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正>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是最常见的滤泡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80%,易发生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影响患者的存活率[1-2]。WHO(2022)甲状腺肿瘤分类中,建议不要将“乳头状微小癌”视为特殊亚型[3],虽然最大径<1 cm的PTC预后较好,但其生物学行为与PTC一致,同样有局部甲状腺外浸润、颈部及全身淋巴结转移等特征[4]。  相似文献   
372.
<正>在医学发展史上,病理解剖尸检发挥了奠基石的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数据处理、图像处理、纳米等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我们迎来了分子医学的时代,基因检测、分子影像技术等医学新技术、新方法日新月异,传统的病理解剖越来越受冷落。在医学发展到分子时代,作为传统医学奠基石的病理解剖尸检是否已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医学的发展不再需要病理解剖尸检了呢?还是在分子医学和分子影像学时代,病理解剖尸检与时俱进,以新的方式、新的面貌为新医学服务呢?  相似文献   
373.
CD34组化法在瘢痕微血管构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瘢痕微血管构筑在瘢痕形成、发展及临床防治中的意义。方法:利用血管内皮细胞可靠标记显示瘢痕微血管构筑,以期研究不同类型的瘢痕,同一类型瘢痕的不同时期以及同一瘢痕内不同区域的微血管构筑间的差异。结果:不同类型的瘢痕间、瘢痕内不同区域及不同时间期瘢痕微血管密度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增生性瘢痕内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萎缩性瘢痕的微血管密度,瘢痕早期微血管密度高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渐  相似文献   
374.
蚊虫叮咬超敏反应归属于EB病毒(EBV)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临床上罕见, 与EBV感染有关, 易误诊为皮肤非肿瘤性病变或结外NK/T淋巴瘤等。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青年女性的蚊虫叮咬超敏反应, 通过报道其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分子克隆等结果进行分析, 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