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29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目的 分析新型候选生物标志物在妊娠期糖尿病(GDM)中的表达水平,并筛选生物标志物,以期为临床早期准确诊断GDM提供指导。方法 将77例GDM孕妇归为GDM组,83例正常健康孕妇归为正常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标志物蛋白表达水平,应用qRT-PCR法检测人绒毛膜滋养细胞(HTR-8/SVneo)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及GDM组不同妊娠时期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及HTR-8/SVneo表达水平。结果 GDM组RAB3B、HNRNPAB、CIRBP、EPPKI、PTEN、Hcy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p-PI3K、p-AKT/AKT、p-mTOR/mTOR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随着妊娠周期不断延长,RAB3B、HNRNPAB、CIRBP、EPPKI、PTEN、Hcy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p-PI3K、p-AKT/AKT、p-mTOR/mTOR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RAB3B、HNRNPAB、CIRBP、EPPKI、PTEN及p-PI3K、p-AKT/AKT、p-mTOR/mTOR、Hcy可作为GDM新型候选生物标志物,其应用价值有待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2.
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损伤之一,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日益上升[1-3].肱骨近端骨折中约20%为移位明显的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不稳定骨折的主要方法,以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proximal humerus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为代表的锁定钢板具有成角稳定、解剖设计等优点,是目前首选的固定材料[4-11].但临床研究发现手术治疗的并发症高达50%,包括肱骨头缺血坏死、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螺钉切出等[12-14].骨折严重粉碎、骨质疏松和内侧支撑不足是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15-18],增强肱骨近端骨内支撑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稳定和防止并发症.肱骨距螺钉、骨水泥填充、异体骨支撑、可膨胀钛网以及特殊钢板等都是目前最常用的肱骨近端骨折增强内固定手段.笔者拟对该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粒细胞的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G-MDSCs)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9例allo-HSCT术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据1974年西雅图分级标准判断aGvHD发生情况分为有aGvHD组和无aGvHD组,抽取2组患者移植后第2、3、4、6、8周及第3月时全血,运用多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患者外周血G-MDSCs及胞内HO-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采用表面抗原染色检测G-MDSCs的百分比和绝对值计数,采用破膜染色检测G-MDSCs中HO-1和IL-10的中位荧光强度(MFI)、表达百分比及绝对值计数。结果 2组患者allo-HSCT后第2周于外周血中均可检测到G-MDSCs,但第4周时有aGvHD组患者外周血G-MDSCs较无aGvHD组升高(P<0.05);破膜染色结果显示,有aGvHD组患者于allo-HSCT后第4周时G-MDSCs内HO-1高于无aGvHD组(P<0.05)。结论 allo-HSCT患者术后第4周外周血中G-MDS...  相似文献   
64.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高,巨噬细胞在RA的起病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活化的巨噬细胞高度表达转运蛋白(transporter protein,TSPO),TSPO是位于线粒体外膜的具有5个跨膜结构域的多功能蛋白,因此特异性靶向巨噬...  相似文献   
65.
目的了解天津市滨海新区职工食堂膳食营养供给状况,为职工食堂改善食品营养供给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3—10月选择天津市滨海新区10家单位职工食堂,采用食物称重法记录3 d内每餐食物消耗种类和数量并记录就餐人数。用营养计算软件计算各种营养素的日人均供应量。依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年修订版)评价食堂供餐的膳食营养结构及职工主要营养素的供应状况。采用Excel 2016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10家职工食堂的日人均薯类、鱼虾类、蔬菜、豆类及制品供给量分别为94.0、75.1、529.2和28.3 g,达到膳食指南推荐范围。谷薯类、蛋类及其制品、畜禽肉类、油脂日人均供给量分别为706.0、119.7、149.6和49.6 g,均明显超过膳食指南推荐量。水果、乳类及制品日人均供给量分别为23.9、3.3 g,明显低于膳食指南推荐量。能量的日人均供给量为2 537.6 kcal/d,略高于中国居民膳食能量需要量(EER),蛋白质的日人均供给量为81.4 g/d,略高于推荐摄入量(RNI)。钠的日人均供给量为9.7 g/d,远高于适宜摄入量(AI)。维生素B1的日人均供给量...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皮质骨通道螺钉固定A3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即刻稳定性。方法取6具新鲜老年尸体胸腰段脊柱标本,在MTS-858脊柱生物力学实验机上测试原始状态、传统固定、皮质骨通道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固定、骨折传统固定、骨折CBT固定五种工况下的L1~3的活动范围。结果传统固定组、CBT固定组的三维六自由度活动范围较原始状态组明显降低(P0.01),传统固定组和CBT固定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骨折传统固定组和骨折CBT固定组的三维活动总体上比原始状态组降低(P0.05),但是骨折传统固定组和骨折CBT固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折传统固定组和骨折CBT固定组的三维活动,分别比传统固定组和CBT固定组之间的三维活动有所增加,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后CBT螺钉固定可获得与骨折后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相似的即刻稳定性,CBT螺钉固定可用于老年A3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7.
本文报告64例先心病患儿手术前后脑电图变化,并将术前脑电图与正常儿童进行对比,其结果显示,先心病患儿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且异常程度明显重于对照组。紫绀型先心病脑电图异常率高于非紫绀型先心病组。手术后EEG检查显示:浅低温体外循环组和中低温体外循环组EEG异常率较术前增加8%和14.3%。但深低温体外循环组无变化。  相似文献   
68.
付君  徐驰  倪明  李想  张国强  郝立波  柴伟  陈继营 《骨科》2021,12(5):456-461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分析我国关节外科医生选择假体和手术入路的影响因素以及关节置换辅助技术的使用情况等。方法 本研究采用电子表格调查问卷模式,调查人群设定为中青年关节外科副高及以上医师,使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图表制作和统计分析。本次问卷调查由22个问题组成,包括当前国内关节外科医生毕业后主治医师阶段手术培训教育的环境和特点,每年初次和翻修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以及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病例数量,关节置换辅助技术的使用,手术方式和入路的选择,所使用关节假体的品牌,以及影响个人选择的因素。结果 问卷通过网络链接的方式发出,共回收完成312份问卷。其中56%的受访医生所在单位每年至少完成200例关节置换手术。43%的受访医生每年至少进行50例TKA,58%的受访医生每年至少进行50例THA。74.5%和65.9%的受访医生初次TKA和THA 90%以上的病例会选择同一个厂家的假体。主治医师阶段的经历、个人经验的积累、单位和厂家是关节外科医生选择TKA和THA假体和手术入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59.0%的受访医生使用了关节置换辅助技术,其中40.8%认为辅助关节技术影响其关节假体的选择。结论 主治医师阶段的经历、个人经验的积累以及单位和厂家是国内关节外科医生选择假体和手术技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9.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一种机会性致病菌,在临床中可导致各种严重感染,这些感染往往伴有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其形成机制非常复杂,治疗也很棘手.研究表明,PA形成生物膜后其基因型和表型发生改变,菌体聚集并分泌胞外基质,从而包裹免疫系统原先可识别的细菌成分以及抗原,进而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另外,生物膜PA可分泌各种毒力因子,阻碍固有免疫发挥效应.本文就PA生物膜所致慢性感染及其逃避机体固有免疫机制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70.
芬太尼-丙泊酚用于胃镜术的镇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镜检查是一种带有创伤性的、在明视下检查的内窥镜检技术,但检查时病人的各种反应如胀痛不适、刺激性恶心呕吐、食道胃肠的异常蠕动和分泌物增多等不良反应不仅使病人十分恐惧和痛苦,也不利于镜检医生的检查和正确诊断。从2002年10月至今,我科将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静脉麻醉用于胃镜检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