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9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中枢精氨酸加压素在大鼠CRH性发热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黄芪预处理对离体心脏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比较黄芪和非创伤性肢体缺血两种预处理方法对大鼠离体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雄性大鼠,在Langendorff装置上对离体心脏进行灌流。预灌15min后,缺血15min,随后15min再灌注。观察先用含黄芪注射液(10mg/L)预灌在相应点分别测定冠脉流出液和心肌匀浆中SOD的活性和MDA含量,同时记录心肌细胞的单相动作电位(MAP)和心肌收缩张力曲线。结果:黄芪预处理和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能显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显降低心肌组织中MDA含量,提高SOD活性,稳定心肌细胞的膜电位和肌张力。结论:黄芪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肌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心肌的抗氧化能力、稳定心肌的膜相结构等途径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3.
目的旨在观察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elanocytestimulatinghormone,α-MSH)对LPS部分生物学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α-MSH的抗炎作用及免疫调节功能.方法应用比色法、倒置生物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测定在LPS作用下α-MSH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H2O2量、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及FITC-LPS与单核细胞的结合率及单核细胞表面平均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LPS可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H2O2,而α-MSH与LPS共同培养,则能明显抑制巨噬细胞释放H2O2(P<0.01);α-MSH及LPS本身均不影响中性粒细胞凋亡(P>0.05),但在LPS作用下,α-MSH可显著促进中性粒细胞凋亡(P<0.01);并且,α-MSH可降低FITC-LPS与单核细胞的结合率及单核细胞表面的平均荧光强度(P<0.05,P<0.01).结论以上结果表明,α-MSH不仅能有效抑制LPS刺激巨噬细胞释放H2O2、促进LPS作用下的中性粒细胞发生凋亡;而且可干扰LPS与单核细胞的结合,发挥其有效的免疫调控作用,对控制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复制类似人类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探讨“扶正抗癌方”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Walker256 癌肉瘤细胞株接种SD大鼠复制原位种植肝癌模型,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抗癌扶正方低、中、高剂量组。定时记录体重、进食及饮水等生命体征;实验1周、2周、3周分别抽取动脉血,进行生化检测: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草/丙比值(S/L)、血清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及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岩藻糖苷酶(AFU);观察各组大鼠的生存时间。结果:实验3周时,扶正抗癌方高、中剂量组ALT、AST低于模型组(P<0.01),ALB及A/G比值高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ALP、GGT、AFU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生存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可改善移植性肝癌的大鼠生存状况;保护肝脏功能,降低肝ALT、AST释放;维持ALB水平;降低ALP、GGT、AFU的活性,最终延长移植性肝癌大鼠生存时间,其中以“扶正抗癌方”高剂量组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四毒清对脂多糖攻击小鼠肺组织结构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1在暨南大学医学院国家中医药三级科研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昆明小鼠60只,体质量21~26g。取40只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①对照组:用蒸馏水(20mL/kg)灌胃3d,2次/d。第3d灌胃后2h,腹腔注射20mL/kg生理盐水。②脂多糖组:除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改为注射脂多糖(30mg/kg,20mL/kg)外,其余处理同对照组。③四毒清防治组,用四毒清方药(由黄连、黄芩、赤芍、白薇、枳实、柴胡、三七组成,1g生药/mL,20mL/kg)灌胃3d,2次/d。第3d灌胃后2h,腹腔注射脂多糖(30mg/kg,20mL/kg)。④四毒清组,除腹腔注射改为生理盐水外,其余处理同四毒清防治组。于腹腔注射脂多糖或生理盐水12,36h后。各组分别处死5只小鼠,取肺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变化。另20只小鼠分批实验,分组及给药同上,每组5只。在腹腔注射脂多糖或生理盐水5h后,处死小鼠,提取肺组织RNA。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以细胞间黏附分子条带的积分吸光度值与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条带的积分吸光度值之比代表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的表达量。结果:60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小鼠肺组织结构变化情况:脂多糖攻击12h后,脂多糖组出现急性肺损伤。组织学检查表现为肺水肿、出血和炎症细胞浸润。脂多糖组肺出血发生率高于四毒清防治组[80%,0,(X^2=3.352,P&;lt;0.05)]。脂多糖注射后36h,脂多糖组有2只小鼠存活,肺泡充满大量炎症细胞。出现肺实变。四毒清方药防治组,有3只小鼠存活,未见明显的肺实变。②各组小鼠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的表达情况:脂多糖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21&;#177;0.26,0.68&;#177;0.03,(F=19.951,P&;lt;0.05)],四毒清防治组(0.78&;#177;0.03)明显低于脂多糖组(F=14.72,P&;lt;0.05)。结论:脂多糖攻击后,小鼠出现肺损伤及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表达增加。中药复方四毒清能防治脂多糖性肺损伤,可能与其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观察α7烟碱受体拮抗剂对Aβ蛋白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远期影响,探讨其细胞保护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分化的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以Aβ25-35制作细胞损伤模型,以烟碱受体激动剂(尼古丁)和α7烟碱受体拮抗剂(甲基牛扁亭碱)进行预处理.试验分为4组,分别是:对照组(蒸馏水)、模型组(Aβ25-35)、尼古丁组(尼古丁和Aβ25-35)、甲基牛扁亭碱组(甲基牛扁亭碱和Aβ25-35).通过MTT比色法在多个时间点观察药物对细胞活力影响的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结果 在所有时间点,模型组的细胞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凋亡和坏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药物作用36 ~ 60 h,尼古丁组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模型组和甲基牛扁亭碱组(P < 0.05),凋亡和坏死率较低(P < 0.01);甲基牛扁亭碱组细胞活力及凋亡和坏死率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药物作用84 h后,与模型组和尼古丁组相比,甲基牛扁亭碱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凋亡和坏死率显著降低(P < 0.01).结论 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84 h),烟碱受体激动剂(尼古丁)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逐渐消失,而α7烟碱拮抗剂(甲基牛扁亭碱)逐渐显现出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将甘氨酸(Gly)包封于脂质体内,制备甘氨酸脂质体(glycine liposomes)微粒;观察甘氨酸脂质体对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拮抗作用。 方法: (1)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Gly脂质体微粒,观察乙醚、氯仿、乙醚+氯仿3种不同有机溶媒对包封率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Gly脂质体形态、粒径。(2)建立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实验结束前测定各组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 结果: (1)用乙醚+氯仿混合溶媒制备的Gly脂质体包封率最高,达到64.8%(P<0.01);(2)Gly、Gly脂质体与空白脂质体均能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LDH、CK、CK-MB释放。其中,Gly脂质体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P<0.05,P<0.01)。 结论: 用乙醚+氯仿混合溶媒制备Gly脂质体能获得较高的包封率;Gly脂质体能对培养乳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发挥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脂质体携载Gly进入细胞作用于胞内细胞器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甘氨酸(glycine,GLY)对缺氧/复氧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探讨甘氨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ffusion,I/R)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复制心肌缺K/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模型,观察不同浓度GLY处理后心脏左室收缩压(left ventrie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室舒张末压(1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pressure,LVEDP)、左室发展压(1eft ventricular developed pres-Sure.LVDP=LVSP-LVEDP)、左室收缩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the maximum rising and dropping rates of left ventrieu-lar pressure,dp/dtmax and dp/dtmin),并在相应的时点分别测定冠脉流出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水平.结果:H/R后各时点大鼠心功能各指标均低于缺氧前;GLY处理组复氧后心功能各指标均高于H/R组,并拮抗损伤导致的SOD减少和MDA升高.结论:一定浓度的GLY能显著改善缺氧/复氧心肌的舒缩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SOD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maFGF对大鼠缺氧再灌注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上建立缺氧再灌注模型,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ax、dp/dtmin),比较经maFGF和aFGF预处理,心肌缺氧再灌前后LVDP、dp/dtmax、dp/dtmin的变化,测定冠脉流出液中的LDH、MDA、SOD水平。 结果: maFGF和aFGF预处理均明显促进心肌缺氧再灌后心功能恢复,减少缺氧再灌注导致的LDH漏出、SOD降低和MDA升高。 结论: maFGF对缺氧再灌注心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自由基清除酶活性及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