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7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长沙市脑血管病社区人群预防研究--死亡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社区人群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方法在干预社区采用强化以脑血管病为主的卫生健康知识宣传,管理高血压病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监测脑血管病死亡病例,而在对照社区仅监测脑血管病的死亡病例.结果10年内对照社区平均年死亡率为147.8/10万,干预社区为110.8/10万.10年内干预社区脑血管病死亡率较对照社区下降25.0%;在干预社区内2000年脑血管病死亡率较1991年下降40.2%,而在对照社区2000年脑血管病死亡率较1991年下降36.5%.结论为期10年的脑血管病社区人群综合性预防可降低脑血管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2.
超声诊断胎儿心脏横纹肌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孕妇,28岁,第一胎妊娠,孕40+4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胎儿头位,舣顶径9.9cm,脊柱排列整齐,股骨长7.3cm,胎盘位于宫底,厚约3.1cm,可见半环状强回声,羊水最大深度8.1cm,羊水指数26.0cm.二维超声胎儿四腔心切面显示清楚,室间隔明显增厚,内可见一大小约29.0mm×21.1mm×18.2mm的实质性强同声团块,边界清楚,回声均匀(图1),团块膨向左室流出道,致左室流出道变窄,内径约8.5mm.CDFI:左室流出道见五彩镶嵌血流;CW:左室流出道探及收缩期湍流频谱.峰值流速2.85m/s,压差32.4mmHg.  相似文献   
23.
脂蛋白(a)与年轻人脑梗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脂蛋白(a)与年轻人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 检测90例发病年龄16—45岁脑梗死患者脂蛋白(a)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等,同时分析患者的高血压、吸烟、饮酒、卒中家族史等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患者的脂蛋白(a)无显著性增高。而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在脑梗死患者中却显著增高。相关分析显示,脂蛋白(a)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脂蛋白(a)的相对危险度比值比(OR)为0.74,95%CI:0.27一1.98。高甘油三酯对于脑梗死的OR值为3.57,95%CI:1.34—9.49;高血压对于脑梗死的OR值为8.18,95%CI:2.54—26.33;心脏病对于脑梗死的OR值为8.5l,其95%CI:2.27—31.85;吸烟的OR值为3.2l,95%CI:1.27—8.13。结论 脂蛋白(a)可能不是年轻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高甘油三酯、高血压、心脏病和吸烟是年轻人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4.
载脂蛋白B基因C7673T突变与有家族聚集现象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其致死率、致残率高,给人民生活带来沉重的负担。研究表明,脑梗死存在家族聚集现象[1]。载脂蛋白B(ApoB)在脂类的转运和代谢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ApoB基因具有遗传多态性,其表型与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但迄今为止,研究ApoB基因突变与有家族聚集现象脑梗死的关系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旨在探讨ApoB基因C7673T突变与有家族聚集现象脑梗死的关系,为研究脑梗死的遗传易患性及其发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资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收集1999年1月至2003年10月在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梗…  相似文献   
25.
目的 :为练大负荷训后练寻找既经济又有效地消除肌肉疲劳的方法。方法 :用调查法、实验法对静力牵张练习消除肌肉疲劳的机理进行验证。结果 :静力牵张练习对消除大负荷训练后肌肉疲劳有非常好的效果。结论 :大负荷训练后可起到发展肢体柔韧性的作用 ,适用于中小学、业余体校运动员消除疲劳时采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B(apoB)基因G12669A多态性与长沙地区汉族人群有家族聚集现象脑梗死的关系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15个有家族聚集现象脑梗死家系的147例家系成员(其中脑梗死患者47例、Ⅰ级亲属43例、Ⅱ级亲属28例、Ⅲ级亲属29例),83例散发性脑梗死患者及100名健康对照的apoB基因G12669A多态性;并采用氧化酶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脂蛋白(a)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apoB-100及apoAI浓度.结果 (1)家系组脑梗死患者及其Ⅰ级、Ⅱ级、Ⅲ级亲属、散发脑梗死组与对照组apoB基因G12669A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06、0.081、0.036、0.034、0.090、0.045.(2)家系组脑梗死患者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脑梗死患者中,G/A基因型的TC、TG、LDL-C较G/G型显著增高,而HDL-C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 apoB基因G12669A多态A等位基因可能是有家族聚集现象脑梗死的易感因素,并可能通过影响脂质代谢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分析长沙地区汉族人群脑出血与组织型激肽释放酶(kallikrein 1,KLK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273例散发性脑出血患者和140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标本.采用多重单碱基延伸单核苷酸多态分型技术和DNA测序法检测KLK1基因rs5516及rs5517多态性位点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结果 (1)脑出血组及对照组KLK1基因rs5516多态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组织型KLK1基因rs5517多态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rs5517多态AA及GA基因型携带者舒张压水平显著高于GG基因型携带者(P<0.05);而rs5516位点各基因型亚组间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织型激肽释放酶基因rs5516多态性与脑出血无关,而组织型激肽释放酶基因rs5517多态性与脑出血存在关联,可能通过影响血压水平而参与脑出血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8.
载脂蛋白B基因C7673T多态与有家族聚集现象脑出血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B基因(apolipoprotein B,apo B)C7673T多态与长沙地区汉族人群有家族聚集现象脑出血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长沙地区汉族15个有家族聚集现象脑出血家系117名成员、93例散发脑出血患者和100名正常对照者的apoB基因C7673T多态;氧化酶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脂蛋白(a)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apoB100及apoA Ⅰ浓度.结果 (1)家系组脑出血患者组及其Ⅰ、Ⅱ、Ⅲ级亲属组、散发脑出血组和对照组apoB基因C7673T多态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76、0.136、0.058、0.048、0.081、0.040.(2)家系组脑出血患者组及其Ⅰ级亲属组apoB基因C7673T多态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1),而家系组Ⅱ、Ⅲ级亲属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系组脑出血患者组apoB基因C7673T多态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散发脑出血组(P<0.05).(3)家系组脑出血患者组及散发脑出血组中,apoB基因C7673T多态TC基因型较CC基因型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P<0.05),其它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oB基因C7673T多态T等位基因可能与长沙地区汉族人群有家族聚集现象脑出血有关;apoB基因C7673T多态T等位基因可能通过改变血脂水平影响脑出血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踝部损伤使用X线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骨科2017年3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7例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检查和X线检查,比较单纯检查与联合检查的诊断正确率。结果常规检查方式检出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82例,诊断正确率为76.64%;X线检查检出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95例,诊断正确率为88.79%;联合检查检出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106例,诊断正确率为99.07%。可知X线检测诊断正确率高于常规检测方式,而联合检测方式诊断正确率高于任何一种单纯检测方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常规检查联合X线诊断可有效提高踝部损伤诊断正确率,建议在临床中进行运动推广。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总结分析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对自2002年至2007年湘雅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例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头痛,其次为呕吐、肢体偏瘫、脑膜刺激征、抽搐等.确诊前有2例曾分别诊断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患者均行头颅CT和(或)MRI,8例行MRV检查,1例行DSA,明确诊断为静脉血栓形成者10例.所有患者均行降颅压治疗,10例患者进行抗凝/抗血小板治疗,9例好转,1例加重,1例死亡. 结论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早期抗凝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