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34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目的评价pEGFP—TCTP真核重组质粒联合免疫佐剂CpG诱导小鼠保护性免疫的效果。方法构建日本血吸虫TCTP真核重组质粒.将pEGFP—Tc口注射入BABL/c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尾蚴攻击感染后45d处死小鼠,收集成虫和虫卵,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小鼠肝脏送病理切片,计算虫卵肉芽肿的数量。结果TCTP DNA免疫保护性效果显示: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示出一定的保护性效果.TCTP组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为43.91%和53.48%.与GST组效果相似。DNA免疫后及感染后期,TCTP组与PBS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攻击感染前后组间比较发现,GST组和GST+CpG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CpG显著提高了DNA免疫的效果。结论SjTCTP DNA免疫能诱导较明显的保护性Thl免疫应答。CpG基序可以有效的诱导保护性Th1免疫应答,是一种有效的DNA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92.
目的比较广州管圆线虫在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螺体内的发育情况及对BALB/c小鼠和昆明鼠的毒力,寻找适宜的实验室易感宿主。方法连续7d分别用感染大鼠的粪便喂食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1个月后解剖感染螺,观察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发育情况及虫数;从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分离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L3)分别感染昆明鼠;而感染BALB/c小鼠的Ⅲ期幼虫来自于褐云玛瑙螺。通过观察感染小鼠的死亡率、体重变化、mmp-9活性、脑组织的病理变化、脑内虫体数及脑脊液总蛋白含量等指标评价不同来源幼虫对不同小鼠的致病力。结果广州管圆线虫在褐云玛瑙螺及福寿螺中的发育无显著性差异.但褐云玛瑙螺感染的幼虫数量高于福寿螺。BALB/c小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其死亡率、mmp-9活性、脑内虫体数及脑脊液总蛋白含量等明显高于昆明小鼠,其体重减轻、病理变化也更明显。用不同螺来源的Ⅲ期幼虫感染的小鼠其mmp-9活性、脑内虫体数、脑脊液总蛋白含量、体重减轻及脑组织病变程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BALB/c小鼠、褐云玛瑙螺与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BALB/c小鼠是较好的实验室易感宿主,褐云玛瑙螺与福寿螺来源的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对小鼠的毒力无差异,从环保角度考虑褐云玛瑙螺更适合于实验室应用。  相似文献   
93.
SAG3基因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弓形虫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弓形虫感染的快速、特异、敏感的诊断方法。方法以弓形虫SAG3基因为靶基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对5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及2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检测,同时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弓形虫抗体IgG、IgM的血清学检测。结果以PCR和ELISA检测弓形虫SAG3基因片段和其抗原,阳性分别为10例及7例,阳性率分别为17.9%和12.5%,其中PCR检测阳性、而ELISA检测阴性的3例,经病原学检测,均证实有弓形虫感染;20名正常对照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体外扩增弓形虫SAG3基因的方法诊断弓形虫感染具有准确、快速、特异和敏感的优点,可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弓形虫感染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4.
弓形虫SAG1成熟蛋白编码区基因在甲醇酵母中的初步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弓形虫主要表膜蛋白SAG1在甲醇酵母高效表达系统表达的可行性。方法:在5′端和3′端引物分别引入EcoRI和SpeI酶切位点,PCR扩增SAG1成熟肽编码区基因,定向克隆到甲醇酵母分泌型表达质粒pMETαA中,构建不带6个组氨酸尾序列的重组质粒。重组质粒被PacI酶切下表达盒,氯化锂化学法转化腺嘌呤营养缺陷型毕赤甲醇酵母株PMD11和PMD16,通过腺嘌呤营养缺陷型选择培养基YPD筛选酵母重组子,并利用MM/MD选择培养板分析外源基因表达盒整合到重组酵母染色体中的方式。筛选甲醇利用野生型的重组酵母,用甲醇诱导表达,并分析SAG1的表达水平,从中筛选高表达转化子。结果:获得了经非同源重组整合到酵母染色体上的能有效利用甲醇作为唯一碳源的PMD11和PMD16转化株。在甲醇诱导后第3天,细胞裂解液SDS-PAGE检测开始出现分子量与目的蛋白预测分子量相同的蛋白带,但PMD11重组株中的该蛋白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减少,而PMD16重组株中的目的蛋白量未见减少。上清中有40kDa和27kDa的两种蛋白,后的量大于前,并与SAG1成熟肽的大小一致,PMD16株的表达量大于PMD11株,总蛋白量约35μg/ml。结论:弓形虫SAG1基因可在甲醇酵母表达系统中表达,但PMD11宿主菌会降解外源蛋白,而缺失了蛋白酶的PMD16宿主菌能比较高效地表达、分泌SAG1成熟蛋白。  相似文献   
95.
目的原核表达日本血吸虫乳酸脱氢酶(SjLDH),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及生物活性鉴定。方法将SjLDH编码序列克隆入pET-28a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大肠埃希菌,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亲和层析法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并用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印迹(Western blot)、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酶活性染色及活性测定进行鉴定。结果成功构建pET28a-SjLDH重组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可溶性表达,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SDS-PAGE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表达及纯化产物分子量约36kDa,与SjLDH理论分子量相符。ELISA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酶活性染色表明重组蛋白具有乳酸脱氢酶活性,活性单位为379U/mg。结论成功进行SjLDH的原核表达并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酶活性,为研究SjLDH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本综述了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作用机制和黏膜免疫的佐剂应用现状以及黏膜疫苗在人体和动物传染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7.
302例可疑肝吸虫病人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临床表现或肝胆检查可疑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诊肝吸虫病。方法对广东省各大医院送检的可疑肝吸虫病人进行ELISA血清学检测及其部分阳性作粪便检查的结果对照。结果疑似肝吸虫病的ELISA阳性率为52.32%,ELISA阳性与粪检阳性对照符合率达97.10%。结论在可疑肝吸虫病人中,有50%以上为抗体阳性,表明对临床可疑患进行肝吸虫病的实验室检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8.
华支睾吸虫RPEF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构建华支睾吸虫成虫RNA聚合酶Ⅱ延长因子(RPEF)基因PET重组质粒,分析其编码序列。方法:根据RPEF基因已知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用PCR技术从华支睾吸虫质粒库模板中扩增RPEF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PCR产物和空质粒PET30a( )同时用BamH Ⅰ和Sal Ⅰ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纯化回收后建立连接反应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ET30a( )-RPEF经双酶切、PCR、测序鉴定后证明获得正确的重组克隆。结果:成功构建出RPEF基因原核重组质粒PET30a( )-RPEF。序列分析表明,RPEF蛋白与鼠类RNA polymerase Ⅱ延长因子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结论:RPEF基因在华支睾吸虫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RPEF基因重组表达载体PET.30a( )-RPEF的成功构建可为更深入地分析其基因功能、肝吸虫病药物靶标的筛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
恶性疟原虫基因组结构研究进展较快,本文对恶性疟原虫在这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 述,旨在为我国恶性疟原虫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克隆并测定恶性疟原虫海南(FCC1/HN)株HRP-I基因序列,比较FCC1/HN株与国外分离株HRP-I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根据HRP-Ⅲ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HRP-I基因.通过定向克隆,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HRP-I.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后,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不同分离株HRP-Ⅲ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结果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株HRP-I基因序列.酶切及PCR鉴定获得了正确的pcDNA3-HRP-Ⅲ重组质粒.测序表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HRP-Ⅲ基因全长802bp,包含一个内含子,编码22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我国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国外的Itg2、FC27及IMTM22株HRP-Ⅲ基因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成功克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HRP-Ⅲ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表明,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的HRP-Ⅲ基因序列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