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30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的风湿病家族史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法,共调查890例RA患者,其中资料完整者803例,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身高、体重、风湿病家族史、临床及血清学特征、疼痛和疾病总体评价、多维健康评估问卷等,并根据RA患者有无家族史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本研究中,RA患者发病年龄为(45.09 ±14.50)岁,男女比例1 ∶3.5。有风湿病(包括RA、脊柱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家族史的患者123例(123/803, 15.32%), 其中一级亲属患病者占有家族史者73.98%(91/123),二级亲属患病者占有家族史者17.89%(22/123),一级+二级亲属均患病10例(8.13%)。家族史疾病种类以RA为主,为70.73%(87/123),其他风湿性疾病为21.95%(27/123),RA合并其他风湿病占7.32%(9/123)。根据有无家族史,对两组RA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有家族史患者中,发病年龄提前6.04年[(39.97±13.68)岁 vs.(46.01 ±14.46)岁],类风湿因子阳性率高(78.48% vs. 6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性别、体重指数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混杂因素后,有家族史患者的发病年龄提前4.54年(β = -4.54;95%CI:-8.70, -0.38;P < 0.05)。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在吸烟RA患者中,有家族史者发病年龄提前10.02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β = -10.02;95%CI:-17.60, -2.43;P = 0.01);而在不吸烟RA患者中,有家族史者发病年龄提前3.27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 = -3.27;95%CI:-8.37, 1.82;P= 0.21)。结论 风湿病家族史是RA发病提前的危险因素,与吸烟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联合二甲双胍对衰老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肝脏糖脂代谢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自然衰老小鼠制作衰老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小鼠分为衰老对照组、衰老糖尿病模型组、二甲双胍治疗组、黄芪多糖+二甲双胍治疗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60 d。测定小鼠体质量、摄食、饮水、空腹血糖变化,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形态学,糖原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糖脂代谢,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肝组织细胞超微形态。结果与衰老对照组比较,衰老糖尿病模型组空腹血糖明显升高、体质量减轻、摄食和饮水明显增加(P0.05)。与衰老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空腹血糖明显降低、体质量增加、摄食和饮水明显减少(P0.05)。HE染色显示,与衰老对照组比较,衰老糖尿病模型组肝组织病变、坏死严重,各给药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其中黄芪多糖+二甲双胍治疗组肝组织结构改善最明显。糖原染色与油红O染色显示,衰老对照组糖原、脂滴含量较少,衰老糖尿病模型组糖原、脂滴含量明显增多;与衰老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肝组织糖原和脂滴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且黄芪多糖+二甲双胍治疗组效果更明显。透射电镜观察显示,衰老糖尿病模型组较衰老对照组肝组织细胞线粒体、内质网损伤严重,各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缓解,且黄芪多糖+二甲双胍治疗组效果更明显。结论黄芪多糖+二甲双胍可通过对肝组织细胞线粒体及内质网的保护作用,改善衰老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肝脏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掌侧、背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掌侧入路组和背侧入路组.掌侧入路组36例,背侧入路组34例,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之间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长度与术前比较,3项指标都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掌侧或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都能获得相近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4.
银杏黄酮的酶法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王晖  刘佳佳 《中药材》2003,26(12):887-888
本文研究了银杏黄酮的酶法提取工艺,银杏叶原料经纤维素酶预处理后浸提,总黄酮得率显著提高,得率可达到2.01%,其酶解过程的最优参数为:料液中酶浓度为0.125g/L,酶与底物配比为1:1200,酶解温度45℃,自然pH值,酶解时间2h。  相似文献   
35.
槲皮素对LPS诱导中性粒细胞活性化效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rcetin,Que)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活化效应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对接受1h LPS刺激的PMN表面黏附分子(CD62L,CD11b/CD18)的表达进行测定,同时应用MTT法对不同状态下的PMN活性进行测定。结果Que对LPS诱导的中性粒细胞活化效应有明显抑制作用,表现为抑制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62L的表达和促进CD11b/CD18的表达,同时Que对LPS增加细胞活性的效应有抑制作用。结论槲皮素通过对抗LPS对PMN黏附分子CD62L,CD11b/CD18的表达的影响,抑制LPS诱导的中性粒细胞活化效应,从而阻止PMN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减少炎症细胞向炎症局灶的浸润,这可能是槲皮素发挥抗炎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基于奥瑞姆(Orem)自理理论的延伸护理干预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45例PHC患者作为对照组,TACE术后采用常规延伸护理干预;另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46例PHC患者作为观察组,TACE术...  相似文献   
37.
临床资料 患者男,30岁,已婚.因“反复周期性嗜睡1年余”于2017年5月16日收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住院.2016年患者劳累后出现头晕、困倦,逐渐出现嗜睡,就诊当地某综合医院急诊,入院后患者一直处于睡眠中,偶有四肢抖动,反复摇晃或呼唤姓名均不能将其唤醒.无跌倒、梦游、梦呓、大小便失禁、抽搐等表现。  相似文献   
38.
整理李桂兰教授治疗失眠的病案二则,以说明失眠的治疗以健脑安神为主,兼以调肝(疏肝利胆)的治疗原则确有良好疗效,并积累了一套治疗失眠有效的针灸和中药并施方案。  相似文献   
39.
彭潇波  刘佳佳  徐宽  刘雄 《中成药》2012,34(8):1607-1610
目的 选用二阶旋转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玉竹多糖口含片制备工艺.方法 以微晶纤维素(MCC)、甘露醇的用量以及矫味剂阿斯巴甜与柠檬酸的加入比例为因变量,以综合评分(Y)为自变量,分别用两因素相互作用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描述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绘制等高线图,确定较化处方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 优化的处方为玉竹多糖粉末120.0 g,微晶纤维素60.8 g,甘露醇75.0 g,阿斯巴甜1.7 g,柠檬酸1.5g(以1000片计),玉竹多糖口含片的综合评分最高,达到94 56.实际测得的平均综合评分为96.42,与理论预测值相比,其相对误差约为197% 结论 基于中心复合设计所得的优化制备玉竹多糖口含片工艺参数准确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0.
目的:比较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非离断Roux-en-Y吻合与毕Ⅱ+Braun吻合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18~75岁;(2)术前经胃镜、CT及病理活检证实为胃癌,需行D 2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3)术后病理诊断分期为T 1~4aN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