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2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1.
92.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初诊时凝血指标及白细胞、血小板等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确诊恶性血液病患者初诊时PT,FIB,APTT,ATⅢ,FDP,D-D及WBC,PLT等检测资料并整理、分析。结果 526例恶性血液病包括急性白血病(AL)243例,慢性白血病(CL)92例,淋巴瘤34例,多发性骨髓瘤(MM)5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61例。526例中≥1项凝血指标异常者430例,占81.75%。6项凝血指标异常率由高到低依次是D-D 54.00%(236/437),PT 44.30%(233/ 526),FIB 43.35%(228/ 526),FDP 39.93%(119/298),APTT 37.26%(196/ 526),ATⅢ 30.38%(96/316)。各凝血指标组间比较:AL组与CL组FIB,FDP,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6.78,均 P<0.01); 白血病组与非白血病组ATⅢ,FDP,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3.86,均 P<0.01)。482例血细胞计数WBC 0.12×109/L~792.97×109/L, 377例PLT 2.0×109/L~935.0×109/L。526例中272例伴出血(51.71%),出血发生率: WBC <4.0×109/L者高(占60.90%),PLT ≤30.0×109/L者最高(占96.84%); 白血病组出血发生率高于非白血病组,白血病组以AML-M3型最高(69.77%); 非白血病组中AA最高(70.27%); 出血发生率随凝血指标异常项增多而增高。≥3项异常出血发生率及2级出血发生率,白血病组均高于非白血病组(χ2=5.22,P<0.05; χ2=8.39,P<0.01)。结论 ①恶性血液病初诊时大部分有1项及以上凝血指标异常(81.75%),凝血指标异常以 D-D最敏感。② 出血发生率:WBC,PLT减少者较高,且随PLT减少而增加; 白血病比非白血病高,以M3型最高; 随凝血指标异常项增多而增高。  相似文献   
93.
改良FLAG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改良FLAG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16例成人难治性AML患者分为2组。改良组10例接受氟达拉宾50 mg/d,VD×5 d和Ara-C 200 mg/d,VD×5或7 d;经典组6例氟达拉宾用法同改良组,Ara-C 500或1 000 mg/d,VD×5 d并在化疗前4~6 h皮下注射G-CSF 300 μg/d。所有患者化疗后WBC 1.0×109/L以下时加用G-CSF 300 μg/d,至WBC 3.0×109/L以上。结果16例难治性AML的完全缓鲜率(CR)为50%。改良组CR率高于经典组(70% vs17%, P<0.05)。改良组感染发生率低于经典组(50% vs83%)。结论改良FLAG方案治疗难治性AML在CR率和降低感染并发症方面可能比经典FLAG方案优越。  相似文献   
94.
线粒体通透转换特性自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以来,在调控细胞凋亡作用方面已获得广泛认可.该特性由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介导,以线粒体内膜通透性升高,相对分子质量<1.5×103的小分子物质自由通过线粒体膜为特征,但该通道的分子结构仍不十分清楚.探究mPTP的具体组成与调节机制,有助于提高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发病机制与治疗手段的认识.本文通过对mPTP结构模型及其调控细胞程序性死亡(PCD)具体分子机制新进展的简要综述,论证了将mPTP靶向化合物作为PCD调控药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调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EB病毒(EBV)再活化或感染诱导(PTLD)和EBV相关肺炎.方法 统计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323例接受HSCT后患者PTLD和PTLD伴EBV相关肺炎发生,PTLD伴EBV相关肺炎的临床表现.结果 323例HSCT后患者7例发生PTLD,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5例、多形性B细胞增生1例和外周非特殊T细胞淋巴瘤1例;7例患者均以腔外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3例伴有EBV相关肺炎.3例EBV相关肺炎患者均有发热和呼吸困难,疾病进展迅速,均在PTLD发病后2周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其中包括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肺部CT表现:多灶性斑状和弥漫性毛玻璃状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EBV-DNA阳性,细胞学分析主要为CD3+T细胞、CD19+和CD20+B细胞缺乏;肺组织活检:间质和肺泡主要为CD3+T细胞浸润、部分为CD68+巨噬细胞.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V相关PTLD患者伴EBV相关肺炎并不罕见,疾病进展迅速;BAL细胞学分析和肺组织活检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获得性血友病A(AHA)诊治的临床特点,探讨国内外治疗该病的差异。方法整理分析2007—2012年本院收治的9例AHA患者资料.对比近5年国内AHA相关文献及欧洲获得性血友病登记管理组织(EACH2)的研究结果,分析国内外AHA确诊前病程与完全缓解率(CR)的差异。结果本组9例及国内文献100例AHA患者确诊前病程均延迟于EACH2的研究报道,CR率也均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AHA患者治疗状况与欧洲国家存在差异,加大知识宣传,降低漏诊、误诊率可能有助于缩短差距。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移植日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败血症等感染事件发生的预测意义。方法回
顾性分析78 例异基因移植患者病例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RP诊断移植早期败血症的临床参考值及
相应灵敏度和特异度,以所得临床参考值为临界值将病例资料分为低CRP组和高CRP组,分析比较两组间的移植相关并发
症及总生存(OS)和复发率等。结果CRP 诊断移植早期败血症的临床参考值为23.3 mg/L(AUC=0.735,P=0.001,95% CI
0.623~0.848),相应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3 和0.592;高CRP组粒系平均重建时间较低CRP组延迟0.71 d(P=0.237),巨
核系平均重建时间显著延迟4.09 d(P=0.048);高CRP组移植早期败血症及巨细胞病毒(CMV)血症发生率较低CRP组显著
增高(53.5% vs 17.1%,P=0.001;72.1% vs 37.1%,P=0.003),但两组间EB病毒(EBV)血症、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及急性移植
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1.9% vs 22.9%,P=0.094;14.0% vs 5.7%,P=0.285, 51.2% vs 45.7,P=0.656);高
CRP 组中位随访318(7~773)d,低CRP 组中位随访299(78~747)d,高CRP 组2 年OS 率较低CRP 组显著降低(42.5% vs
78.4%,P=0.022),高CRP组2 年累计复发率较低CRP组高(52.3% vs 19.8%,P=0.2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多因素
分析显示高CRP水平是移植早期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5.090,95% CI 1.115~23.229,P=0.036)。结论移植日CRP水
平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败血症有一定的预测意义,高CRP水平提示较高的移植早期败血症和CMV血症发生率
以及较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 方法 15例(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慢性髓系白血病和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行allo-HSCT.预处理方案包括:4例氟达拉滨(Flu)+阿糖胞苷(Ara-c)+全身放疗(TBI)+环磷酰胺(CY)、5例TBI+ CY+依托泊苷(VP-16)、2例TBI+ CY、4例白消安(Bu)+CY.以环孢素A、霉酚酸酯、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加短程甲氨蝶呤预防aGVHD. 结果 15例患者发生肠道aGVHD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39(19-143)d,Ⅲ度aGVHD 8例,Ⅳ度aGVHD7例.经治疗,7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5例疗效欠佳,治疗总有效率为66.7%. 结论 肠道aGVHD是allo-HSCT后常见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有效治疗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9.
目的 了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疾病状态下T细胞受体(TCR)Vγ亚家族T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18例GVH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CR VγⅠ~Ⅲ亚家族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检测;12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样本作为对照.结果 GVHD患者外周血中TCRVγⅡ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GvHD患者TCR VγⅠ~Ⅲ亚家族的表达模式也发生了改变.TCRVγⅡ的表达量比TCRVγⅠ或TCRVγⅢ的表达量低.结论 TCRVγ Ⅱ亚家族的表达低下可能与GVHD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00.
孙竞  吴鹏  孙翼  张吉才  杨宏伟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0):1228-1229,1239
目的 研究某教学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耐药性和病原分布特点,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0年住院患者真菌培养的检出率、标本来源、菌种分布及其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近3年的检出率19.32%, 2008-2010年真菌检出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8与2009年、2009与20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1、69.33,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多,其次为泌尿道;检出的真菌种类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约占99.78%,且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占49.04%.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三唑类药物敏感性仍较好,光滑假丝酵母菌及其他两种真菌则对三唑类药物耐药率较高,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均较敏感.结论 白色假丝酵母菌仍是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侵袭性真菌的发生,延缓其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