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51.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PNS患者77例,其中PNS并发AKI患者27例为PNS+AKI组;PNS肾功能正常者50例为PNS组;同时设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正常组(CGN1组)和CGN肾功能异常组(CGN2组)作为对照组,每组各40例。比较4组患者的血浆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24h尿蛋白定量及甲状腺功能指标游离三碘甲腺原胺酸(盯3)、游离四碘甲腺原胺酸(FT4)、促甲状腺素(TSH)。结果(1)PNS+AKl组FT3、FT4值较各组明显降低(P〈0.05);而TSH无明显差异(P〉0.05)。(2)PNS+AKI组和PNS组TP、Alb、SCr有显著差异(P〉0.05)。(3)多元回归分析示Alb、SCr对FT3影响显著(P〈0.05)。结论PNS合并AKI时较PNS患者FT3、FT4明显降低,而TSH无明显变化,这种改变可能与Alb的进一步降低和肾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s)住院患者在10年期间死亡原因等的变化趋势。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风湿免疫科在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确诊的 CTDs住院患者中所有死亡病例的所有临床资料。结果:10年期间CTDs住院患者的总体住院病死率为15.68‰。在 CTDs患者的3大类死亡原因中,疾病本身占44.71%,感染占42.94%,合并症占12.35%。其中,疾病本身的死因构成比 和住院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感染和合并症的死因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2014年,感染成为最主要的死 亡原因,其死因构成比为51.06%。合并肺间质病变的CTDs患者与没有合并肺间质病变的CTDs患者相比,前者的生存 时间明显缩短,其死亡风险是后者的1.722倍。在各种CTDs中,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的总住院病死率最高(45.98‰), 系统性硬化症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因疾病本身死亡比例最高,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的因感染死亡比例最高,类 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因合并症死亡比例最高。结论:在CTDs住院患者中,因疾病本身导致死亡的死因构成比和住院病 死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感染和合并症导致死亡的死因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感染成为第一位死因。CTDs合 并肺间质病变患者生存时间缩短,死亡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53.
紫杉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紫杉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PTX-PBCA-NPs)的不同制备工艺对紫杉醇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优选PTX-PBCA-NPs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分别采用界面缩聚法和乳化聚合法制备PTX-PBCA-NPs,进行对比研究.用正交设计优选处方.结果 界面缩聚法、乳化聚合法制备的PTX-PBCA-NPs的包封率范围均在94.39%~9.23%(n=3)之间,界面缩聚法制备的PIX-PBCA-NP的载药量可达(1.07±0.03)%(n=3),而乳化聚合法制备的PTX-PBCA-NP的载药量可达(0.86:±0.01)%(n=3).用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PTX-PBCA-NPs载药量为0.80%,包封率为95.71%,粒径为235.6nm.结论 两种制备方法制备出来的PTX-PBCA-NPs的包封率符合药典要求.经比较研究,界面缩聚法可能是提高PTX-PBCA-NPs载药量较好的一种制备方法(P<0.05).  相似文献   
54.
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模型旨在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和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规律,定量反映药效-剂量关系,客观分析时间-药物浓度-效应三维关系,对于预测给药剂量、时间与中药安全性评价有重要意义。随着PK和PD的不断发展,PK-PD模型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中药研究中应用仍相对较少,为了更好地发掘我国中药资源宝库,对PK-PD模型在中药领域中的优势与应用等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安全用药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徐振娜  刘思佳  宋丽丽  李遇伯 《中草药》2023,54(7):2301-2308
中药品种众多成分复杂,易受贮藏条件、炮制工艺、包装材料等条件的影响,发生质量变异现象,导致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有毒成分。明确中药有效期可以保障中药质量及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中药国际化的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对有毒中药稳定性和有效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将有毒中药根据“毒-效”关系分为“毒-效”成分相同、“毒-效”成分不同、“毒-效”成分的相互转化3类,并对有毒中药稳定性和有效期研究方法进行介绍,为后续中药有效期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职业性噪声致双耳高频听力损失与高血压的联系。方法 通过“国家职业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20年北京市噪声作业工人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数据,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 987名噪声作业工人检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者1 907人,异常检出率为5.96%;检出高血压5 697人,高血压检出率为17.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的影响后,噪声作业工人高血压与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OR=1.137)及接触噪声工龄有关(P<0.05)。与接触噪声工龄1~4 a者相比,接触噪声5~9、10~14、≥15 a者检出高血压的OR值分别为1.064、1.113、1.208)。结论 噪声作业工人双耳高频听力损失与高血压存在相关性,应加强对噪声作业工人尤其是出现双耳高频听力损失的工人的血压监测及高血压防治。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2015—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筛查结果,为辖区结直肠癌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2015—2021年,根据北京市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方案要求,在通州区抽取40~74岁的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评估和粪便潜血试验初筛获得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开展临床结直肠镜筛查,计算结直肠癌高危率、临床筛查依从率以及病变检出率。[结果]通州区共22 936名居民纳入项目,结直肠癌总体高危率为41.36%,女性高于男性(P<0.001),50~59岁人群高危率最高。2015—2019年高危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2020—2021年高危率有所下降(P<0.001)。共有4 639人进行肠镜检查,依从率为48.90%,男性依从率高于女性(P<0.05)。通州区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非进展期腺瘤及非腺瘤性良性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0.56%、3.41%、17.22%和23.82%,男性各类型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非进展期腺瘤、结直肠癌的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北京市通州区居民具有较高的结直肠癌患病风险,筛查依从率较高,肠...  相似文献   
58.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最灵活的关节,其运动的稳定性依赖于周围的肌肉和软组织包围。目前对肩关节疾病的诊断大多是通过患者的临床变现进行综合分析及判断,以至于很多临床工作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把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病变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统称为肩周炎,因而治疗方法各异,疗效难以提高。肩部疾病的治疗首先应明确诊断,针对不同的肩关节疾病对症治疗。多普勒超声图像可以清晰的显示肩部软组织及肌腱的水肿,钙化,断裂等病症。并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对血栓性疾病的预测意义。方法:选取68例接受RFCA术的患者,在RFCA术前、心内电生理检查之后、成功消融放电即刻、术后24h,术后第3天和第7天,抽取静脉血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凝血物质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platelet-granule membrane glucoprotein,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结果:与穿刺血管之前相比较,血浆中D-二聚体在消融放电即刻达到高峰,于第7天降至穿刺血管之前的水平。GMP-140的浓度在术后第3天增至峰值,为穿刺血管前浓度的1.8倍。TAT呈现两次高峰:术后即刻第1次高峰(42.9±15.8ng/ml),术后3d第2次高峰(20.3±19.2ng/ml)。第2次高峰与EPS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FCA可以引起血浆中凝血物质水平的显著增加,直接影响血凝状态。其致血栓形成可分两阶段,术后即刻的急性阶段和术后3d的延迟阶段。术中及术后监测D-二聚体、GMP-140和TAT浓度,有利于指导抗凝药物的应用和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6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和血浆中异烟肼浓度,并评价异烟肼从血液经胸膜的透过性。 方法 收集15名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第1天晨服300 mg异烟肼后2 h的胸腔积液,并采集第3天服药后2 h的血样和胸腔积液,建立HPLC方法进行样品检测,并计算异烟肼的胸膜透过率。结果 第1天异烟肼在胸腔积液中的平均浓度是(1.156±1.190)μg/ml;第 3 天异烟肼在胸腔积液中的平均浓度是(1.920±1.294)μg/ml,在血浆中的平均浓度是(2.445±1.463)μg/ml;异烟肼从血浆进入胸腔积液的平均透过率是86.0%。结论 大多数初治患者异烟肼的胸腔积液透过性较高,连续口服异烟肼可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对于非耐药结核性胸膜炎不需要胸腔内单独注射异烟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