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肺癌肺叶切除病人术后肺氧合及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肺癌肺叶切除病人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参附组(S组)。S组于麻醉前及术后24、48h将参附注射液1mL/kg体质量加生理盐水至250mL静脉输注,C组同速静脉输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前(T0)及术后2h(T1)、6h(T2)、24h(T3)、48h(T4)、72h(T5)采集动脉血样,测定氧分压(PaO2)与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计算氧合指数;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于T0、T3、T4、T5时测量病人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计算FEV1/FVC比值。结果与C组比较,S组T1~T5时氧合指数升高,PaCO2降低(t=2.123~3.216,P<0.05);T3~T5时FVC、FEV1及FEV1/FVC比值升高(t=2.561~3.201,P<0.05);T0时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肺叶切除病人术后肺氧合及通气功能,具有一定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非吻合口狭窄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物血流减慢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06—2018-06本院心血管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患者病历资料,90例CABG术后经瞬时血流仪测定移植物血流减慢(移植物静脉桥15ml/min或动脉桥10ml/min)患者为慢血流组,130例移植物血流量正常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各变量差异。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使用乳内动脉材料、复合手术、心功能Ⅲ-Ⅳ级、测流量时平均动脉压、术前等待时间、不稳定性心绞痛、术前心包积液及低氧血症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性、饮酒、心肌梗死时间(AMI)7天、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HUA)、高脂血症、C反应蛋白(CRP)、体重指数(BMI)28kg/m~2、肾功能不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200×109/L、血红蛋白(HGB)120g/L、脑血管病史、移植物内径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AMI7天、HUA、高脂血症、糖尿病、CRP、RDW、PLT200×109/L、HGB120g/L、肾功能不全、BMI28kg/m~2、脑血管病史为冠状动脉移植物慢血流高危因素(P0.05)。结论:吸烟史、CRP、BMI28kg/m~2及肾脏损伤等因素是冠状动脉移植物慢血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3.
44.
45.
46.
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的VEGF-C和VEGFR-3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接受和未接受平阳霉素治疗的淋巴管畸形中VEGF -C和VEGFR - 3表达 ,探讨平阳霉素治疗淋巴管畸形机制。方法 :收集 2 0例接受平阳霉素治疗的淋巴管畸形标本及 10例未接受治疗的标本做组织学观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评价形态学变化并分析VEGF -C和VEGFR - 3表达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两组病变VEGF -C和VEGFR - 3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并且VEGF -C和VEGFR - 3表达有相关性。结论 :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淋巴管畸形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 -C -VEGFR - 3系统的信号传导从而达到治疗淋巴管畸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47.
舌鳞癌淋巴管生成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舌鳞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管密度/淋巴管相对面积(LVD/LVA)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术前准确判断颈淋巴结状况提供参考。方法:口腔颌面外科接受舌癌切除及颈淋巴清扫术的标本63例:对HE染色阴性的淋巴结,应用细胞角蛋白CK(AE1/AE3)标记检测微转移,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判断淋巴结转移;以LYVE—1作为淋巴管内皮标志物,研究舌癌淋巴管生成参数——淋巴管密度(LVD)和淋巴管面积(LVA)与颈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变量(年龄、性别、T分类、病理分级、浸润方式)之间的关系。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应用细胞角蛋白CK(AE1/AE3)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转移,提高了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舌癌实质内未见到LYVE—1^+的脉管结构,LYVE—1^+脉管多位于癌周,癌周LVD、LVA与颈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变量均无关。结论:舌癌癌周淋巴管密度(LVD)、淋巴管面积(LVA)与颈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变量均无关,不宜作为术前评估淋巴结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48.
49.
口腔颌面部上皮样血管瘤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口腔颌面部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常规HE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光镜观察,全部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病理学特点.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肿瘤分别位于舌、唇部、鼻根及腭部.5例表现为表浅单发性肿块,3例有创伤史.组织学表现为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增生,内皮细胞呈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改变;病变内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全部标本Vimentin、FⅧRAg、UEA-1、CD34及α-SMA阳性,S-100蛋白、广谱CK及GLUT-1染色阴性.手术治疗后2例复发,无转移.结论:上皮样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血管病变,可能与局部创伤有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心血管外科术后胸部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方法 2010年4月~2018年4月手术病人258例,愈合不良组86例,为术后胸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人,对照组172例,为同期切口愈合良好病人,比较两组病人围手术期各指标差异。结果两组年龄70岁、女性、复合手术、术前备皮、可吸收缝线使用、医用手术薄膜的使用率、缝合皮肤前生理盐水冲洗切口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术后射血分数40%、急诊手术、非计划再次手术、乳内动脉使用、中量心包积液、术中体温34℃、手术时间4小时、体外循环时间2小时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人性别、年龄70岁、复合手术、术前备皮等因素与切口愈合不良无明显相关,营养不良、器官功能不全、手术时机、切口局部环境等为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