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9篇
医药卫生   62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发病机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椎间盘退变和椎间盘内破裂据认为是发病的主要原因。该文就椎间盘退变、椎间盘内破裂与下腰痛的关系综述了其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92.
摘要 背景:冻干骨是临床上常用的自体骨替代材料,在冻干骨中掺入成骨活性元素锶将有助于冻干骨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的:观察含锶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冻干骨浸泡掺锶的影响,并对锶离子的缓释特征进行观察。 方法:采用5~40 mmol/L的氯化锶溶液处理冻干骨,并对其中浓度10 mmol/L组分别在浸泡1.5,3,6,9 d进行检测,观察在不同时间内锶元素的掺入效率;在去离子水中进行锶离子的缓释效果评价。用ICP-OES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元素含量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随溶液浓度升高锶元素的掺入量增加,浓度在2.0%~5.1%范围。在所观察的9 d时间内,锶掺入浓度随浸泡时间延长持续增加。锶元素在初期存在爆释效应,之后进入较平稳的释放阶段。30 d内锶离子释放量始终高于松质骨中的钙离子释放量。提示在实验观察的范围内,采用较高含锶浓度溶液以及延长浸泡时间可以提高锶元素在冻干骨中的掺入量。掺锶冻干骨具有长期释放锶离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脱脂程序对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后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取Lewis大鼠长骨干骺端作为移植骨块,随机分4组分别采用4种不同程序进行处理,检测处理后各组骨块内总脂肪和总蛋白含量.取Fisher 344大鼠作为骨移植受体,根据移植骨块不同随机分为4组,行股骨下干骺端骨缺损填充术.于取材前14d和4 d对受体大鼠行双荧光标记;术后8周时取出标本,不脱钙切片后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对各组的骨矿化速率(MAR)同相应骨块总脂肪含量行相关分析.[结果]超声清洗结合化学方法能较彻底去除骨块内脂肪成份.术后8周时取出标本不脱钙骨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均可见双色平行荧光带.影像分析系统测定骨矿化速率示D组最大,同其他各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矿化速率同总脂肪含量呈负相关.[结论]脱脂程序可提高异体松质骨移植后的成骨能力.超声清洗结合化学方法可较彻底清除骨内的脂肪成分和有效提高其移植后的成骨能力,可作为一种异体骨的有效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4.
目的评价普瑞巴林用于治疗神经刺激引起肢体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78例明确诊断肢体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资料。本组患者均在手术前使用普瑞巴林口服进行镇痛治疗。观察口服普瑞巴林48h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疼痛程度评估分别使用VAS评分(0为无痛,10为疼痛不能忍受)和LANSS评分(即利兹评分,0为无痛,16分为剧烈疼痛)。结果用药后大部分患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改善率为81%(63/78)。用药后48h患者的平均VAS评分从用药前的6.8±2.4降到了用药后的3.8±3.2;平均LANSS评分从用药前的11.1±3.4降到了用药后的6.3±4.7,用药前后2组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1。本组病例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普瑞巴林治疗神经源性肢体病理性疼痛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轻,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合并异位骨化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外科治疗、术后康复及异位骨化的预防。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15例合并异位骨化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且不能通过康复和支具治疗恢复关节功能的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1-62岁,平均37.9岁,僵硬时间8—20个月,平均13.6个月。损伤类型:尺骨鹰嘴骨折术后3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术后6例;肱骨外髁骨折并肘关节脱位术后1例;肘关节软组织伤2例;全身烧伤后并发肘关节异位骨化及僵硬3例。异位骨化程度按Brooker分类,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3例。治疗前屈伸活动范围0°~50°,平均26°;关节功能评分44~59分,平均51分。对此15例患者应用外科手术切除异位骨和关节松解,术后结合康复治疗同时综合应用放疗、口服布洛芬和改进手法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预防异位骨化。治疗后测定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嗣和进行关节功能评分,并对比观察治疗前后变化,X线片检查评价异位骨化的复发情况。结果经手术治疗及术后系统康复后关节屈伸活动范围明显增加,关节功能明显改善。随访24—52个月,平均33.9个月。治疗后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85°~140°,平均111°;关节功能评分84~100分,平均91分。与治疗前相比,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和关节功能评分明显增加,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内x线片检查未见异位骨复发。结论应用手术切除异位骨及关节松解结合术后康复和异位骨化的预防可以有效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合并异位骨化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明显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6.
目的 为在国内更好地开展前外侧肌间隙入路髋关节微创置换术,研究国人相关解剖结构,探讨手术技术并观察临床效果. 方法 解剖3具(6髋)新鲜成年尸体标本,观察国人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周围解剖结构.对16例患者实施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总结临床结果 和手术操作技术. 结果 尸体解剖见手术入路为长三角形间隙,其上内角处臀中肌前缘与阔筋膜张肌后缘有部分肌纤维连接,是臀上神经下支经臀中肌进入阔筋膜张肌的关键部位,手术切口上缘不应超出此范围.临床手术切口长7~10 cm(平均8.8 cm),术中出血250~550 ml(平均350 ml).术后3~5 d下床活动.7例术中发现臀中肌前缘肌纤维部分挫裂伤,予以修剪.随访18~39个月(平均27.7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多数假体位置良好,1例髋臼前倾角偏大,2例髋臼外展角偏大,但均无并发症和明显功能障碍.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为(39.1±6.7)分,术后6个月为(80.6±11.3)分,术后12个月为(88.7±9.6)分,术后24个月(11例)为(91.4±13.5)分.所有患者未发现臀中肌无力现象. 结论 前外侧肌间隙入路髋关节微创置换术具有解剖层次简单、手术创伤小、不剥离或损伤肌肉、术后康复快等优点,有实用价值并适合在体形较小的国人中推广.但术中需避免因大转子撞击敏髋臼锉修的前倾角偏大及切口远端软组织限制致髋臼外展角增加.注意准确定位皮肤切口,并使用微创技术专用手术器械.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联合半月板移植和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微创手术技术、围手术期处理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8例膝关节半月板切除伴有ACL损伤的患者,同期实施关节镜下半月板移植与ACL重建微创手术.内侧半月板移植采用前后角骨栓固定方法,外侧半月板移植采用前后角骨桥固定方法.ACL重建术采用自体腘绳肌腱移植,股骨端内纽扣固定、胫骨端可吸收界面钉固定的方法.全部手术过程在关节镜下完成.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记分和IKDC分级评价.关节稳定性检查包括Lachman试验、抽屉试验和轴移试验.膝关节活动度通过测量双膝活动度的差值评价.平均随访20.4个月(5-42个月).结果 本组病例没有因移植物失败需ACL翻修或取出移植半月板者.患侧膝关节屈曲度较健侧减少9°±6°,伸直度较健侧减少3°±2°.术前患膝Lachman试验Ⅱ°阳性2例,Ⅲ°阳性6例,抽屉试验Ⅱ°阳性3例,Ⅲ°阳性5例,所有患膝轴移试验阳性.术后患膝Lachman试验阴性6例,Ⅰ°和Ⅱ°阳性各1例.前抽屉试验阴性6例,Ⅰ°阳性2例.所有患膝轴移试验阴性.Lysholm记分在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KDC分级正常和接近正常者所占比率在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MRI示ACL移植物位置适当,移植半月板1例前角和1例后角有Ⅱ°损伤信号影,其余半月板外形良好,有内部信号不均匀现象.结论 对适当选择的半月板切除伴有ACL损伤患者,联合半月板移植与ACL重建术可较好地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改善功能.虽然其在全关节镜下的微创操作技术上有一定难度,但此术式是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98.
目的对三种钙磷元素定量分析方法的效能和适用性进行评价。方法分别应用三种测试方法即面扫描能谱测试、线扫描能谱测试以及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测试对同一种骨替代修复材料进行钙磷元素比例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以及标准差的统计分析,比较其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结果ICP—OES的测试结果为1.67±0.04;面扫描能谱测试的结果为1.68±0.12;线扫描能谱测试的结果为1.15±0.40。线扫描与前两组均值比较,P值均小于0.05。结论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最高,线扫描能谱测试适于在测试中进行元素空间分布规律的定性观察。  相似文献   
99.
BACKGROUND: Surgical treatment is commonly used for decompressing the spinal cord in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but the optimum anterior cervical reconstructive method has not been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100.
背景:冻干骨是临床上常用的自体骨替代材料,在冻干骨中掺入成骨活性元素锶将有助于冻干骨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目的:观察含锶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冻干骨浸泡掺锶的影响,并对锶离子的缓释特征进行观察.方法:采用5~40 mmol/L 的氯化锶溶液处理冻干骨,并对其中浓度 10 mmol/L 组分别在浸泡1.5,3,6,9 d进行检测,观察在不同时间内锶元素的掺入效率;在去离子水中进行锶离子的缓释效果评价.用 ICP-OES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随溶液浓度升高锶元素的掺入量增加,浓度在2.0%~5.1%范围.在所观察的9 d时间内,锶掺入浓度随浸泡时间延长持续增加.锶元素在初期存在爆释效应,之后进入较平稳的释放阶段.30 d内锶离子释放量始终高于松质骨中的钙离子释放量.提示在实验观察的范围内,采用较高含锶浓度溶液以及延长浸泡时间可以提高锶元素在冻干骨中的掺入量.掺锶冻干骨具有长期释放锶离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