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2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21.
目的评估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allo-HSCT后疑似肺感染并接受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测的98例患者, 比较mNGS与常规方法、实时定量PCR(RQ-PCR)对PJP的诊断效能。结果 12例患者最终诊断为PJP(确诊11例、临床诊断1例)。确诊患者中1例为常规方法和RQ-PCR检测均阳性, 10例仅RQ-PCR阳性。12例患者mNGS均检出耶氏肺孢子菌。mNGS诊断PJP的敏感性为100%, 高于常规方法(8.3%, P=0.001), 与RQ-PCR(91.6%)相当(P=1.000)。75%的PJP患者为肺混合感染, 合并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最为常见。mNGS检出混合感染8例, RQ-PCR检出5例, 常规方法未检出(P=0.008)。结论 mNGS在allo-HSCT患者PJP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 在混合感染病原检测方面具有优势, 可作为常规检测方法及RQ-PCR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某教学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耐药性和病原分布特点,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0年住院患者真菌培养的检出率、标本来源、菌种分布及其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近3年的检出率19.32%,2008-2010年真菌检出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8与2009年、2009与20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69.33,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多,其次为泌尿道;检出的真菌种类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约占99.78%,且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占49.04%。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三唑类药物敏感性仍较好,光滑假丝酵母菌及其他两种真菌则对三唑类药物耐药率较高,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均较敏感。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仍是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侵袭性真菌的发生,延缓其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3.
目的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重建与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相关性。方法通过观察移植后T淋巴细胞亚群重建特点,比较真菌易感者与非易感者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间的差异,探讨移植后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与真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①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9(5~45)个月。移植后出现IFI的患者57例(44.9%),首次IFI发生的中位时间为23(1~702)天;②CD8+T淋巴细胞重建明显早于CD4+T淋巴细胞;③真菌易感组与非易感组移植后12个月CD3+T淋巴细胞比例值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4),但其预测真菌易感性却无统计学意义(P=0.072);移植后真菌易感组与非易感组间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均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病例数较少有关。结论①尽可能避免IFI各种高危因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减低IFI发生率及病死率;②移植后12个月CD3+T淋巴细胞比例值减少的患者易发生真菌感染,其可一定程度预测真菌易感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重建与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 linfections,IFI)相关性。方法通过观察移植后T淋巴细胞亚群重建特点,比较真菌易感者与非易感者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间的差异,探讨移植后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与真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①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9(5~45)个月。移植后出现IFI的患者57例(44.9%),首次IFI发生的中位时间为23(1~702)天;②CD8’T淋巴细胞重建明显早于CD4’T淋巴细胞;③真菌易感组与非易感组移植后12个月CD3’T淋巴细胞比例值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4),但其预测真菌易感性却无统计学意义(P=0.072);移植后真菌易感组与非易感组间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均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病例数较少有关。结论①尽可能避免IFI各种高危因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减低IFI发生率及病死率;②移植后12个月CD3’T淋巴细胞比例值减少的患者易发生真菌感染,其可一定程度预测真菌易感性。  相似文献   
25.
例1患者男,29岁.2008年5月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2009年1月诊断为CML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变,予甲磺酸伊马替尼、羟基脲及2疗程联合化疗后未获完全缓解(CR),于2009年4月接受无关供者HLA 5/6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初诊患者中6项凝血指标及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到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诊治的243例A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AML非M3型135例,AML-M3型43例,ALL 65例)临床资料,对患者初诊时6项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和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243例AL患者有1项及以上凝血指标异常者215例(88.48%),6项凝血指标检测异常率依次为:D-D64.65%(139/215)、 Fbg 56.38%(137/243)、 FDP 52.63%(80/152)、 PT 48.56%(118/243)、 APTT 38.68%(94/243)、ATⅢ29.87%(46/154);226例血常规检查WBC在0.12×109/L~792.97×109/L之间,PLT在2.0×109/L~478.0×109... 更多  相似文献   
27.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病人基因重排情况。方法: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41例ANLL病人IgH及TCRVγIJγ基因重排。结果:26.8%(11/41)ANLL病人存在IgH或/和TCRVγIJγ基因重排,3例病人同时存在IgH和TCRVγIJγ基因重排;基因重排阳性ANLL治疗缓解率低于重排阴性ANLL病人(P<0.05)。结论:①IgH或TCR基因重排并非局限于淋巴细胞白血病,也可发生于部分ANLL病人;②多重PCR技术可以一次PCR扩增同时检测两种重排基因,更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不同形态桩核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出一种快速建立具有复杂形态结构的上前牙不同形态桩核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离体上颌中切牙.利用“计算机颅颌骨三维识别系统”软件和unigraphics(UG)软件建立上颌中切牙实体模型及锥形、柱形柱核模型,并将后者插入前者实体模型.分别建成锥形、柱形桩冠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锥形桩冠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设定边界条件、加载条件,计算分析:结果本实验所建模型与实体模型具有良好的几何相容性,模型受力后应力分布符合预期结果.结论所建模型能较真实地模拟实体.实验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利用新的关节综合评估手段研究重型血友病A患儿凝血因子Ⅷ(FⅧ)低中剂量预防治疗的疗效。方法47例接受F Ⅷ治疗的重型血友病A患儿(FⅧ活性≤2%),其中18例低剂量预防治疗(FⅧ 10 U/kg,每周2~3次)、20例中剂量预防治疗(FⅧ 15~30 U/kg,每周3次)和9例按需治疗(出血时根据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标准输注FⅧ治疗)患儿。随访180 d,观察 临床出血表型、关节结构、关节功能、活动能力四方面指标变化并进行相关性研究,使用Kruskal-Wallis、t检验及Spearman等级 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低中剂量预防治疗组均较按需治疗组明显改善临床出血表型 (P<0.01),且中剂量预防治疗组改善优于低剂量预防治疗组(P<0.05)。而且在关节影像结构及功能综合评估方面,血友病关节 健康评分(HJHS)总分变化、血友病功能独立性评分量表(FISH)总分变化,最严重单个靶关节彩超和同一最严重单个靶关节 HJHS变化4个指标,低中剂量预防治疗组的变化值有明显小于按需治疗组的优势(均P<0.05),中剂量预防治疗组有可能有优 于低剂量预防治疗组的趋势。重型血友病A患儿,年靶关节出血次数(ATJBR)与其彩超评分变化、ATJBR与其HJHS变化、年 关节出血次数(AJBR)与FISH总分变化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FⅧ低中剂量预防治疗较按需治疗明显改善临床出血表型 及延缓血友病患儿关节损伤的进展,但临床出血表型不足以全面反映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30.
血友病是遗传因子Ⅷ、Ⅸ或Ⅺ缺乏引起的疾病,具有自发出血、全身出血或轻微损伤、小手术后出血不止的特点,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需要终生采用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凝血因子紧缺且价格昂贵,因此每个血友病患者家庭都承受着沉重的精神和经济压力。为了解广东省血友病患者的医疗保险现状,我们对部分血友病患者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