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治疗葡萄膜炎的药效学研究和分子机制分析。方法:实验研究。在体实验验证龙胆泻肝汤治疗葡萄膜炎的疗效,利用中药网络药理学数据和分析平台查询并筛选复方龙胆泻肝汤的入血有效成分,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其可能的治疗靶点。通过查询多种已知疾病靶点数据库,筛选葡萄膜炎的治疗靶点,并与有效成分治疗靶点构建出有效成分-疾病治疗靶点网络,并筛选出关键节点;拓扑分析关键节点参与的信号通路并进行富集分析,筛选出中药复方龙胆泻肝汤治疗葡萄膜炎的可能信号通路。结果:在体实验结果证实龙胆泻肝汤能够减轻大鼠结膜充血、虹膜粘连,减轻前房、睫状体和视网膜炎症细胞浸润,具有治疗葡萄膜炎的的作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龙胆泻肝汤治疗葡萄膜炎主要通过MAPK信号通路、促性腺激素信号通路和雌激素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和细胞浸润,调节机体免疫状况,调控葡萄膜炎的发生发展。结论:龙胆泻肝汤治疗葡萄膜炎可能主要是通过MAPK信号通路、促性腺激素信号通路和雌激素信号通路,调控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自身免疫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22.
对中医体质在近视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不同年龄阶段近视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情况进行综述,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中医药防治近视特色优势明显,近年来不少学者从中医体质角度入手探讨偏颇体质、体质差异性对近视发生、发展的影响,发现偏颇体质是近视的易感因素,尤其以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为主,可根据体质差异性防治近...  相似文献   
23.
在当今社会,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正在急剧增加。尽管有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有诸多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户外活动已被证实是降低儿童近视发病率的主要保护因素。在户外活动中的诸多因素中,光照又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光照环境,如光照的强度、波长、时间、节律等都可以影响眼球的屈光发育。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光照对眼球屈光发育的临床与动物实验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究屈光不正发生发展机制及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临床疗效及其临床优势。方法:葡萄膜炎患者1 354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68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组674例采用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激素不良反应及住院天数进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观察6个月后,中西医结合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53.08%,西医组治愈率34.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视力治疗总有效率82.35%,西医组总有效率61.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总复发率12.35%,西医组总复发率27.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骨质疏松、向心性肥胖、物质代谢障碍、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16.91%、13.09%、18.68%、17.94%,西医组分别为24.48%、22.55%、27.45%、31.31%,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平均住院时间(13.09±3.66)d,西医组平均住院时间(16.15±4.52)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清火柔肝明目、经枢标本兼调"法为主,结合西医治疗葡萄膜炎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和患者视力,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并显著降低激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5.

视网膜格子样变性(LD)是一种伴有视网膜萎缩性病变和眼底赤道区玻璃体液化的周边部视网膜玻璃体变性。其病程进展缓慢,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其中近视眼轴增长是其主要风险因素之一。随着近视发病率的升高,LD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广域眼底成像技术的发展,快速检查周边视网膜成为可能。目前,视网膜光凝术是其主要的防治手段,但是否需要对LD进行预防性治疗仍不甚明确。本文主要对L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等做一综述,以期为近视相关LD的进一步研究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6.

近视性视网膜劈裂(MRS)是病理性近视的一大并发症。目前MRS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玻璃体后皮质及内界膜对视网膜的牵引被认为会导致视网膜劈裂的形成。另外,眼轴长度的延长和视网膜小动脉牵拉也与MRS的发病机制有关。MRS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部B超及超广角眼底自发荧光检查结果。在MRS自然病程中,通常视力和视网膜厚度长期保持稳定,而引起黄斑部病变会导致视力逐渐下降,如黄斑裂孔、中央凹视网膜脱离、黄斑前膜。MRS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玻璃体切除术、黄斑扣带术等。本文主要对病理性近视视网膜劈裂的发病机制、检查方法、自然病程转归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7.
<正>我国是全球眼视光疾病患病最严重的国家,青少年视力低下已成为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现有眼视光师3950人,缺口高达30万。我校2005年率先在山东省设立眼视光学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紧缺人才。依据国际视光协会对眼视光师的标准定位,眼科与视光医学院、附属眼科医院、眼科研究所和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深度融合,发挥学术及技术优势,集聚各方人力、设施和资源,创建了"医教研防"一体化协同  相似文献   
28.
背景 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类负向调控免疫应答的T细胞亚群,在维持免疫稳态和免疫耐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是一种免疫性眼病,Treg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 观察Treg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取84只6~8周龄SPF级Lewis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于大鼠双后足垫、腹部双侧及背部皮下注射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1177-1191、结核菌素(TB)、完全弗氏佐剂(CFA)和PBS混合乳化剂共300μl,对照组大鼠以同样方法皮下注射等容量不含IRBP的TB与CFA乳化剂.分别于造模后第9、13、18、23、28、35、48天观察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的眼部炎症症状并根据严重程度进行炎症评分.于造模后上述时间点分别处死模型组及对照组大鼠各6只,采用常规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眼部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组织形态变化;分离大鼠脾脏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脾脏悬液中Treg细胞特异性标志物Foxp3标记细胞比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中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 结果 免疫后第8天模型组大鼠虹膜血管扩张充血,开始出现眼部炎症表现,免疫后第13天虹膜血管明显扩张,前房可见渗出和积脓,瞳孔区有膜样渗出,炎症评分最高,为(3.75±0.42)分,之后眼部炎症反应逐渐减轻,至免疫后第23天炎症反应接近消失,造模后第7、11、13、15、17、19、21天间模型鼠眼炎症反应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709,P<0.001).对照组大鼠眼部检查正常.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虹膜、睫状体、视网膜等组织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组织结构排列疏松,以免疫后第13天最为明显,此后逐渐减轻,至免疫后第23天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组织结构接近正常,炎性细胞浸润消失.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免疫后第13、18、23、28、35、48天模型组大鼠脾脏Foxp3标记细胞比例分别为(5.50±0.64)%、(13.36±0.98)%、(10.34±0.79)%、(9.58±1.02)、(6.73±0.81)%和(5.58±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0±0.38)%、(3.36±0.53)%、(3.65±0.57)%、(3.37±0.43)%、(3.33±0.50)%和(3.13±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72、-15.556、-11.910、-9.753、-6.154、-5.491,均P<0.01).模型组和对照组造模后各时间点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中Fox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变化与Foxp3标记细胞比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结论 EAU大鼠葡萄膜炎的发病及转归与Treg细胞数量和功能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9.
高度近视并发的眼底病变会造成不可逆的视觉损害,致盲率高。其中高度近视黄斑出血,因其发病位置的特殊性,对患者视力影响极大,且临床上较为常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整理,针对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病因病机、影像学表现及中西医治疗进行综述,发现其中医病因主要与肝、脾、肾三脏有关,西医认为发病机制在于黄斑区域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及眼轴长度延长。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西药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中医方剂、中成药等。但目前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及针对不同病因病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本研究可为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0.
老视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眼晶状体的弹性和可塑性下降,睫状肌功能变弱,导致近距离工作和阅读发生困难、视物不能持久、易出现视疲劳的疾病。本文对老视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进行综述,发现影响老视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疾病和药物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光学矫正、手术和药物治疗,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视的视近困难。目前,光学矫正是最常见治疗方法,矫治手术分为角膜手术、晶状体手术和巩膜手术,均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和风险。药物治疗包括缩瞳类药物、恢复晶状体弹性药物以及中药,但多处于研究阶段。本研究通过对老视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的总结,可为未来的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