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的水平.探讨NVAf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0例NVAf患者(房颤组)和3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清MMP-2、TIMP-2的水平。结果:房颤组血清MMP-2水平(390.29±128.67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91.80±104.15ng/ml)水平(P〈0.01)。房颤组血清TIMP-2水平(62.84±26.77n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15.22±45.00ng/ml),P〈0.01,血清MMP-2水平与左房直径呈正相关(r=0.396,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顾模型中左房直径、MMP-2是NVAf发生的危险因素,TIMP-2是保护免于发生房颤的因素。结论:MMP-2与TIMP-2可能参与房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SG)对葡萄糖胺(GLcN)诱导的HIT-T15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叙利亚仓鼠胰岛β细胞株HIT-T15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GLcN+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组、GLcN+高浓度葡萄糖+RSG10^-6mol/L培养组和GLcN+高浓度葡萄糖+RSG10^-8mol/L培养组。各组培养48小时。透射电镜下观察HIT-T15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透射电镜下观察HIT-T15细胞,GLcN组可见凋亡细胞及较多的坏死细胞;多数线粒体模糊不清,个别线粒体有肿胀,核周隙变宽内质网空泡变性的病理变化。RSG10^-8mol/L组的HIT-T15细胞超微结构病变明显减轻,与RSG10^-8mol/L组比较,RSG10^-6mol/L组病变无明显改变。结论葡萄糖胺可损伤胰岛8细胞株HIT-T15细胞超微结构,罗格列酮可以部分阻止这种损伤。  相似文献   
83.
段雯  许香广  张新霞 《海南医学》2006,17(5):152-153,125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或终末阶段,是导致心脏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心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由此而引发的心力衰竭发病率也在逐步升高.据我国50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但死亡率却占40%,提示心力衰竭预后不良.由于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大多数为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故揭示其发病机制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实践意义.CHF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炎症在CHF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CD40L是各种免疫与炎症调节的信号通路,在引起和加重CHF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就CD40L在CHF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4.
患者 ,男 ,73岁。因间歇性胸闷、气短伴胸痛 30余年 ,加重 2 h,于 1 996年 1 1月 30日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吸烟 60年 ,1 0支 /d。入院体检 :T 36.4℃ ,P 1 0 0次 /min,R 2 0次 /min,BP 90 /60 mm Hg(1 mm Hg=0 .1 33k Pa) ,神志清 ,精神差 ,吐字不清 ,自动体位 ,右侧鼻唇沟变浅 ,伸舌向左偏斜 ,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性音 ,心界略向左下扩大 ,心率 1 0 0次 /min,律齐 ,心音低钝 ,未闻及杂音。左上肢肌力 级 ,右侧肌力、肌张力正常 ,生理反射存在 ,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颅 CT示老年性脑萎缩 ,入院当时心电图示 V1~ 3 …  相似文献   
85.
1姓军为兵军队医院要始终坚持面向部队、为基层服务的根本方向,使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了为兵服务的意识,坚持姓军为兵,保障有力的主要宗旨,坚持面向部队,为兵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根本方向,把保证部队伤病员的优先收治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86.
目的对冠心病(CHD)患者联合进行肝脏B超检测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以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的可能影响。方法 2005年7月-2010年12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40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对这些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3天内进行了肝脏的B超检查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共发现NAFLD 208例(51.2%)。伴有NAFLD的CHD患者的舒张功能不全(DC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的比例明显高于不伴NAFLD患者;随着脂肪肝的加重,CHD患者的E/A比值逐步下降,DCD发生率逐步上升,LVEF下降比例也逐步升高。结论伴有NAFLD的CHD患者的心脏功能明显下降,舒张功能下降更为明显,提示NAFLD是CHD患者心脏功能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7.
基于中医学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心病可及小肠,小肠病亦可反作用于心,而心主神明是心的重要功能。若小肠分清泌浊功能受损,会有碍于心主司神志活动的发挥。现代医学发现肠道菌群与认知功能的联系紧密,这与中医学“心与小肠相表里”相吻合。糖尿病认知障碍(DCI)在中医学里属于消渴呆病范畴。中医学认为,脾胃失衡是消渴呆病的始动因子,脾虚痰浊闭阻是消渴呆病的病理物质产物,临床有健脾醒脑法指导该病。以往项目证实肠道菌群紊乱是中医学脾胃失衡的现代病理基础,提示恢复脾胃功能以调整肠道微生物稳态有助于消渴呆病的防治。近年来DCI发病率上升迅速,发病机制复杂未明,增加了治疗难度,故寻找新的靶标不容忽视。目前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紊乱互为因果关系方面的研究取得不少成果。基于肠道菌群与糖尿病、认知障碍均有复杂联系,梳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尤为关键。立足于既往的科研基础,逐层分析,发现肠道菌群既能影响大脑内神经递质的合成,又参与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血糖上升等糖尿病与认知障碍的共同发病环节,具有典型的靶标作用。梳理肠道菌群与DCI的关联,以期为治疗建立新的靶点和方向,并深挖中医药调控脾胃治疗消渴呆病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评价c myc反义寡核苷酸 (ASODN)经铂 -铱合金明胶蛋白涂层支架局部应用后 ,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携带羧基荧光素 (FAM )标记c mycASODN的国产铂 铱合金明胶蛋白涂层支架 (5 5 0 μg/支架 )置入兔颈动脉 (n =6 ) ,术后 4 5min、2h、6h分别取材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在脏器中的分布。另取家兔 32只 ,对照组 16只置入明胶蛋白涂层支架 ;处理组 16只置入携带c mycASODN明胶蛋白涂层支架。术后 7、14、30、90d(均n =4 ) ,取置入支架血管 ,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观察新生内膜增殖、细胞凋亡和c myc表达。结果 :给药后镜下观察药物主要分布于靶点血管。处理组平均新生内膜厚度与新生内膜面积均较对照组小(均P <0 .0 1)。术后 30d在新生内膜中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 ,90d时单位面积内凋亡细胞数显著高于 30d ;同时 ,处理组VSMC的凋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内膜中c myc蛋白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均为阳性 ,处理组术后 7、14d为阴性 ,30、90d为弱阳性。结论 :明胶蛋白涂层支架介导的局部给药简便、可行。c mycASODN在体导入后 ,抑制VSMC增殖 ,诱导VSMC凋亡。  相似文献   
89.
Objectives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efficiency and tissue distribution of local delivered c-myc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ASODN)by implanted gelatin coated Platinium- Iridium (Pt -Ir) stent. Methods Gelatin coated Pt- Ir stent which absorbed carboxyfluorescein - 5 - succimidyl ester (FAM) labeled c -myc ASODN were implanted in the right carotid arteries of 6 rabbits under vision.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the indicated times.The target artery, left carotid artery, heart, liver and kidney obtained at 45 minutes. 2 hours and 6 hours. The concentration of c-myc ASODN in plasma and tissues were determined by Thin Layer Fluorometry. Tissue distribution of c-myc ASODN were assess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Results At 45min, 2 h, 6 h, the concentration of FAM labeled c-myc ASODN in target artery was 244.39, 194. 44,126. 94(μg/g tissues) respectively, and the delivery efficiency were 44.4%. 35.4% and 23.1% respec-tively. At the same indicated time point,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was 8.41, 5.83, 14.75 (μg/ml) respec-tively. Therefore c-myc ASODN concentrations in the target vessel were 29. 33 and 9 - fold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lasma. There was circumferential distribution of labeled c-mye in the area of highest fluorescein co-inciding with the site of medial dissecting from stenting, and the label was most intense in target vessel media harvested at 45 min time point and then dispersed to adventitia. Conclusions Gelatin coated Pt-Ir stent mediated local delivery of c-myc ASODN is feasible and efficient. The localization of ASODN is mainly in target vessel wall.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