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2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张奕华  季晖  彭司勋 《药学学报》2007,42(4):352-357
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环氧化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临床应用极为广泛,但严重的胃肠道和新近发现的心血管不良反应限制了它们进一步的应用。一氧化氮(NO)供体型NSAIDs (NO-NSAIDs)的研发是近年来减少NSAIDs和COX-2选择性抑制剂不良反应的重要策略,此类药物既具有NSAIDs的抗炎、镇痛作用,又具有NO介导的胃肠道和心血管保护作用。本文简要介绍NO-NSAIDs的化学,重点综述NO-NSAIDs的药理特点、作用机制以及一些潜在的治疗应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3-[(4-氨磺酰苯基)羟基亚甲基]-5-甲基-2-吲哚酮-1-羧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寻找活性强、不良反应小的新型抗炎药物。方法:1-苯氧羰基-5-甲基-2-吲哚酮在4-N,N-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用下与对氨磺酰基苯甲酰氯反应,生成1-苯氧羰基-3-[(4-氨磺酰苯基)羟基亚甲基]-5-甲基-2-吲哚酮(Ⅲ1),再与相应的胺(氨)发生胺解反应,并经盐酸中和得到化合物Ⅲ2-9。结果:合成了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Ⅲ1-9,其结构经IR、1HNMR和MS和元素分析确证。小鼠耳肿胀模型测试显示,6个目标化合物Ⅲ2,4,5,7-9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显示Ⅲ2,7,8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所有受试目标化合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均显著小于阳性对照药双氯芬酸钠(P<0.05)和替尼达普钠(P<0.01),与CMC-N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4-氨磺酰苯基)羟基亚甲基]-5-甲基-2-吲哚酮-1-羧酰胺类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胃肠道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新型NO-阿司匹林衍生物ZA-6抗血栓作用.方法:采用血小板聚集试验和实验性血栓动物模型.测定ZA-6的抗血栓活性;给予ZA-6后,采用金属镉还原法测定大鼠血浆中NO浓度的变化;采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环磷腺苷酸(cAMP)和环磷鸟苷酸(cGMP)的含量变化.结果:在不同诱导剂(ADP、花生四烯酸和胶原蛋白)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中,ZA-6均能显著抑制血小板的聚集,IC50均低于阿司匹林的IC50(P<0.05).在大鼠动一静脉旁路模型中,ZA-6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血栓的形成(P<0.05);在小鼠肺血栓栓塞模型中,ZA-6可以提高小鼠的生存率(P<0.05);在给予ZA-6后,大鼠血浆中NO的浓度明显升高(P<0.05),血浆中cAMP浓度明显升高(P<0.05),但cGMP浓度却没有增加.结论:ZA-6具有较强的抗血栓活性,可能是由于经过体内代谢为阿司匹林和NO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4.
周洲  蒋丽媛  张奕华  季晖  孙易  彭司勋 《药学学报》2006,41(11):1050-1056
目的研究NO供体型阿司匹林衍生物的合成和抗血栓活性,寻找新型抗血栓药物。方法阿司匹林经阿魏酸分别与呋咱氮氧化物和硝酸酯连接得到目标化合物;通过体外、体内血小板聚集试验和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试验对新化合物进行抗血栓作用初筛。结果合成了14个新化合物I1-14,其结构经MS,IR,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药理初筛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在体内、体外均显示出较好的抗血栓活性。结论乙酰水杨酰阿魏酸与呋咱氮氧化物和硝酸酯偶联物可作为抗血栓先导物,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5.
山茱萸总萜的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正常小鼠、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和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模型大鼠研究山茱萸总萜的降血糖作用。方法:1.山茱萸总萜以100 mg.kg-1,50 mg.kg-1,25 mg.kg-1的剂量连续10 d灌胃给予正常小鼠,观察其降血糖作用。2.以相同剂量连续4 d灌胃给予正常小鼠,末次给药1 h后灌胃给予淀粉5 g/kg,观察其对糖耐量的影响。3.以相同剂量连续12 d灌胃给予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观察其降血糖作用及对胰岛素水平的影响。4.以60 mg.kg-1,30 mg.kg-1,15 mg.kg-1的剂量连续14 d灌胃给予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模型大鼠,观察其降血糖作用及对胰岛素水平,糖化血清蛋白GSP和肝糖原含量的影响。结果:山茱萸总萜对正常小鼠的血糖水平无明显影响;100 mg.kg-1可提高正常小鼠的糖耐量(P<0.01);三个剂量均可显著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值(P<0.05),提高血清胰岛素水平(P<0.05);显著降低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值(P<0.05或0.01),增加肝糖原含量(P<0.05);60 mg.kg-1,30 mg.kg-1可以显著降低糖化血清蛋白GSP的含量(P<0.05)。结论:山茱萸总萜对糖尿病模型动物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56.
<正>尽管目前对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多种,但至目前尚没有一种治疗方法可以治愈肿瘤。Sjoblom等[1]对人类的结肠癌和乳腺癌的重大研究发现至少189个基因中存在突变现象,而事实上与致癌作用有关的基因数目远多于已发现的数量,它提示人类肿瘤是多基因作用的结果,并促使人们  相似文献   
57.
张平  季晖  胡庆华 《药学学报》2022,(7):1954-196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日益突出。AD是由多种机制共同影响所致,且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临床的治疗手段大多数采用单一治疗方法,主要以改善症状为主,难以逆转疾病的进程。所以开发出既能改善症状又能逆转疾病进程的药物成为极其迫切的临床需求。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医药在防治AD中具有重要作用。天然产物具有结构新颖、多靶点和活性多样的优势,可作为治疗AD的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本文对目前临床上正在进行的主要治疗方法和中药中天然成分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结合传统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为后续对AD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豚鼠d—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实验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季晖  濮祖茂 《眼科研究》1996,14(4):236-239
用d-半乳糖125mg/kg/天给豚鼠球后注射,连续32天,造成糖性白内障模型,用裂隙灯检分级记分,扫描电镜微观形态分析,晶体MDA含量及不溶性和高分子量蛋白病理生化测定,对多项指征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证实该模型成功率在90%以上,对考察药物对白内障的防治作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9.
目的寻找能增强双氯芬酸(DC)抗炎镇痛活性,又能降低其胃肠道副作用的一氧化氮供体型DC(NO-DC)。方法以酯键将NO供体3-羟甲基-4-苯基-呋咱氮氧化物及其异构体与DC偶联,考察偶联物的抗炎镇痛活性及胃肠道毒副反应,研究偶联物体内外的NO释放作用。结果合成了15个新化合物,其中目标物(II1~9) 9个,其结构经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II3和II9的抗炎活性与DC相当,II2的抗炎镇痛活性强于DC,胃肠道副作用小于DC,并小于文献报道的硝酸酯类NO-DC,体内有明显的NO释放。结论II2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复方熊去氧胆酸口服液(C-UDCA)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方法:采用酒精灌胃加高脂、高铁饲料饮食诱发制备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检测经口给予C-UDCA后对大鼠肝功能各项生化指标、肝组织各项生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C-UDCA 能明显改善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肝功能及肝组织的各项生化指标;与熊去氧胆酸(UDCA)组对比,C-UDCA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大鼠肝组织SOD活性;C-UDCA高剂量组还能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NO、Hyp含量,显著升高血清Alb和肝组织GSH含量。光镜下各给药组大鼠肝脏脂肪病变较模型组有明显减轻。结论:C-UDCA对酒精加高脂、高铁饮食诱发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C-UDCA的作用优于UD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