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9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复制类似人类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探讨“扶正抗癌方”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Walker256 癌肉瘤细胞株接种SD大鼠复制原位种植肝癌模型,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抗癌扶正方低、中、高剂量组。定时记录体重、进食及饮水等生命体征;实验1周、2周、3周分别抽取动脉血,进行生化检测: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草/丙比值(S/L)、血清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及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岩藻糖苷酶(AFU);观察各组大鼠的生存时间。结果:实验3周时,扶正抗癌方高、中剂量组ALT、AST低于模型组(P<0.01),ALB及A/G比值高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ALP、GGT、AFU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生存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可改善移植性肝癌的大鼠生存状况;保护肝脏功能,降低肝ALT、AST释放;维持ALB水平;降低ALP、GGT、AFU的活性,最终延长移植性肝癌大鼠生存时间,其中以“扶正抗癌方”高剂量组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甘氨酸(glycine,GLY)对缺氧/复氧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探讨甘氨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ffusion,I/R)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复制心肌缺K/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模型,观察不同浓度GLY处理后心脏左室收缩压(left ventrie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室舒张末压(1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pressure,LVEDP)、左室发展压(1eft ventricular developed pres-Sure.LVDP=LVSP-LVEDP)、左室收缩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the maximum rising and dropping rates of left ventrieu-lar pressure,dp/dtmax and dp/dtmin),并在相应的时点分别测定冠脉流出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水平.结果:H/R后各时点大鼠心功能各指标均低于缺氧前;GLY处理组复氧后心功能各指标均高于H/R组,并拮抗损伤导致的SOD减少和MDA升高.结论:一定浓度的GLY能显著改善缺氧/复氧心肌的舒缩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SOD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将甘氨酸(Gly)包封于脂质体内,制备甘氨酸脂质体(glycine liposomes)微粒;观察甘氨酸脂质体对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拮抗作用。 方法: (1)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Gly脂质体微粒,观察乙醚、氯仿、乙醚+氯仿3种不同有机溶媒对包封率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Gly脂质体形态、粒径。(2)建立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实验结束前测定各组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 结果: (1)用乙醚+氯仿混合溶媒制备的Gly脂质体包封率最高,达到64.8%(P<0.01);(2)Gly、Gly脂质体与空白脂质体均能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LDH、CK、CK-MB释放。其中,Gly脂质体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P<0.05,P<0.01)。 结论: 用乙醚+氯仿混合溶媒制备Gly脂质体能获得较高的包封率;Gly脂质体能对培养乳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发挥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脂质体携载Gly进入细胞作用于胞内细胞器有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HIV)引起。HIV - 1直接感染脑引起神经病理变化导致认知和行为障碍 ,称为艾滋病痴呆症综合症 (HIV - 1-associateddementiacomplex ,HAD)。大量证据显示HIV - 1感染 ,免疫激活MPS分泌一系列神经毒 ,包括来源于HIV - 1感染MPS的因子 (如细胞因子、PAF、兴奋性氨基酸等 )和来源于病毒的因子(gp12 0、tat、nef)等 ,这些毒素被广泛认为是HAD病理发生因子。但有关血小板激活因子 (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如何通过对大鼠海马脑片CA1区LTP的作用而参与HAD…  相似文献   
85.
甘氨酸拮抗内毒素性离体心脏损伤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甘氨酸拮抗内毒素性离体心脏心损伤的作用。方法取健康体重(250~30)gSD♂大鼠21只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n=7),内毒素组(n=7),甘氨酸+内毒素组(n=7),在Langendorff装置上用KrebsHenseleit(KH)液对大鼠离体心脏行主动脉逆灌。连续记录心肌细胞单相动作电位(MAP),在相应的时点分别测定冠脉流出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甘氨酸组对内毒素损伤引起的心肌细胞单相动作电位幅度减小及D20延长有改善作用,减少内毒素损伤引起的LDH和CK的释放,同时可以逆转内毒素诱导的心肌SOD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升高。结论甘氨酸可以拮抗内毒素性心肌损伤,与其改善心肌功能状态和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86.
二甲亚砜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二甲亚砜(DMSO)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的影响。方法:以健康封闭群新西兰兔为实验对象,随机分组。经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ET)和DMSO,用WRY-B型微机热原测温仪测定家兔的结肠温度。结果:静脉注射ET引起家兔结肠温度双相性升高,其发热反应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静脉注射ET10min前注射不同剂量DMSO组,家兔发热反应指数明显低于静脉注射内毒素组,并呈剂量依赖关系。静脉注射ET(0.4μg/mL,1mL/kg)10min后注射DMSO(60%,1mL/kg)组,发热反应指数同样明显低于静脉注射内毒素组。结论:DMSO明显抑制家兔内毒素性发热。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orticotropinreleasinghormone ,CRH)是一种重要的中枢发热介质。有资料表明 ,CRH在下丘脑发挥生理作用涉及cAMP依赖性和非cAMP依赖性两种不同的机制 ,但CRH发挥致热作用的中枢机制尚不明了。本研究观察了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在大鼠CRH性发热机制中作用。结果 :第三脑室微量注射CRH( 2 5μg ,5 0 μg ,1 0 μg)引起大鼠结肠温度和下丘脑cAMP水平明显升高 ,下丘脑cAMP水平与大鼠 2h发热反应指数之间存…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甘氨酸和多粘菌素B在体内对内毒素诱导的家兔急性期反应的影响.方法:复制内毒素诱导急性期反应模型,其中实验组预先给予半剂量的甘氨酸/多粘菌素B合剂,测量各组的家兔的直肠体温、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预先给予半剂量的甘氨酸/多粘菌素B合剂可以显著抑制内毒素诱导急性期反应,包括对家兔体温、C-反应蛋白以及微量元素的变化的抑制(P>0.05),并且其效果与预先给予全剂量多粘菌素B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内毒素性疾病治疗中,选择分别作用于内毒素不同结构部位的两种拮抗剂组成合剂,可以利用某些拮抗剂的不同特点相互取长补短,从多个环节上拮抗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降低单一药物的剂量,减轻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α7烟碱受体拮抗剂对Aβ蛋白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远期影响,探讨其细胞保护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分化的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以Aβ25-35制作细胞损伤模型,以烟碱受体激动剂(尼古丁)和α7烟碱受体拮抗剂(甲基牛扁亭碱)进行预处理.试验分为4组,分别是:对照组(蒸馏水)、模型组(Aβ25-35)、尼古丁组(尼古丁和Aβ25-35)、甲基牛扁亭碱组(甲基牛扁亭碱和Aβ25-35).通过MTT比色法在多个时间点观察药物对细胞活力影响的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结果 在所有时间点,模型组的细胞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凋亡和坏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药物作用36 ~ 60 h,尼古丁组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模型组和甲基牛扁亭碱组(P < 0.05),凋亡和坏死率较低(P < 0.01);甲基牛扁亭碱组细胞活力及凋亡和坏死率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药物作用84 h后,与模型组和尼古丁组相比,甲基牛扁亭碱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凋亡和坏死率显著降低(P < 0.01).结论 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84 h),烟碱受体激动剂(尼古丁)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逐渐消失,而α7烟碱拮抗剂(甲基牛扁亭碱)逐渐显现出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