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1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中免疫逃避作用引起的细胞凋亡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33例移行细胞癌 ,8例膀胱腺癌及 11例膀胱炎组织石蜡切片中 Fas的表达。结果 :Fas在膀胱炎及肿瘤中的表达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在膀胱腺癌与移行细胞癌中 ,Fas的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G1 与 G3 级中 Fas的表达差异显著 (P<0 .0 5 )。结论 :P5 3可能通过免疫逃避作用使肿瘤细胞凋亡功能下降 ,但不是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72.
腺性膀胱炎1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上皮增生、化生性疾病 ,随着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普及 ,膀胱镜检查的广泛应用 ,临床发现的腺性膀胱炎越来越多。为了提高对本病的的诊治水平 ,现将我院 1 997— 2 0 0 2年诊治的经手术或膀胱镜活检证实为腺性膀胱炎的 1 4 6例患者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4 6例腺性膀胱炎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男性 82例 ,女性 64例 ,年龄 2 2~ 79岁 ,平均 49 3岁。1 2 就诊原因 :以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就诊者64例 ,肉眼血尿者 1 6例 ,镜下血尿者 9例 ,下腹疼痛者 2 1例 ,排尿困难者 1 8例 ,膀胱肿瘤…  相似文献   
73.
用免疫组化法,对30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膀胱肿瘤标本进行研究,用免疫组化检测30例膀胱肿瘤,P53表达阳性13例中Ⅰ级3例、Ⅱ级 4例、Ⅲ级6例,P53表达平均指数15.75±27.5,Ⅰ级、Ⅱ级、Ⅲ级P53指数分别为2.636±4.826、8.189±13.030、36.970±38.658,结合病理诊断及随访资料,P53 表达大于15.75组和小于15.75组之间在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生存时间上差异显著(P<0.05),复发与未复发组P53指数差异显著(P<0.05 ).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GSTP1和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差异及其蛋白表达情况,探讨GSTP1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作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并揭示该基因甲基化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检测GSTP1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并运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GSTP1和RASSF1A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GSTP1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STP1:76.00%vs3.33%,P0.001;RASSF1A:68.00%vs16.67%,P0.001)。在前列腺癌中,GSTP1和RASSF1A蛋白阳性表达均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STP1:20.00%vs76.67%,P0.001;RASSF1A:38.00%vs90.00%,P0.001)。结论:GSTP1和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可导致靶基因的蛋白表达降低,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因此,GSTP1和RASSF1A基因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检测GSTP1和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75.
背景:具有抗菌活性的纳米Ag-SiO2导尿管可有效降低普通医用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很大变化,所以对其安全性需重新评价。 目的:比较纳米Ag-SiO2导尿管和普通医用导尿管浸提液对兔尿道上皮细胞的体外细胞活性影响,初步评价纳米Ag-SiO2导尿管的生物安全性。 方法:应用机械分离与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兔尿道上皮细胞,在体外行扩增后制成细胞悬液,将培养液更换为浸泡纳米Ag-SiO2导尿管及普通导尿管的培养液,采取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量化两组浸提液对兔尿道上皮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分别测定两组体外细胞的吸光度值,并计算其相对增殖率(RGR),进行毒性评价及比较。 结果与结论:纳米Ag-SiO2导尿管和普通医用导尿管均毒性轻微。纳米Ag-SiO2导尿管与普通医用导尿管相对增殖率均数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纳米Ag-SiO2导尿管对细胞的生长繁殖同普通医用导尿管一样影响轻微,无(或)低细胞毒性,符合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6.
目的系统评价索利那新和托特罗定对照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搜集运用索利那新和托特罗定对比治疗OAB的随机对照试验中英文文献,并追查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使用统计软件Rev Man5.0完成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总样本量约832例进行Meta分析,其基线经检验一致。通过比较用药后5项判效指标及不良反应。Meta分析发现索利那新和托特罗定在改善OAB 24 h尿急次数、24 h尿失禁次数及24 h夜尿次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索利那新在改善24 h排尿次数及每次尿量方面优于托特罗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与托特罗定相比,索利那新口干发生率低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便秘、视物模糊及消化不良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索利那新和托特罗定均可改善OAB症状,但在改善24 h排尿次数及每次尿量、口干方面索利那新优于托特罗定。本研究纳入文献和样本量有限,建议进行大样本、长期随访的高质量临床试验,提供更佳循证证据。  相似文献   
77.
胡轩  何庆鑫  张雁钢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5):523-525,I0002
目的观察未成熟大鼠睾丸单侧扭转后对健侧睾丸精子生成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方法32只4周龄Wista大鼠随机分为4组,建立左侧睾丸扭转动物模型,第1组为假手术组,第2组为左侧睾丸扭转720°固定2h后复位,第3组为左侧睾丸扭转720°固定6h后复位,第4组为左侧睾丸扭转720°固定6h后切除。术后6周观察扭转睾丸形态学变化,记录对侧睾丸质量,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凋亡细胞检测和流式细胞学分析。结果①10周龄时2~4组扭转侧睾丸均萎缩,硬化。②第2~4组对(右)侧睾丸均有不同程度的间质水肿,可见少许生殖细胞凋亡以及在流式细胞分布直方图中出现低平的凋亡峰。③第2~4组对(右)侧睾丸质量均较第1组增加(P<0.01),各组大鼠对侧睾丸在生殖细胞凋亡指数、单倍体细胞百分比和平均曲细精管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未成熟大鼠单侧睾丸扭转后对侧睾丸代偿性增大;②睾丸扭转后早期处理可以避免造成对侧损害。  相似文献   
78.
磁共振尿路成像在尿路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磁共振尿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对尿路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6例疑有尿路梗阻的患者进行MRU检查,并结合临床手术病理资料和其他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例患者中,103例获得MRU阳性结果,定位诊断准确;在定性诊断方面,对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诊断有明显帮助。对31例输尿管结石和20例输尿管癌及息肉患者,MRU明确诊断都分别为3例和7例。结论:MRU对尿路梗阻的定位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而在定性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黄连、黄芩、鱼腥草、穿心莲、金银花对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常见细菌的体外抗菌效果。方法:5种中药制成水煎剂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环直径大小,并对5种中药进行倍比稀释后观察其抗菌效价。结果:5种中药单味水煎剂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其中黄连、黄芩、鱼腥草的抗菌效果较好。结论:选择合适抗菌中药对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常见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针对性开发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目的:认识并提高CO2气膀胱腹腔镜手术技术,了解其应用范围及制备特点。方法:2013年12月我院收治1例膀胱异位子宫节育器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膀胱镜辅助下气膀胱腹腔镜手术成功取出膀胱异物,同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回顾气膀胱腹腔镜手术及其新术式的临床应用。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4个月,无相关并发症。结论:CO2气膀胱腹腔镜手术及其新术式作为一种治疗膀胱及输尿管下段疾病的手术路径,具备腹腔镜手术优点,其切口较开放手术明显减小,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