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8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3 毫秒
41.
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宫产术是处理难产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提高、麻醉和抗生素应用的进步以及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给母婴健康及社会经济带来了值得思考的问题。剖宫产率的影响因素包括医学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其中社会因素已成为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为此需制定安全降低剖宫产率的策略和措施,将剖宫产率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枝孢样枝孢霉和卡氏枝孢霉超微结构的差异,探讨其致病性差异。方法:采用PDA培养,对临床分离的枝孢样枝孢霉和卡氏枝孢霉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枝孢样枝孢霉和卡氏枝孢霉超微结构有所不同,显示枝孢样枝孢霉真菌易于发生衰老,真菌细胞壁出现明显增厚等改变。结论:了解枝孢样枝孢霉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可用于对暗色枝孢霉病诊治,也能从一个角度说明枝孢样枝孢霉的致病性弱于卡氏枝孢霉。  相似文献   
43.
目的:检测前列腺癌中EphA1基因转录及受体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异常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RT-PCR法检测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和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PC-3中EphA1基因mRNA表达情况,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进行甲基化状态分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9例前列腺癌和22例良性前列腺组织标本中EphA1受体表达情况。结果:LNCaP和PC-3细胞中均未检测到EphA1基因转录;PC-3细胞中EphA1基因启动子区内CpG岛存在高甲基化现象,而LNCaP细胞则不存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EphA1受体表达率分别为36.8%和45.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细胞LNCaP和PC-3中无明显EphA1基因表达,甲基化可能是导致该基因下调的机制之一。EphA1基因的甲基化在前列腺癌进展及由雄激素依赖向雄激素非依赖转化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腺癌中微淋巴管密度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原发性胃腺癌组织周边区和中心区及其正常胃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其与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胃腺癌周边区LMVD明显高于中心区LMVD(P<0.05)和正常胃组织LMVD(P<0.05),且淋巴管为功能性的。周边区LMVD与肿瘤的Ming分型、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浸润程度无关(P>0.05)。中心区LMVD与这些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原发性胃腺癌癌周LMVD和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癌周LMVD是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指标之一,有助于判断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45.
14-3-3σ蛋白在人类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3-3蛋白是高度保守的可溶性酸性蛋白家族,近年的研究表明,它们在细胞有丝分裂、生长、分化、增殖和死亡等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14-3-3σ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可以与细胞内多种信号蛋白相互作用,促进DNA损伤后的细胞周期G2期阻滞,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增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表达异常,可能由p53突变或启动子CpG岛超甲基化引起,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该文作者仅就14-3-3σ蛋白在人类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6.
目的:运用组织芯片及常规病理切片检测活化的细胞毒性细胞在各型淋巴瘤中的表达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份淋巴瘤标本制成的组织芯片中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同时选择10份鼻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淋巴瘤常规标本与组织芯片进行比较研究,10份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标本作为对照。结果:在60份淋巴瘤组织芯片中,发生在淋巴结内者48份,淋巴结外者12份。B细胞淋巴瘤42份,T细胞淋巴瘤16份(外周T细胞淋巴瘤10份、NK/T细胞淋巴瘤2份、T淋巴母细胞瘤2份及问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份),2份霍奇金淋巴瘤。42份B细胞淋巴瘤的瘤细胞均不表达穿孔素和颗粒酶B。10份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8份表达穿孔素,9份表达颗粒酶B,阳性表达细胞均为非肿瘤细胞。芯片中的2份和常规10份鼻NK/T细胞淋巴瘤中均见穿孔素和颗粒酶B过度表达。T、B细胞淋巴瘤与NK/T细胞淋巴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穿孔素和颗粒酶B是鉴定活化的细胞毒性细胞的免疫标志物,可作为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性标志物;其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反映了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机制。组织芯片技术具有高信息量、简捷、高效、实验误差小、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作为研究淋巴瘤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47.
成人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8例成人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标记观察,并复习其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本组8例患者的年龄30-56岁,其中7例为发生于淋巴结和纵隔的成人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1例为发生于皮肤的成人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组织学瘤细胞中等大小,呈弥漫分布,细胞界限不清,染色质细颗粒样或粉尘状,核分裂相多见,可见“星空现象”。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表达TdT和CD99。结论:成人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有一定特征,诊断时应注意与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48.
目的:进一步阐明少见的食管基底细胞样鳞形细胞癌(B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1例食管BSC分别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S-P法),其中7例作电镜观察,并进行随访。结果:BSC最主要的组织学特征是基底细胞样癌呈实体小叶状、筛网状排列,癌巢中央见粉刺状坏死,并恒伴有鳞形细胞癌或癌巢内伴有小灶性鳞状成分,表面黏膜可伴有异型增生或原位癌。免疫组化染色,肿瘤内的基底样细胞示:细胞角蛋白(CK)14/16(+),上皮膜抗原(EMA)15/16(+),波形蛋白(Vimentin)14/16(+),S-100蛋白7/16(+),癌胚抗原(CEA)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阴性。电镜下示基底样癌细胞分化差,细胞器少,细胞间有少量桥粒,癌细胞梁索间可见特征性的多层折叠或指纹状的基膜。15例获随访结果,其中13例Ⅱ期以上者有10例于手术后2年内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食管BSC是一种新的独立的临床病理类型,因分化低、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9.
皮肤角质层(SC)位于表皮的最外层,具有独特的结构、物理和生化特性。可能引起由终末分化的角质细胞和镶嵌于其中的脂质基质组成,是机体的重要保护屏障,能抵抗外源性有害物质渗透和防止体内水分丢失。近年的研究表明,外界各种刺激因素如紫外线辐射、机械摩擦、有机溶剂等均可能引起SC结构和功能的损伤。萁损伤-修复过程复杂,机制尚不清楚,多种细胞因子、神经酰胺等均可能参与了此过程的调控。作者对SC的结构与功能、损伤与修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从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角度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预后因素. 方法:复习47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D3和CD20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对临床资料、肿瘤坏死及血管周围反应性T淋巴细胞浸润(RPVI)情况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47例PCNSL患者中,25例(53.2%)有RPVI,13例(27.7%)有肿瘤坏死.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学分析均显示,年龄<60岁和RPVI阳性的患者与预后好相关(P<0.05). 结论:RPVI和年龄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有效预后因子.RPVI指标简单易得,有潜在的治疗指导价值,值得进一步的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