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24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杨彬  成蓓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2927-2930
目的: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条件下,探讨内皮细胞传代过程中活性氧(ROS)的代谢异常及其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和传代后,选取第2、6代细胞分别在5.5mmol/L或16.5mmol/L葡萄糖培养基中培养,以培养0、12、24、48h为各时间观察点。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ROS含量,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CP-1的表达。结果:(1)第2代细胞经5.5mmol/L葡萄糖培养,ROS水平相对稳定。经16.5mmol/L葡萄糖培养,ROS则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培养24h和48h后分别较加入葡萄糖培养前增加56.5%和69.2%。同葡萄糖浓度培养下,各时间点第6代细胞ROS检测值均较第2代细胞有显著意义的增加(均P<0.01)。(2)第2代细胞经5.5mmol/L葡萄糖培养24h后MCP-1 mRNA表达开始上升,可见MCP-1 mRNA表达与时间相关。高葡萄糖培养与低葡萄糖相比,同时间点的MCP-1 mRNA表达均有显著性增强(P<0.01或P<0.05)。同浓度葡萄糖作用下,第6代细胞MCP-1 mRNA表达总体上高于第2代细胞。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在进一步提高传代内皮细胞ROS量的同时,促进了MCP-1 mRNA的表达,提示高糖促MCP-1表达作用可能也是通过ROS增加介导的。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红细胞 L-精氨酸 (L- Arg) /一氧化氮 (NO)系统的变化。方法 :实验分为 CHF组 (n=2 5 )和对照组 (n=2 0 )。通过核素标记测定红细胞 3H- L- Arg转运的特征 ;一氧化氮合酶 (NOS)改良法测定红细胞 NOS活性。结果 :CHF组红细胞 L- Arg摄入总转运 Vmax及 Y 通道介导的转运 Vmax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 ,Km两组无明显差异。 Y L通道介导的转运 Vmax与正常组无变化 ,Km较正常组下降 ,红细胞 NOS生成量及 NOS活性均增加。结论 :CHF时红细胞膜上 Y 通道介导的 L- Arg的转运增强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内脂素(visfatin)诱导人类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源性泡沫细胞形成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作用。方法:给予不同浓度的visfatin处理THP-1源性巨噬细胞,并加入低密度脂蛋白(LDL)孵育24 h后,运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的变化,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blot检测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高浓度的visfatin刺激负荷LDL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24 h后,细胞质内的脂滴明显增多。visfatin呈浓度依赖性的下调负荷LDL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中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visfatin对THP-1源性泡沫细胞形成中PPARγ表达水平的下调,这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4.
本研究采用较先进的推-挽灌流技术,用人工脑脊定位灌流清醒自由活动大鼠下丘脑后部,持续灌流6h,每10min收集的流出液为一个样品,经处理后分别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方法,测定r-氨基丁酸(GABA)、牛磺酸(TAU)和谷氨酸(GLU)的含量。结果发现,在基础条件下以上3种氨基酸的释放相当恒定,其释放具有一定的周期性,GABA为65分钟1个周期,TAU为160分钟,GLU为45为分钟。  相似文献   
85.
脂溢性皮炎是皮肤科最常见疾病之一,治疗方法很多,我科于1997年6月~1999年10月用采乐洗剂(西安杨森:2%酮康唑洗剂)治疗215例脂溢性皮炎取得满意疗效,并以希尔生(2.5%硫化硒洗剂)作对照,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去外膜血管重塑的影响和血管反应性。方法:36只16周龄雄性SHR去除一侧颈动脉外膜后,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组、缬沙坦组和对照组,分别灌胃给药4和8周后处死。给药前及给药后每2周测量大鼠安静清醒状态下尾动脉收缩压;给药后第4和8周电磁血流仪测量双侧颈动脉血流量。结果:给药前,各组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第4周,阿托伐他汀组收缩压下降,至第6、8周时[(166.17±7.20)、(159.00±11.21)mmHg]较对照组[(183.50±8.46)mmHg]显著下降(P<0.05,P<0.01);去外膜侧第4周血管阻力指数轻度降低,第8周时略大于正常侧;阿托伐他汀组和缬沙坦组[(4.937±0.359),(3.673±0.161)]均较对照组(5.327±0.371)显著减小(P<0.05,P<0.01)。结论:SHR去外膜后早期血管阻力轻度下降,至后期略有升高,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SHR的血管阻力,包括未去外膜血管。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血管损伤性重塑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 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6只 )、氯沙坦组 (2 0只 )及对照组 (2 1只 ) ,后两组大鼠行胸主动脉球囊损伤术 ,术后不同时间段处死。三组均进行苏木精 伊红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 ,Tunel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率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壁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物Fas、Fas L、Bcl 2、Bax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术后第 7、14天损伤血管管壁横截面积增加明显 ,分别为 (0 .4 84± 0 .180 )mm2 和 (0 .6 6 1± 0 .2 4 1)mm2 ,与假手术组比较 ,P <0 .0 5。术后第 14天 ,氯沙坦组损伤血管管壁横截面积为 (0 .384± 0 .0 90 )mm2 ,与对照组比较 ,管壁增生程度显著降低。术后第 7天 ,管壁面积增生比与细胞凋亡率之间有负相关性 (r =- 0 .5 86 ,P <0 .0 5 ) ,氯沙坦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氯沙坦组与对照组比较 ,术后第 7天管壁组织内Fas L表达增加 ,Bcl 2表达降低 (P <0 .0 5 )。结论 :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可有效减轻大鼠动脉损伤后的血管增生性重塑。其机制可以与促进细胞Fas的表达、抑制Bcl 2的表达 ,从而增加细胞凋亡率有关  相似文献   
88.
高甘油三酯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观察高甘油三酯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30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和 30名正常人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 ,并测定血浆内皮素和血脂。结果  (1)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较正常组明显减弱 [分别为(2 7± 2 0 ) %和 (15 0± 8 0 ) % ,P <0 0 0 1],而两组对硝酸甘油的血管舒张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 (15 0± 5 0 ) %和 (16 8± 9 0 ) % ,P >0 0 5 ]。 (2 )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 [(10 6 2 2± 19 16 ) μg/L]显著高于正常组 [(72 37± 14 0 6 ) μg/L](P <0 0 0 1)。 结论 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可能是高甘油三酯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微粒化非诺贝特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 :对 30例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 (口服微粒化非诺贝特 2 0 0mg/d治疗 4周前后 )和 30例正常人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 ,并测定血浆内皮素 (ET)和血脂。结果 :①高三酰甘油血症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较正常组明显减弱 [(2 .7± 2 .0 ) %∶(15 .0± 8.0 ) % ,P <0 .0 1],而两组对硝酸甘油的血管舒张反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5 .0± 5 .0 ) %∶(16 .8± 9.0 ) % ,P >0 .0 5 ]。②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显著改善 [(11.0± 9.0 ) % ,P <0 .0 1],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16 .2± 6 .0 ) % ,P >0 .0 5 ]。③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 [(10 6 .2± 19.2 ) μg/L∶(72 .4± 14 .1) μg/L ,P <0 .0 1],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后血浆ET水平显著降低 [(82 .7± 15 .5 ) μg/L ,P <0 .0 1],血清三酰甘油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微粒化非诺贝特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受损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改善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亦是微粒化非诺贝特防治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0.
研究葡萄糖对人THP-1单核分化巨噬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表达的影响。发现高糖作用下,巨噬细胞ACAT-1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这可能是糖尿病血管病变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