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4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目的:探讨养胃抗瘤颗粒治疗肿瘤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养胃抗瘤颗粒及其协同化疗在S_(180)肉瘤生长过程中对P~(53)和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养胃抗瘤颗粒及其协同化疗均有抑制P~(53)和PCNA表达作用,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养胃抗瘤颗粒协同化疗与化疗组比较亦具显著差异(P<0.05)。结论:养胃抗瘤颗粒能抑制P~(53)和PCNA表达,合用化疗作用增强,这可能是该药治疗肿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22.
加强手术室风险管理预防差错事故发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环境的风险管理(1)手术室的布局应合理,分为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手术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4 ̄26℃,湿度为50%左右为宜,使病人在安全舒适的条件下进行手术。(2)手术室内的设备,如无影灯、手术床、电刀、吸引器、空气消毒机等应定期维修。  相似文献   
323.
应用双重PCR技术快速鉴定结核与非结核分支杆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双重PCR技术快速鉴定的结核与非结核分支杆菌。方法:通过试验选择双重PCR最佳反应条件,检测引物A1,A2和B1,B2扩增分支杆菌的特异性及扩增结核分支杆菌的敏感性,并对34例结核分支杆菌和非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鉴定。结果:引物A1,A2能扩增所试24种分支杆菌,B1,B2仅扩增结核分支杆菌复合体菌种,两对引物扩增12种非分支杆菌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324.
一、动物实验动物采用Wister普通大鼠,雌雄各半,体重160~180g,8~10周龄(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所提供)。二、瘤源 Walk256瘤株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病理室引进,用移植后8~10天的腹水瘤,调整到 1×10~8ml浓度的细胞数,用0.2ml瘤细胞悬液接种于每只大鼠右侧肩胛下,定期处死大鼠,进行组织学和血液流变学检查。三、实验分组实验组分为三组,(每组10只大鼠),分别于肿瘤接种后第6、11和16天各处理一组动物.另设二组(每组10只)未接种肿瘤的大鼠作为对照,先后于实验的始末作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  相似文献   
325.
树突状细胞在狼疮性肾炎肾组织中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经肾活检和临床资料确诊的LN患者 5 3例 ,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与低照度荧光图像分析检测方法 ,观察到LN患者肾组织中树突状细胞分布的面积、数量及密度均明显增多。树突状细胞主要分布于肾小管间质和肾血管 ,而肾小球基本未见分布。此外 ,树突状细胞在肾小管间质分布程度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及肾功能呈正相关。提示树突状细胞可能参与了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 ,并与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2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黏附分子P -选择素、ICAM -1及DC在大鼠肝和肾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作用 ,以及抗P -选择素Lectin -EGF功能域单抗 (PsL -EGFmAb)的抗黏附抑制及其防治效果。方法分别建立肝和肾缺血 -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90只 ,随机将两组模型各分为P -选择素单抗治疗组 (n=20)和非治疗组 (n=20) ,按不同再灌注时间 (1 ,3,6和24h)再分为4组 ,每组5只。治疗组于再灌注前5min静脉内注射自制的PsL-EGFmAb,剂量为2mg/kg。另各设假手术组(n=5)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免疫双染与荧光图像分析法 ,分别观察和比较各组大鼠肝、肾组织P -选择素、ICAM -1表达及CD1a CD80 DC分布变化。结果①缺血 -再灌注1h起 ,伴随着肝、肾组织病理学改变 ,P -选择素即分别以肝窦内皮细胞或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于肝和肾内广泛高表达 ,至24h仍维持一定水平。ICAM -1于缺血 -再灌注6h起持续以肝窦和肾血管为主表达上调和明显增强。②CD1a CD80 DC在假手术组大鼠肝、肾组织中分布甚少 ,而在非治疗组自再灌注1h起以肝窦和肾小管间质为主分布数量逐渐增多 ,至24h达峰 ,并与大鼠肝、肾功能密切相关。③经PsL -EGFmAb处理后 ,大鼠肝、肾组织P -选择素和I CAM -1表达受到抑制 ,CD1a CD80 DC分布及数量减少 ,组织病理损伤及肝、  相似文献   
327.
树突状细胞与肾脏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树突状细胞是迄今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 ,非成熟树突状细胞可由粘附分子选择素介导进入炎症组织 ,激活T细胞启动免疫应答 ;在一定条件下亦能诱导免疫耐受。研究表明 ,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 ,而树突状细胞在其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8.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与树突状细胞(DC)在大鼠啦侧输尿管梗阻后肾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以及抗P-选择素单抗的抗黏附调抑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手术组(n=18)和抗P-选择素单抗治疗组(n=18),按不同梗阻时间(1、3、7d)再分为3组,另设假手术组(n=6)作为对照。分别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免疫双染与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P-选择素、ICAM-1及DC在肾组织中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大鼠UUO第1d起即见P-选择素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在肾小管间质中表达上调,伴随CDla^ CD80^ DC在以肾间质为主部位的浸润。第3d P-选择素明显表达,ICAM-1以肾血管为主表达上调,且CDla^ CD80^ DC显著增多。至第7dP-选择素表达遂下调,ICAM-1表达明显增强,而CDla^ CD80^ DC在肾间质分布聚集达峰。经抗P-选择素单抗处理后,大鼠肾组织P-选择素、ICAM-1表达受到抑制,CDla^ CD80^ DC分布聚集减少,且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减轻。结论P-选择索等黏附分子介导树突状细胞迁移聚集,可能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早期病理损伤过程,抗P-选择素单抗对此具有抗黏附调抑和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29.
益气健脾口服液合并化疗治疗胃癌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益气健脾口服液合并化疗治疗胃癌61例,与对照组40例对比观察治疗。其结果显示因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的化疗完成率为95%,对照组为78%(P<0.01);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率,两组相比,P均<0.01。说明益气健脾口服液有较好的减轻甚则解除单纯化学药物治疗所引起的胃肠道及血像的毒、副反应。对治疗满1年以上的治疗组60例患者进行了随访,其中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36%、82.69%和60.00%。治疗组中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57.14%。动物实验显示,益气健脾口服液对小鼠B16肺转移抑制率为92.2%和83.7%,与对照组比较P<0.01。益气健脾口服液还可以提高动物对化疗药物的耐受量。  相似文献   
3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