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229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21.
缺血性脑水肿的AQP-4表达与磁共振成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AQP 4表达与磁共振成像相关性 ,探讨脑水肿磁共振成像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 3 4只 ,随机分为 8组 ,即正常组 4只、假手术组 6只和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后 15min、3 0min、1h、3h、6h及 2 4h组各 4只 ,分别进行脑部DWI和T2WI扫描 ,观察梗塞区异常信号出现时间 ,测量异常信号强度 (rd)和面积 (rs)、扩散异常区的表观扩散系数 (ADC) ,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以上各组的AQP 4蛋白 (rS)及AQP 4mRNA表达 (α)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S与α呈明显正相关 (r =0 .949)。栓塞后 15min即在DWI上出现高信号 ,而T2WI未见异常 ;在1h内ADC迅速下降 ,而AQP 4表达与DWI的rd、rs都快速增加。AQP 4mRNA(α)与rs DWI呈明显相关性 (r =0 .914 )。随着时间的延长 ,ADC值逐渐下降 ,于 3h达到最低 [( 2 .1± 0 .6)× 10 -4mm2 /s] ,随后缓慢递增直至 2 4h ,但AQP 4表达、rd、rs仍不断增加。T2WI最早于 3 0min ,平均在 1.4h显示异常高信号 ,在T2WI上的rs值都比相应的DWI上的值低 (P <0 .0 5 )。AQP 4mRNA(α)与rs T2WI无明显相关 (r =0 .116)。结论 AQP 4表达增强是缺血性脑水肿时ADC值下降、DWI上高信号的重要原因 ,与T2WI的信号变化无关。DWI高信号面积可以间接反映AQP 4的表  相似文献   
222.
目的观察单羧酸转运蛋白(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MCT)1、2、4在急性心衰大鼠肾上腺的表达变化,以探讨急性心衰肾上腺的能量代谢变化。方法随机将成年健康SD大鼠(雌雄不限,250±20 g)50只,分为3组:正常组(n=10)、假手术组(n=20,2 subgroups,10 in each)和模型组(n=20,2subgroups,10 in each)。用1.5%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制作大鼠急性心衰模型;注毕,运用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左室内压峰值(LVSP)和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的变化曲线;用IHC和Western Blot检测模型鼠,肾上腺MCT1,2,4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急性心衰发生10 min时,肾上腺皮质和髓质MCT1、2、4的表达均有升高,此时假手术组MCT1、2、4也有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两组的MCT1、2、4的表达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 min时,大鼠肾上腺MCT1、2、4的表达较正常组却有所下降,与正常组相比较,仅MCT1的表达下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T2、4则无明显差别(P>0.05)。假手术20 min组与10 min组相比较,MCT1、2、4的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在急性心衰和创伤性应激状态下,肾上腺MCT1、2、4的表达,在十分钟内呈代偿性增加,但随着心衰时间的延长,其表达反而降低,机体的能量代谢出现失代偿,提示MCT1、2、4参与创伤性应激及急性心衰的能量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223.
目的 为动脉导管三角区的临床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  方法 随机选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50具,解剖观测动脉韧带(AL)、左迷走神经、左喉返神经(LRLN)等相关结构,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有94%(47例)AL连于主动脉弓和左肺动脉(LPA),即经典的动脉导管三角内,6%(3例)AL连于降主动脉与LPA之间。(2)根据AL与主动脉弓和LPA附着关系的不同,可分为6种类型:Ⅰ.附于主动脉弓下缘和LPA上缘之间(76%); Ⅱ.附于主动脉弓前壁与LPA上缘之间(8%); Ⅲ.附于主动脉弓前壁与LPA前壁之间(8%); Ⅳ.附于降主动脉内侧缘与LPA上缘之间(4%); Ⅴ.附于降主动脉内侧缘与LPA后壁之间(2%); Ⅵ.附于主动脉弓下缘与LPA前壁之间(2%)。(3)LRLN在主动脉弓下缘由左迷走神经发出者占36%;在主动脉弓前壁下1/3、中1/3和上1/3段发出者分别占30%、14%和14%;在降主动脉内侧缘发出者占6%。(4)AL中轴与LPA中轴的夹角平均为(45.08±19.06)°,其中6%(3例)夹角仅为0°,4%(2例)夹角为90°。(5)所有LRLN均贴近动脉韧带主动脉端由左迷走神经发出并向后上方返折。  结论 AL的附着关系与经典描述之间存在差异。由于附着关系的不同,使其与LPA、LRLN等周围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亦发生了改变。熟悉这些变化,对防止动脉导管结扎术并发症的发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4.
目的 对人与狗的颈段迷走/交感干进行比较解剖,并鉴定狗的喉上神经外支的纤维成分。方法 随机解剖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人尸体颈部(n=50)及狗的颈部(n=10),暴露其颈交感干与喉上神经及其外支间的交通;并取狗的喉上神经外支,甲醛固定,明胶包埋,恒冷切片后用Karnovsky AchE组化方法染色并观察。 结果 狗的迷走神经结状神经节与颈上神经节完全或部分融合,迷走神经干与交感神经干完全或部分融合为迷走-交感干;而人的结状神经节与颈上神经节互相分离;颈上神经节与喉上神经及其分支之间存在交通,其中颈上神经节与喉上神经外支相交通者占86%。AchE染色显示:狗的喉上神经外支含AchE阳性有髓神经纤维、AchE阴性有髓神经纤维和AchE阳性无髓神经纤维。 结论 喉上神经外支呈袢状,而非干式,含躯体运动、交感神经节后及躯体感觉纤维,因此喉上神经外支为一混合神经。  相似文献   
225.
目的 探讨常压高氧(NH)处理是否改善APP/PS1双重转基因AD模型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方法 对APP/PS1双重转基因AD模型种鼠交配后产下的子代小鼠进行基因分型,待子代达10周时,取双重转基因小鼠20只,随机分成A、B2组(每组10只).A组小鼠给予常压高氧(40%O_2, 60%空气)处理,8h/d,持续8周;B组常规喂养,作为对照.高氧处理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分别检测各组小鼠在可视平台、隐蔽平台及空间探索实验中找到平台的时间及搜索的平均路程;行为学实验结束后,采用ELISA定量检测小鼠脑内Aβ水平.结果 行为学实验结果:(1)可视平台下,2组小鼠找到平台的时间及搜索的平均路程差异尤显著性(P>0.05);(2)隐蔽平台下,高氧处理组小鼠找到平台的时间及搜索的平均路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3)空间探索实验中,高氧处理组小鼠经过平台的次数[(6.31±2.55)次]显著高丁对照组[(3.13±1.59)7欠](P<0.01).ELISA结果显示,高氧处理组小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内Aβ40[(783.64±97.21)pg/ml和Aβ42(175.30±17.09)pg/m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Aβ40(1251.59±42.29)pg/ml、Aβ42(286.83±12.96)pg/ml](P<0.01).结论 常压高氧处理能显著改善AD模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常压高氧可能通过减少Aβ生成或/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清除Aβ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26.
目的观察脊髓进行性压迫损伤(SCⅡ)过程中神经细胞内钙离子(Ca^2+)浓度、内质网跨膜激酶(Irel)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在内质网应激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制作大鼠脊髓压迫模型,运用生物化学、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和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SCⅡ后脊髓神经细胞内Ca^2+浓度、Irel表达变化规律。结果SCⅡ后神经细胞内Ca^2+浓度于术后1、3、7、14、21、28d呈升高趋势,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 Irel mRNA和Irel即有较高水平表达,术后3、7、14d迅速增高,术后21、28d逐渐下降,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Ⅱ导致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而引起内质网应激。Irel表达标志着内质网上未折叠蛋白积聚以及相关蛋白表达增加。表明Ca^2+和Irel都参与了内质网应激所致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的调节。  相似文献   
227.
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中脑红蛋白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超  孙善全  余剑波  徐瑲  陈海  李京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4):1282-1285,1289
目的 探讨内毒素休克大鼠模型的额叶皮质、脑脊液(CSF)和血浆中脑红蛋白(Ngb)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内毒素干预组.内毒素干预组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内毒素16 mg/kg,对照组注入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于注射内毒素后3、6、12、24、48和72 h收集血浆、CSF,并处死大鼠留取额叶皮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gb的表达变化;应用干燥法检测额叶皮质含水量.结果 (1)酶联免疫吸附法显示,注射内毒素后额叶皮质、CSF、血浆中Ngb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免疫印迹法显示各组均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7 kD的Ngb蛋白.内毒素干预各组Ngb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Ngb免疫组化反应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神经元的细胞质,呈黄褐色.(4)注射内毒素后,脑组织含水量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8 h和72 h的含水量达峰值.结论 在内毒素所致脑损伤中Ngb表达上调,且与内毒素的注入时间相关,Ngb表达上调是机体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28.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与内向整流性钾通道4.1(Kir4.1)在出血性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胶原酶注入法建立脑出血(ICH)模型,运用干湿重法、伊文氏蓝(EB)测定法、荧光双标和RT-PCR分别检测ICH后脑水含量(BWC)、血脑屏障(BBB)通透性、AQP4与Kir4.1及两者mRNA的表达变化,并对每一时间点AQP4 mRNA、 Kir4.1 mRNA表达量做比值分析.结果:ICH后3h BWC已明显增高,至48h达到峰值;EB含量在ICH后48h内高于对照组,以6h最甚;荧光双标显示,AQP4与Kir4.1强弱不等地表达在双侧软脑膜、室管膜、脉络膜等与水代谢密切相关的界面上.ICH后6h及其以后时段,两者的mRNA均明显增高,且于48h达到峰值;比值分析显示,ICH后6h及以后时段,AQP4 mRNA的增加量明显大于Kir4.1 mRNA的增加量.结论:ICH早期的脑水肿主要由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所致,而ICH中后期的脑水肿主要由AQP4与Kir4.1的再分布引起.  相似文献   
229.
目的 探讨脊髓压迫性损伤(CSCI)后脱髓鞘病变及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NG2)的表达变化。 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75只,雌雄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CSCI 1 d组、CSCI 3 d组和CSCI 7 d组,每组15只。采用自行设计的大鼠脊髓压迫器制作脊髓压迫模型,应用BBB运动功能评分、锇酸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CSCI后1 d、3 d及7 d时大鼠的运动功能情况及白质有髓神经纤维的病理变化,计算脊髓后索有髓神经纤维的数量及髓鞘厚度与轴突直径的比值即G-ratio值,并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NG2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果CSCI后,CSCI 1 d组、CSCI 3 d组和CSCI 7 d组的大鼠后肢BBB评分分别为(1.23±0.45)分、(0.65±0.35)分和(0.00±0.00)分,与正常组(21.00±0.00)分和假手术组(21.00±0.00)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的运动功能随受压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锇酸染色显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白质正常,脊髓受压后,CSCI 1 d组、CSCI 3 d组和CSCI 7 d组的有髓神经纤维开始出现水肿、变性、崩解,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脊髓后索的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分别为 (2771±108)根和(2675±199)根,CSCI 1 d组、CSCI 3 d组和CSCI 7 d组的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分别为(2403±161)根、(1708±70)根和(810±95)根,压迫后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减少,压迫后7 d,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减至最低(P<0.05),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假手术组、CSCI 1 d组、CSCI 3 d组和CSCI 7 d组的G-ratio值分别为(18.10±0.4)、(17.70±1.0)、(6.69±0.8)、(5.73±0.4)和(4.95±0.5),CSCI 1 d组、CSCI 3 d组和CSCI 7 d组的G-ratio值均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低,且在压迫后7 d时降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的轴突、髓鞘板层结构正常;脊髓受压后,轴索出现肿胀,轴浆内细胞器变性、坏死、减少;髓鞘折叠、皱缩,出现“洋葱皮”样变,髓鞘崩解;少突胶质细胞的染色质凝聚;巨噬细胞浸润。NG2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脊髓受压后,NG2蛋白表达水平在压迫后第1天升至最高(P<0.05),且表达水平随压迫时间延长而逐渐下调,但均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SCI后,大鼠运动功能随受压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有髓神经纤维发生脱髓鞘病变且数量减少,随着压迫时间延长,溃变呈现出进行性加重趋势;NG2细胞与CSCI后髓鞘的变化情况关系密切,可能增殖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或其它类型细胞,是脊髓髓鞘内源性修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