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目的:探讨唯BH3域蛋白Bim(Bcl-2 interacting mediator of cell  death)在缺氧所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在体外原代培养出生1~3 d的大鼠心肌细胞,并用抗α-横纹肌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设计并化学合成3对靶向bim的siRNA,用脂质体法将siRNA转染心肌细胞,筛选沉默效率最高的siRNA。实验分组:(1)正常对照组;(2)缺氧组;(3)缺氧+脂质体组;(4)缺氧+阴性对照siRNA组;(5)缺氧+bim-siRNA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和节律。全自动生化分析术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用MTT法测定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 检测细胞Bim、 Bax、Bcl-2和p-p38 MAPK和p38 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鉴定证实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成功。bim-siRNA转染均能有效沉默bim基因的表达(P<0.01),其中第2对沉默效率最高,达到86.73%。缺氧使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显著减慢,节律不规则,而沉默bim基因的表达能使细胞搏动频率增加。缺氧损伤导致细胞培养液中LDH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转染bim-siRNA后细胞培养液中LDH含量显著减少,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凋亡率下降。缺氧损伤导致心肌细胞Bax和p-p38 MAPK表达升高(P<0.05或P<0.01),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1),bim-siRNA的转染能够抑制缺氧导致的上述改变(P<0.01或P<0.05),并且与心肌细胞凋亡发生率降低一致,p38 MAPK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沉默bim的表达能有效抑制缺氧导致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Bax、p-p38 MAPK的表达和增强Bcl-2蛋白表达有关,这有望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22.
上海市肺结核病患者诊疗服务过程满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结核病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对结核病定点医院的满意度,为完善定点医院的诊疗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对7个区共714位完成治疗的肺结核病患者进行定量问卷调查,每个区选2~3名患者进行定性访谈。结果肺结核病患者对定点医院总体满意度较高,选择满意的患者比例为94.8;对医务人员态度、技术水平、隐私保护和药物种类等单项服务满意度较高;对等候时间、就诊环境、程序和注意事项讲解方面满意度较低。患者对二三级定点医院的满意度统计学差异显著。本地和外地患者满意度基本相似。定性中患者反映最多的问题是治疗费用较高。结论在诊疗过程中,肺结核病患者对定点医院满意度较高,二级医院满意度高于三级医院;患者治疗费用负担问题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3.
1995年底 ,世界卫生组织 (WHO)将每年的 3月 2 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以纪念结核杆菌的发现者罗伯特 .柯霍 ,并进一步呼吁各国政府 ,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与支持。1996年以来 ,各级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结核病防治机构 ,采用各种形式积极组织、广泛开展结核病知识的宣传 ,我国连续开展了“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活动 ,使人们对结核病的流行及危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提高了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国在历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宣传主题为 :第一届 (1996年 ) :我们面临结核感染的危险第二届 (19…  相似文献   
24.
上海市老年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和分析上海市老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探讨防治对策。方法根据日常新病例登记报告以及对农村地区老年人群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2000年全人口结核病新登记率为3.90/万,涂片结核菌阳性(简称菌阳)新登记率为1.52/万,而≥65岁组两者分别为8.89/万与3.82/万,分别是全人口的2.3和2.5倍,且占新发病人数的31.4%及菌阳病人数的34.7%;老年肺结核死亡率高达12.34/10万(全人口为1.89/10万)。老年肺结核新病例排菌比例为42.7%~49.0%(<65岁组为30.9%~38.4%);非结核性合并症率高达23.0%(<65岁组仅10.1%)。农村中老年肺结核病人的掌握率为43.5%,菌阳病人掌握率为41.9%。2000年化疗一年后治愈78.1%(542/694),死亡17.0%(118/694),失败1.6%(26/694)。结论老年肺结核病例发病率高、病情重,已成为主要的传染源,是当前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点。积极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提高老年结核病人的发现率和治愈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久治未愈菌阳肺结核病例进行社会经济学状况调查,为今后有效控制和减少久治未愈菌阳肺结核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3—2004年上海市新登记疗程超过18个月仍未治愈的菌阳肺结核患者92例为病例组,按性别、年龄、初治、复治群体匹配同期上海市新登记完成治疗的菌阳肺结核患者85例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久治未愈菌阳肺结核病例社会经济学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离异/丧偶、自费诊治、家庭负担重的病人更易造成久治未愈肺结核病例发生;由于该类病人病程长、病情复杂,造成诊疗费及个人费用支出较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病致贫,因贫致病,形成恶性的疾病与经济循环链;肺结核知识知晓率对照组略高于病例组,职业分布中病例组学生的知晓率最高,对照组中干部的知晓率最高。结论对文化程度低、离异/丧偶、自费诊治、家庭负担重的病人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必须加大政府投入,特别是困难病人的生活补助和惠及耐药病人的二线抗结核药物的减免,提高政策保障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强临床宣教和社区管理,减少耐药与不规律服药的发生,有效控制和减少久治未愈菌阳病例的形成。  相似文献   
26.
流动人口对上海市肺结核病疫情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实施,全程督导管理措施的推行,使得上海市肺结核疫情由全国最高降为最低地区之一。目前对上海市而言,造成结核病回升和爆发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流动人口中的结核病控制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结核病控制工作日显突出。现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结核病发展趋势及对上海结核病疫情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上海市肺结核疫情控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梅建  沈梅  夏珍  夏天  沈鑫  李永祥 《上海医学》2002,25(9):546-548
目的:评估上海市肺结核疫情的流行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有关防治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对1997-2001年本市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的新登记肺结核病例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近5年上海市居民肺结核发病疫情处于小幅波动态势,递降率趋缓,并出现回升的趋势。本市外来流动人口结核病疫情呈逐年上升,活动性肺结核及细菌培养阳性肺结核年递增达9.4%及8.2%。本市居民65岁以上肺结核新登记率及细菌培养阳性新登记率高居各年龄组之首;低年龄组新登记率呈上升趋势;初始耐药率及获得性耐药率有逐年上升趋。结论:上述情况是影响本市结核病疫情的主要因素,必须育才足够重视,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保证充足的资源投入。通过社区(乡、镇)医务人员,做好老年人群肺结核因症推荐及因症就诊发现肺结核的工作,实施全程督导化疗。对儿童、青少年结核感染者中结核菌素强阳性的对象,实施预防性化学治疗以减少发病。同时必须加强归口管理,落实督导化疗,以控制本市耐药及耐多药肺结核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28.
本试验选用杂交仔猪40头,分为四组,在基础饲料内分别加硒O、0.05、0.30、0.60ppm(Na_2SeO_3,研究猪在这四个加硒水平下血小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饲粮缺硒时,猪血小板GSHPX活性极显著地降低(P<0.01),若加硒0.05ppm,则可在第二周极显著地增高(P<0.01),并在此时、此加硒水平(0.05  相似文献   
29.
上海市高校结核病患者发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高校开展结核病患者发现情况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患者发现模式研究,促进高校结核病患者发现工作。 方法 采用二手资料回顾的方法调查2006-2007年上海市杨浦区和松江区高校学生肺结核病患者发现工作开展情况,通过Excel 2007进行整理。对在治学生结核病患者、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人员、分管学生工作的老师和校医务人员开展定性访谈,深入了解项目实施前高校结核病患者发现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所得的资料采用MAXQDA软件进行整理、标记和归类。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在两区共17所高校开展干预研究,通过描述患者发现方式、计算患者登记率、空洞检出率、症状出现到就诊时间中位数,就诊间隔时间≤14d患者比例及学生核心知识知晓率等,评价项目实施的效果。结果 项目实施前,两区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涂片阳性患者登记率分别为11.0/10万和3.8/10万,97.8%(45/46)的学生患者通过因症就诊方式发现,症状出现至就诊间隔≤14d的患者比例为32.6%(15/46),学生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为57.6%。项目实施后两区活动性和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分别提高到22.1/10万(χ2=15.89,P<0.0001)和6.0/10万,学生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提高到65.4%(6319/9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P<0.0001),症状出现至就诊间隔≤14d的患者比例上升到54.8%(51/93)。结论 上海市目前在两区高校实施的结核病患者发现模式有效促进了患者发现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0.
流动人口结核病问题是目前影响结核病控制的三大障碍之一,上海市这一问题尤为突出。2006年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占全市病人数的49%[1],流动人口结核病问题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上海市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成效。2006年10月1日,上海市正式启动中国第五轮全球基金结核病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