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20篇
  免费   601篇
  国内免费   422篇
医药卫生   11643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29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471篇
  2013年   515篇
  2012年   674篇
  2011年   698篇
  2010年   653篇
  2009年   656篇
  2008年   627篇
  2007年   560篇
  2006年   605篇
  2005年   594篇
  2004年   480篇
  2003年   483篇
  2002年   357篇
  2001年   380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目的定量观察雌激素刺激后内膜癌细胞的焦点粘连激酶(Focal—adhesion kinase,FAK)转录水平。方法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体外刺激雌激素敏感的内膜癌细胞株RL95—2。加用三苯氧胺或ICI 182,780雌激素拮抗剂的细胞及未加雌激素的细胞设为阴性对照。经不同作用时间后,采用实时RT—PCR方法测定处理后的细胞内FAK的mRNA水平。结果在给予不同浓度的雌激素共培养1d或5d后,细胞的FAK基因的转录水平对比阴性对照细胞无明显改变。结论雌激素对内膜癌细胞的FAK转录可能无显著影响。FAK基因在内膜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的机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2.
由10个国际学会联合发起的第三届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国际研讨会回顾了自2002年上届研讨会以来关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的诊断和冶疗进展.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单臂半环式三维固定架与孟和架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并就固定架在性能、复位、愈合等方面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择项目治疗组30例病例和孟和架组(以往)30例在操作难度,骨折复位效果,固定稳定性,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项目治疗组解剖复位17例,占57%,近解剖复位13例,占43%;孟和架组解剖复位7例,占23%近解剖复位9例,占30%,以下14例占47%;复位解剖及近解剖均优于孟和架,x^2检验P〈0.01,愈合时间,治疗组2—5个月,平均3.23个月;对照组4-7个月,平均5.64个月。结论:单臂半环三维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较孟和架操作简便,复位十分满意,骨折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伽玛刀在不适合开放手术或经尿道电切术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深圳奥沃公司生产的OUR-QGD型立体定向全身伽玛刀治疗20例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重量、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作为评价指标。观察上述数据在治疗前后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IPSS评分由治疗前29分降至19.6分(P<0.01)。前列腺重量平均值均由治疗前的(56.4±4.4)g减少至(54.8±4.3)g(P>0.05)。最大尿流率平均值由治疗前的(6.7±1.8)ml/s增加至(11.5±1.7)ml/s(P<0.01),残余尿量平均值由治疗前的(85.1±27.8)ml降至(50.9±15.6)ml(P<0.01)。结论立体定位体部伽玛刀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具有简便、安全、无创、痛苦小、并发症少、疗效好,可不需住院等优点,对不愿意接受手术或不宜手术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4(AQP-4)在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时脑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应用MR扩散加权成像(DWI)探讨脑水肿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5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急性组(25只)、慢性组(25只)和对照组(15只),分别诱发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行DWI观察异常信号分布情况,测量顶部皮质区、外侧部皮质区和邻近侧脑室区的DWI信号强度。处死后进行血氨检测,取与DWI检查对应的大脑层面切片行病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检测AQP-4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组肝细胞坏死及脑水肿明显,慢性组呈肝硬化改变,脑水肿不明显。血氨浓度急性组、慢性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16±46)、(158±26)和(148±3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325,P〈0.01)。顶部皮质区、外侧部皮质区和邻近侧脑室区的DWI信号强度对照组分别为516±160、727±183和656±181;急性组分别为1766±438、1223±503和1216±446;慢性组分别为700±213、820±263和713±2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4.612、3.422和5.581,P值均〈0.05)。相应区域AQP-4蛋白表达水平(用平均灰度值表示)对照组分别为7379±1617、8104±2093和4851±2178;急性组分别为9580±2616、11057±2334和2949±1735;慢性组分别为12137±2332、11135±3102和7688±2925,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414、4.602和7.002,P值均〈0.05)。急性组AQP-4蛋白表达水平与DWI信号强度有相关性(r=0.756,P〈0.05),慢性组AQP-4蛋白表达水平与DWI信号强度无相关关系(r=0.236,P〉0.05)。结论在急、慢性肝功能衰竭中血氨增高是导致脑内能量代谢异常、星形胶质细胞内AQP-4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的主要因素;DWI技术发现的信号异常可很好的反映脑水肿、AQP-4蛋白表达异常的范围、程度。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肽25-35(Aβ25-35)对海马神经元电压门控的钙通道电流(VGCC)的作用.方法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海马神经元上的VGCC,通过设定不同的钳制电压分别记录高电压激活的钙电流(HVA-ICa)和低电压激活的钙电流(LVA-ICa),并观察Aβ25-35对其的影响.结果 分别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急性胞外给予2μmol/L和10 μmol/L的凝聚态Aβ25-35,在最大激活电压下加药后ICa幅度分别是加药前的99.80%±0.02%及100.00%±1.58%,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0 μmol/L凝聚态Aβ25-35预孵育24 h可增大ICa,对照组(未给Aβ25-35)为(24.49±4.35)pA/pF,Aβ25-35组(预孵育24 h)为(46.59±7.15)pA/pF,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β25-35组的膜电容[(14.34±1.74)pF]与对照组[(14.44±0.97)pF]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给予凝聚态Aβ25-35对VGCC没有影响,24 h预孵育凝聚态Aβ25-35增大了VGCC,而膜电容没有改变,提示凝聚态Aβ25-35可通过对细胞膜上钙通道进行分子调控以增大VGCC.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左旋肉毒碱(L-carnitine,L-C)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以3H掺入法(3H-TdR)测定左旋肉毒碱对人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吖啶橙/溴化乙啶染色和细胞凋亡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测定左旋肉毒碱对人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免疫印记法检测左旋肉毒碱干预前后活化型Caspase-3、-9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10~100mmol/L左旋肉毒碱能促进人成骨细胞增殖。吖啶橙/溴乙啶染色法示100mmol/L左旋肉毒碱干预使人成骨细胞凋亡细胞明显减少。ELISA结果示10~100mmol/L左旋肉毒碱干预可显著抑制人成骨细胞凋亡。10~100mmol/L左旋肉毒碱干预可抑制无血清饥饿诱导的人成骨细胞caspase-3、9活化增加。结论左旋肉毒碱促进人成骨细胞增殖,并通过下调Caspase-3、-9的活化抑制人成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8.
目的 通过对已报道的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文献进行总结分析,讨探膝关节置换翻修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翻修的主要原因、主要并发症及不同假体的术后疗效.方法 按照以下标准收集和分析有关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文献:①1990年至2002年间发表,②报告患者数大于10例,③采用通用的膝关节评分标准.一名骨科专科医生独立收集数据,一名医学统计学专家独立采用Meta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共有33 篇符合条件的文献被收集.患者共1356 例,其中男429例,女611例(部分文献性别分类数据缺失),平均年龄67岁(45~49岁),加权平均随访时间57个月( 6~108 个月),加权平均术前膝关节功能总评分为49 分(15~94分),术后为84分( 58~109分),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前后的总评分、功能评分、活动范围等有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评分t=12.507,P<0.01, 功能评分t=4.704,P<0.01,活动范围:t=5.346,P< 0.01).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原因主要是假体松动(55%),其它包括聚乙烯磨损(11%)、假体不稳(10%)、感染(7%).翻修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仍然为假体松动(18%),其它包括假体不稳(16% )、感染(16% )、髌骨问题( 15% )及不明原因的膝关节疼痛(13%).髌骨问题包括髌骨脱位、半脱位、髌韧带撕裂、髌股关节疼痛等.结论 可以认为膝关节置换后翻修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假体松动是膝关节置换翻新的主要原因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过伸性损伤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其病理机制.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32例急性颈髓过伸性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有无颈椎管狭窄,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为Ⅰ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为Ⅱ型,发育性合并退变性颈椎管狭窄为Ⅲ型;在颈椎MRI片上观察脊髓压迫情况及T2相上脊髓呈现高信号变化的节段长度,受椎间盘突出和(或)相邻椎体缘向后增生压迫者为a型,源于肥厚的黄韧带压迫者为b型,二者兼有为C型;颈椎侧位X线片上有颈椎管狭窄同时MRI上有明显的颈椎间盘突出和(或)黄韧带肥厚为混合型.总结其临床类型并研究临床类型与影像学上显示的颈椎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2例患者中表现为完全性四肢瘫4例,均为混合型,其脊髓信号变化累及3个节段以上3例,累及1个节段1例;对称性不完全性四肢瘫14例,混合型13例,c型1例,其脊髓信号变化累及3个节段以上5例,2个节段6例,1个节段2例,脊髓信号无异常1例;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12例,其病理分型为Ⅰ型1例,a型7例,c型2例,混合型2例,其脊髓信号变化累及3个节段以上2例,2个节段2例,1个节段5例,脊髓信号无异常3例;半切脊髓损伤综合征2例,均有偏侧型颈椎间盛突出,1例为a型,脊髓信号无异常,另1例为混合型,对应1个节段脊髓水肿;本组无前脊髓损伤综合征患者.结论:急性过伸性颈髓损伤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临床表现与颈椎基础病理变化密切相关,术前分析临床表现类型和相应的病理基础有助于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时预稀释末稍血样IHA诊断血吸虫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实验室内对46例确诊病例分别以预稀释末稍血样和静脉血清作IHA,对二者敏感性进行比较,等于3w后用上述两种血样重复操作,对二者稳定性进行比较;在查病现场对327例人群分别以预稀释末稍血样和静脉血清作IHA,对二者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室敏感性评价两组血样1:10、1:201:40和1:640四个滴度阳性数完全相同,其余滴度二者阳性数虽有不同,但经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实验室稳定性评价两组血样间隔3w重复操作,各滴度阳性符合率经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现场查病评价两种血样1:10、1:20和1:40三个滴度各自阳性检出率经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预稀释末稍血样IHA敏感性、稳定性和阳性检出率与血清IHA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可以用于血吸虫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