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90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皮肤角质层(SC)位于表皮的最外层,具有独特的结构、物理和生化特性。可能引起由终末分化的角质细胞和镶嵌于其中的脂质基质组成,是机体的重要保护屏障,能抵抗外源性有害物质渗透和防止体内水分丢失。近年的研究表明,外界各种刺激因素如紫外线辐射、机械摩擦、有机溶剂等均可能引起SC结构和功能的损伤。萁损伤-修复过程复杂,机制尚不清楚,多种细胞因子、神经酰胺等均可能参与了此过程的调控。作者对SC的结构与功能、损伤与修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2.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从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角度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预后因素. 方法:复习47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D3和CD20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对临床资料、肿瘤坏死及血管周围反应性T淋巴细胞浸润(RPVI)情况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47例PCNSL患者中,25例(53.2%)有RPVI,13例(27.7%)有肿瘤坏死.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学分析均显示,年龄<60岁和RPVI阳性的患者与预后好相关(P<0.05). 结论:RPVI和年龄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有效预后因子.RPVI指标简单易得,有潜在的治疗指导价值,值得进一步的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63.
腺淋巴瘤及其发生的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  周晓军 《肿瘤》1992,12(5):223-223,228
腺淋巴瘤(Warthin's Tumor WT)为主要发生于腮腺的良性肿瘤,对它两种成份的来源、性质等一直存在争论。WT很少恶变,以往报道多为上皮成份恶变,间质的淋巴样细胞恶变国外目前报道仅有10余例,国内尚未见报道。 材料和方法 收集本科腺淋巴瘤及其发生恶性淋巴瘤各1例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肿瘤分别位于左耳下区及右颈部。均经石蜡包埋,HE染色。并于术后立即取小块组织0.5mm~3,3%戊二醛预固定,1%锇酸后固  相似文献   
64.
细胞凋亡(apoptosis)的概念,自1972年由Kerr提出后便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但由于检测技术的限制,这种细胞现象只停留于形态描述上,缺乏定性、定量和定位的依据。因此,对它在生理、病理方面意义的进一步认识,受到了很大的限制〔1~5〕。80年代末,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凋亡检测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1993年Wijsman提出凋亡细胞DNA片断末端原位标记技术后,使细胞凋亡的原位检测成为可能〔11〕。由此,促进了对细胞凋亡本质的深入揭示,也促进了凋亡理论在生物医学各领域的广泛应用。1 细胞凋亡检测技术的依…  相似文献   
65.
总结54例甲状腺粗针穿刺活检病例,分析其病理、超微病理改变与临床诊断和实验检查的联系。结果表明,活检成功率为92.6%,病理诊断率为90.7%,活检前临床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仅为67.3%。三分之一左右临床诊断为Graves甲亢的患者实为甲亢伴甲状腺炎或桥本甲亢。超微病理检查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20%以上的桥本甲状腺炎和桥本甲亢患者自身抗体TgAb、TMAb测定结果呈阴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功能性卵巢高雄(FOH)患者雌激素合成的影响因素。方法18例FOH,患者分为2组:双侧小卵泡(Ф2~8mm)数量为8~11的为FOHⅠ组(9例)。数量为12-24的为FOHⅡ组(9例)。8名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组。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150U)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0U)进行卵巢兴奋试验,试验后3,8,12,18,24h时检测血清睾酮(T)和雌二醇(E2)水平,计算芳香化酶功能状态和活性。结果3h时点FOHⅠ组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8,12,18,24h时点FOHⅡ组E2水平则显著高于FOHⅠ组,但芳香化酶功能状态和活性在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雄激素水平和卵泡数量均可影响卵巢兴奋试验后E2的合成,且具有协同作用,卵泡数量较多的患者对卵巢兴奋试验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67.
本实验采用 SD 大鼠,在孕后期行孕鼠一侧子宫动脉中段完全结扎,另一侧作对照.23只孕鼠(150只胎仔)分成未结扎上、下(CU 和 CL)与结扎上、下(LU、LL)四组.结果表明,LU 组宫内胎仔体重、胎盘重、脑肝重均较其它三组有显著下降(P<0.01);LU 组脑/肝重比值及脑/体重比值较其它三组有显著增加(P<0.01).其胎仔呈不均称性宫内生长迟缓(IUGR)。52只胎盘作了光镜观察,12只胎盘作了电镜观察。在已知子宫胎盘血流不足,且胎仔发生 IUGR 的情况下,其胎盘的改变与以往报道的人类 IUGR 胎盘病理改变相一致,从而证实了子宫胎盘血流量下降是 IUGR 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8.
14-3-3σ蛋白在人类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3-3蛋白是高度保守的可溶性酸性蛋白家族,近年的研究表明,它们在细胞有丝分裂、生长、分化、增殖和死亡等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14-3-3σ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可以与细胞内多种信号蛋白相互作用,促进DNA损伤后的细胞周期G2期阻滞,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增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表达异常,可能由p53突变或启动子CpG岛超甲基化引起,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该文作者仅就14-3-3σ蛋白在人类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运用透射电镜对淋巴瘤标本进行观察 ,同时结合临床资料及光镜、免疫组化标记进行对比研究 ,以探讨电镜技术在淋巴瘤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对 72例淋巴瘤标本进行光镜、电镜观察 ,4 9例进行免疫组化标记。 结果 :72例淋巴瘤中有 6 7例电镜肯定了光镜的诊断 ,有 5例电镜检查提供了新的病理形态改变信息。 结论 :通过淋巴瘤超微结构特征的观察 ,为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形态学依据。电镜技术具有补充光镜、免疫组化的观察及辅助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道2例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多见于中、青年,无明显性别倾向。肿瘤切面灰白、灰黄色,常有坏死,瘤细胞弥漫分布,胞质强嗜酸性,核明显异型;免疫标记显示Inhibin-α+/-,Melan-A和Syn(+),Ki-67〈5%。电镜示肿瘤细胞充满线粒体。结论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非常罕见,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为其明确诊断的依据,可能为低度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