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中的放线菌门丰度明显降低(P<0.05)。在属水平,2组样本主要有乳酸菌属、葡萄球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ⅩⅣa菌属、Turicibacter菌属、阿克曼菌属、双歧杆菌属、Saccharibacteria-genera-incertae-sedis菌属、巴恩斯氏菌属、脱硫弧菌属、另枝菌属和支原体等21个优势菌属;与对照组比较,感染...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癫(BECT)患儿的认知及行为功能发育与脑电图放电指数的关系,观察左乙拉西坦治疗BECT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100例BECT患儿(BECT组)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脑电图、智力及行为功能测试结果,应用左乙拉西坦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另选择10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儿童为正常组。BECT组再按非快速眼动睡眠期放电指数分为高放电指数(≥30%)亚组(50例)和低放电指数(30%)亚组(50例)。采用中国修订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和Conners量表检测两组认知及行为功能发育状况;于左乙拉西坦治疗前、后采集24 h视频脑电图计算非快速眼动睡眠期放电指数。对比分析各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1)韦氏智力测试:BECT组的总智商及操作智商较对照组落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言语智商差异无显著性。(2)行为测试结果:BECT组多动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ECT组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高放电指数亚组与低放电指数亚组比较,智商及行为测试结果均差异无显著性。(4)初诊未经治疗患儿的智商及行为测试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后患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5)除1例未遵医嘱药物治疗外,99例均接受左乙拉西坦治疗6个月,总有效率为81.82%;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嗜睡、头晕、烦躁、皮疹及食欲减退等,均通过减慢加药速度得以缓解。结论 BECT患儿存在智商落后表现,以操作智商落后显著,且有多动倾向;非快速眼动睡眠期放电指数对患儿智力及行为无明显影响。左乙拉西坦可有效控制BECT临床发作,对患儿智力、行为无明显损伤,不良反应少且轻,可作为BECT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