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9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的研究:(三)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评定者内信度。方法:由专科医生对住院的84名患儿进行间隔7-14天的两次评测。专人对每份表格进行核查验收。结果:两次评定结果相关系数γ=0.997,P<0.01,量表内各项之间两次检测所有相关系数均P<0.01,相关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该量表具有高度的评定者内的一致性,信度可靠。  相似文献   
72.
加替沙星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以琼脂稀释法测定加替沙星对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与有关抗菌药进行比较。测定加替沙星的杀菌作用,以及各种培养条件对加替沙星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加替沙星对临床分离菌1192株MIC测定结果显示该药具广谱抗菌作用。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具高度抗菌活性,MIC90≤0.25mg/L。但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和肠球菌属的作用差。对肠杆菌科细菌的大多数菌株具良好抗菌作用,其中对肺炎克雷伯菌、沙雷菌属、普通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的MIC90≤2mg/L。但大肠埃希菌的敏感性较差。该药对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亦具良好抗菌作用,不动杆菌属对其敏感性较差。加替沙星对脆弱拟杆菌、消化链球菌等厌氧菌亦具高度抗菌活性。与受试的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相比,加替沙星对MSSA、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脆弱拟杆菌的作用明显优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作用较环丙沙星略优或相仿。杀菌试验结果显示加替沙星具快速杀菌作用。除培养基的pH值改变对其抗菌活性略有影响外,细菌接种量及血清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加替沙星为一广谱抗菌药,抗菌作用强,对社区获得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抗菌活性尤高,提示该药治疗敏感菌所致感染可望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3.
随着2 0世纪80年代康复医学概念的引入和我国对康复技术人员需求量的增加[1] ,康复医学专业以及康复技术(治疗)专业的高等教育开始起步。儿童康复学是康复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10余年的临床教学工作中,我们对儿童康复学的教学模式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一些体会。1教学目的现代康复医学是科学技术与医学相互渗透结合,逐渐发展形成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医学应用技术学科[2 ] ,并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由于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学科,需要培养既有知识又有能力并能将知识与能力充分发挥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4.
鞘内注射巴氯酚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脑瘫是造成儿童残疾的重要疾患之一。尽管在过去 2 0年中围产期医学得到了发展 ,但脑瘫 (cerebralpalsy ,CP)的发病率没有明显改变 ,仍在 1 5‰ - 2 5‰左右[1 ] 。脑瘫患儿 6 0 % - 80 %是痉挛型 ,如何缓解痉挛一直是康复医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过去只重视痉挛后果的治疗 ,现在开始重视痉挛本身的治疗[2 ] ,出现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肉毒毒素注射[3] 等方法。Penn等人于 1984年首次报道了鞘内注射巴氯酚 (in trathecalbaclofen ,ITB)缓解痉挛[3] ,开辟了一条治疗痉挛的新路。后来发展为将…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应用绝缘针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缓解脑瘫患儿痉挛的疗效。方法 将2000年6月~2002年11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4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2组接受BTX-A阻滞术治疗。实验组33例患儿应用绝缘针注射BTX-A,对照组14例患儿应用一次性注射器注射BTX-A。结果 实验组比对照组缓解痉挛的效果要好,实验组的疗效持续时间更长。结论 应用绝缘针注射BTX-A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6.
治疗性骑马(therapeutic horse riding)也称骑马治疗(hippotherapy),来源于希腊字的hippos,意思是马,简单地说就是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等对有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者(如脑性瘫痪),以马作为一种治疗工具,利用马的规律性运动模式及人与马互动的所有活动,对患者的生理(平衡、姿势控制等)、心理、认知、社会化及行为障碍进行治疗。治疗性骑马依其治疗方法与历史发展,可分为经典治疗性骑马(classic hippotherapy)、治疗性骑马(hippotherapy)及发展性骑马治疗(developmental tiding therapy)。后两者都是在经典治疗性骑马的模式和经验基础上发展和延伸的。  相似文献   
77.
耐亚胺培南革兰阴性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细菌产碳青霉烯酶及其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改良Hodge Test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法对2003.6~2004.5收集自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的耐亚胺培南革兰阴性杆菌进行碳青霉烯酶筛选。blaVIM-1、blaVIM-2、blaIMP-2、blaIMP-2、blaSPM、blaOXA-23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PCR扩增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 在75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中,共检出产VIM-2型金属13内酰胺酶菌株2株(2/75),在10株耐亚胺培南的假单胞菌属细菌中检出2株产VIM-2型金属13内酰胺酶(2/10),均为恶臭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的8株弗劳地柠檬酸杆菌和6株不动杆菌中全部分别检出IMP金属酶新亚型和OXA-23型碳青霉烯酶。结论 细菌产碳青霉烯酶是不动杆菌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对铜绿假单胞菌而言,产碳青霉烯酶不是导致其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索ICU护士对疼痛的理解和对疼痛的管理情况。方法:采用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调查(Knowledge and Attitudes Survey Regarding Pain,KASRP)2008中文版问卷对内蒙古自治区某三级医院100名ICU护士进行调查。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KASRP(2008)中文版问卷的平均答对率为(37.8±4.3)%,表明缺乏疼痛管理知识。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与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均未发现差异。24个条目答错率超过50%,其中12个关于镇痛药物的药理学、剂量和给药方式;7个关于疼痛评估和病人自我报告疼痛;5个关于镇痛药物发生呼吸抑制和成瘾可能性。结论:调查群体急需加强疼痛管理教育。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评价头孢噻利对常见病原菌近期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噻利对640株近期临床分离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头孢噻利对260株肠杆菌科细菌中的非产酶株(46.1%)具有高度的抗菌活性;对单产AmpC酶的菌株(11.2%)亦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但对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42.7%)的抗菌活性差.头孢噻利对铜绿假单胞菌和洛菲不动杆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差.头孢噻利对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抗菌活性高.头孢噻利对MSSA和MSSE显示良好的抗菌活性,对所有受试的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和受试的链球菌属细菌均显示了高度的抗菌活性;对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的抗菌活性略低.对MRSA、MRCNS、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以及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差,对屎肠球菌无抗菌活性.本品对大多受试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与头孢吡肟和头孢匹罗相仿;对MSSA和MSCNS及所有受试的链球菌属细菌的抗菌活性与头孢匹罗相仿,并相仿或略优与头孢吡肟.结论 头孢噻利对需氧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具广谱抗菌活性,对细菌产生的AmpC酶稳定.对非产酶株和单产AmpC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MSSA和MSCNS以及链球菌属细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提示该药是治疗上述细菌所致感染的可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孔蛋白OprD2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关系.方法 琼脂稀释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PCR扩增oprD2编码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观察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D2的变化,比较敏感株和耐药株外膜蛋白的差异,统计分析采用均数t检验.结果 141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具3种模式,以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同时耐药(IMPRMEMR)为主,占66.7%;亚胺培南耐药和美罗培南敏感(IMPRMEMS)占32.6%;亚胺培南敏感和美罗培南耐药(IMPSMEMR)仅占0.7%.PCR扩增141株耐药株oprD2编码基因结果136株耐药株oprD2编码基因发生显著变异,变异位点呈现多样性.其中34株细菌的oprD2编码基因存在大片段缺失,6株的oprD2编码基因中有插入片段,96株有小片段缺失或不同位置的多个点突变.另4株产金属酶菌株及1株亚胺培南敏感(美罗培南耐药)株的oprD2编码基因未发现异常.对其中16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10株IPMRMEMR和5株IPMRMEMS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均存在分子量46 000 u处的OprD2蛋白减少,而1株IMPSMEMR株OprD2蛋白带未见异常.结论 oprD2编码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可能是导致外膜蛋白OprD2缺失或减少的分子基础,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尤其是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