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0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了解中国HIV/AIDS患者tat第一外显子的基因序列的特征和变异特点,探讨其与HIV-1感染者疾病是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辽宁和吉林HIV感染后临床进程不同的人抽取外周血,提取核酸,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IV-1的tat基因,并进行核酸测序,生成系统进化树。结果长期不进展者、无症状感染者及AIDS患者的tat基因序列与相应亚型的国际流行株序列比较,各组均存在与流行株序列不一致的氨基酸变异,而且某些变异具有组间特异性。在系统树分析中各组聚集在一起,呈混合分布。结论中国HIV/AIDS患者tat第一外显子一些位点的基因变异可能与疾病进展有关,某些位点的基因变异可能会降低病毒的复制能力。  相似文献   
52.
摘要: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H2O2诱导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凋亡的保护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hucMSCs,采用细胞实时监测和MTT法分析不同浓度Res对hucMSCs增殖的影响;以H2O2处理hucMSCs构建氧化应激模型,分别设对照组、H2O2诱导组和Res干预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活化的凋亡蛋白3(Actived-caspase3)水平;TUNEL实验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qRT-PCR法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 2)的表达水平。 结果:低浓度(1、5、10、20 μmol/L)Res对hucMSCs的增殖无影响,而50、100 μmol/L Res对hucMSCs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0.05±0.01)相比,H2O2诱导组Acti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0.36±0.01)明显增加(q=9.968,P<0.05),[JP2]而Res干预组Actived-caspase 3的表达水平(0.13±[JP]0.07)较H2O2诱导组明显下调(q=7.283,P<0.05);TUNEL实验证实Res预处理能明显改善H2O2诱导的hucMSCs凋亡;与对照组(1.00±0.06)相比,H2O2诱导组Nrf 2的表达水平(0.50±0.07)明显降低(q=9.026,P<0.01),而Res干预组明显升高(2.1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8.37,P<0.01)。 结论:Res可减轻H2O2诱导的hucMSCs的凋亡,且与其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53.
我国于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1995年本项目立项时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全年报告共1567例,几乎等于1985—1994年的全部累计数。据专家估计,如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到2010年我国HIV感染者将达1000万。形势十分严峻。艾滋病流行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是HIV基因的高度变异性和病毒持续破坏机体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54.
辽宁省HIV-1株的基因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通过DNA序列分析 ,确定辽宁省HIV -1流行毒株的亚型。方法 从辽宁省HIV -1抗体阳性者中选择 16例 ,其中经性接触感染者 8例 ,经静脉吸毒和血液途径感染者 7例 ,垂直传播者 1例 ,采集全血提取DNA作为PCR扩增的模板 ,套式引物扩增HIV -1前病毒DNA的C2~V 3区用于测序。所测序列与国际标准株及国内外参考序列进行比较 ,确定被检标本的亚型。结果 辽宁省流行的HIV -1病毒分属A、B、C、G4种亚型 ,其中经性途径传播者 8例分别为B′亚型和A亚型 ,静脉吸毒者 4皆为C亚型 ,经血途径感染者分别属B′和G亚型 ,垂直传播者为A亚型。亚型内基因离散率分别为 :A亚型 (7 5± 1 0 ) % ,B′亚型 (8 5± 0 9) % ,C亚型 (5 4± 0 9) % ,G亚型 (13 5±2 1) %。结论 辽宁省目前HIV -1的流行株亚型较为复杂 ,不同传播途径感染HIV毒株亚型有所不同 ,C亚型毒株只见于静脉吸毒者 ,经性途径和血途径感染主要为B′亚型 ,而A亚型和G亚型只见于非洲劳务输出人员及其配偶子女。  相似文献   
55.
目前国际上对NKT细胞在HIV感染过程中的功能变化研究甚少,特别是在HIV原发感染者NKT细胞的基线功能变化还未见报道.本实验主要应用多色流式细胞分析技术,以CD3+CD56+表面标志定义NKT细胞,检测了HIV原发感染者NKT细胞IFN-γ的分泌、CD107a分子表达情况,为探索HIV感染对NKT 细胞功能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HIV-1和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分布及其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对186份获自河南、云南、新疆、吉林和辽宁省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标本(HCV病毒载量>1000 cop/ml),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血浆HCV核心基因区并进行基因亚型分型,同时检测HIV-1和HCV载量以及CD4+T细胞计数.结果 (1)HCV不同基因亚型比例分别为1a(1.7%)、1b(39.9%)、2a(17.9%)、3a(10.4%)、3b(15.6%)、6a(1.2%)、6n(6.4%)和6型未鉴定亚型(7.5%).HCV 2a和1b主要流行于河南省既往有偿献血浆人员中;3a和3b亚型主要流行于新疆和云南静脉注射吸毒者(IDU)中;HCV6型主要流行于云南吸毒人员中.(2)1b亚型的HCVRNA水平显著高于非1b亚型,但在HIV-1载量和CD4+T细胞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亚型的HIV-1 RNA和HCV RNA水平显著低于非2a亚型.结论 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和分布与流行地区和感染途径有关.新的HCV6型亚型病毒株已经在合并感染的IDU人群中流行.尚未发现HCV基因哑型与HIV感染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不同疾病进展阶段的中国HIV/AIDS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以探讨各亚群与HIV感染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首先应用多参数(CD45RA、CCR7、CD28)流式细胞术圈定幼稚(nave)CD8+T细胞和记忆性(memory)CD8+T细胞(包括TCM、TEM-1及TEM-2),随后测定58例不同疾病进展阶段HIV/AIDS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各CD8+T细胞亚群的绝对数量和占CD8+T细胞的百分比,分析其与病毒载量、CD4+T细胞数量的相关性。结果:HIV/AIDS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nave CD8+T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均显著减少,memory CD8+T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均显著升高(P0.05)。在memoryCD8+T细胞各亚群中,效应型(effector memory T cells,TEM)-1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HIV感染缓慢进展(slow progressor,SP)组、HIV组及AIDS组中,nave CD8+T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均依次下降,AIDS组、HIV组显著低于SP组(P0.05),memory CD8+T细胞绝对值依次下降,各组间的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memory CD8+T细胞各亚群中,TEM-1百分比依次升高,AIDS组显著高于SP组(P0.05);TEM-2百分比及绝对值依次下降,AIDS组显著低于SP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nave CD8+T细胞与CD4+T细胞显著正相关(P0.01),与HIV病毒载量显著负相关(P0.01);中央型(central memory T cells,TCM)和TEM-2型memory CD8+T细胞与CD4+T细胞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Nave、memory CD8+T细胞数量与HIV疾病进展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8.
HI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在HIV感染的诊断、疾病进展的监测、抗病毒疗效观察和耐药监测中至关重要,目前临床检测内容包括HIV抗体、p24抗原、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HIV的检测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和《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版,以下简称《规范》)进行。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建立耐药变异研究队列,以明确我国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反应及耐药变异发生和变化情况.方法 招募HIV感染者116例,每半年进行1次问卷调查,同时进行CD4+ 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和耐药检测.结果 应用AZT/DDI/NVP或D4T/DDI/NVP方案者,治疗36个月后CD4+ T淋巴细胞计数仍维持在较高水平[(470±251)个/ml],病毒载量低于治疗前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耐药逐渐增加;更换为AZT/3TC/NVP或D4T/3TC/NVP方案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CD4+ T淋巴细胞计数逐步下降,病毒载量升高,耐药明显上升;治疗前仅1例存在原发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高度耐药突变,治疗6个月有2例出现了交叉耐药,治疗12个月后出现了蛋白酶抑制剂(PI)LPV的中度耐药,治疗18个月后NNRTI的高度耐药明显增加,治疗36个月后5例出现多药耐药和交叉耐药.结论我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前原发耐药很少,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耐药突变逐渐增加,虽然治疗方案较少,但坚持长期治疗仍能保持治疗效果,建议根据耐药检测结果更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对中国HIV感染者T细胞及凋节性T细胞CTLA-4表达与HIV疾病进展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CTLA-4在HI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58名HIV/AIDS患者(长期不进展组、无症状HIV组、AIDS组),应用流式细胞仪胞内染色技术检测T细胞及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内CTLA-4表达水平,分析其与CD4+T细胞、病毒载量、淋巴细胞活化凋亡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长期不进展组、无症状HIV组、AIDS组CD4+T细胞内CTLA-4表达水平依次增岛(P<0.05);与CD+T细胞显著负相关(P<0.01),与CD8+T细胞活化(CD38表达)、凋亡水平(CD95表达)及CD4+T细胞凋亡水平显著相关(P<0.05),与病毒载量无显著相关性.长期不进展组、无症状HIV组、AIDS组CD8+T细胞内CTLA-4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D4+T细胞、病毒载量、CD4,'+>、CD8+T细胞活化及凋亡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CD4+CD25+Foxp3+T细胞内CTLA-4表达水平长期不进展组明显低于无症状HIV组及AIDS纽(P<0.05);与CD4+T细胞显著负相关(P<0.05);与CD4+、CD8+T淋巴细胞活化(HLA-DR表达)显著相关(P<0.01).结论 中国HIV感染者CD4+T细胞及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内CTLA-4表达水平与疾病进展及免疫活化状态显著相关,参与HIV感染免疫平衡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