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临床特点,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6例中,行肿瘤切除一期吻合36例(64.3%),并发症发生率13.9%,手术死亡率2.8%。Hartmann手术12例,单纯造口8例。结论熟悉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临床特点,掌握一期切除吻合的适应证及操作要点,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术前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70例Ⅰb2期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行PVB或TP或TC方案化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后再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观察宫颈局部肿瘤变化及同步放化疗毒副反应,分析术前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7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分别为14例和45例,总有效率为84.3%。3年局部复发率为31.3%,3年远处转移率为25.4%,3年总生存率为79.1%。毒副反应发生情况,骨髓抑制30.0%(21/70),周围神经毒性10.0%(7/70),胃肠道反应80.0%(56/70),肌肉关节痛12.9%(9/70),脱发87.1%(61/70)。手术平均出血量410 mL,手术平均时间160min。术后输尿管尿瘘2例,尿潴留12例,盆腔淋巴囊肿合并感染1例,均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同步放化疗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可耐受,不影响后续的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轻微,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4.
美国POCT(重点监护及时检验仪器)部门正忙于符合临床实验室改进(CLIA)管理法规,尤其是2003年1月颁布的新"质量体系"要求.由健康护理组织认可联合委员会(JCAHOs)或美国病理学家学会(CAP)认可的有关部门必须始终遵循其质量标准.在美国,仅有少数医学实验室遵循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对今日国际社会-工业和制造全球化以及社会交流频繁-遵循全球通行的检验标准而实现医学结果的互认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5.
男性绝育术是通过手术切断、结扎输精管,或植入堵塞物于输精管内,或用电凝、化学等方法闭塞输精管,或在管外加压闭合输精管,是输精管通道被阻断的一种持久性节育措施.本文对每位受术者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针对不同状况细心护理,术后恢复顺利.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化疗药物干预对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侧群细胞和非侧群细胞中ABCG2、ABCC2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两群细胞化疗耐受性的差异。方法:Hoechst 33342免疫荧光染色与流式细胞术( FACS)相结合分选宫颈癌细胞系Hela中的侧群细胞和非侧群细胞。给予顺铂干预,利用RT-PCR观察两群细胞化疗前后ABCG2、ABCC2基因的表达差异,以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非侧群细胞相比,侧群细胞 ABCG2、ABCC2基因表达更高,但差异不明显;顺铂干预后,两组细胞ABCG2、ABCC2基因表达均有升高,组间比较侧群细胞中ABCG2、ABCC2明显高于非侧群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侧群细胞对于IC50附近两个顺铂浓度0.95μg/ml和1.9μg/ml的耐受能力较好,细胞没有因药物的加入而大量凋亡,细胞凋亡率反而略有下降。非侧群细胞对于IC50附近0.95μg/ml和1.9μg/ml顺铂浓度的耐受能力较差,细胞大量凋亡。结论:来源于宫颈癌Hela细胞中的侧群细胞相对于非侧群细胞顺铂化疗耐受性更强,这种化疗耐受可能与侧群细胞 ABCG2、ABCC2的高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探讨miR-34a和miR-34b/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特异性甲基化PCR分别检测80例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织及血浆中的miR-34a和miR-34b/c基因甲基化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80例卵巢癌组织中有58例miRNA-34a甲基化阳性,血浆阳性31例;有69例miRNA-34b/c基因甲基化阳性,血浆阳性40例。联合检测血浆和组织miRNA-34甲基化具有一致性。miRNA-34基因甲基化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有无包膜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术后76例随访3年,有45例复发(59.21%),复发组癌组织和血浆miRNA-34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95.6%(43例)、62.2%(28例),明显高于无复发病例组[77.4%(24/31)和35.5%(11/31),P均!0.05];发生转移的36例患者癌组织和血浆miRNA-34甲基化率亦明显高于无转移组(40例)。结论:miRNA-34甲基化异常表达可作为晚期卵巢癌预后不佳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9.
60.
32例子宫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子宫浆液性乳头状腺癌(upsc)的预后因素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文对1988年1月至1999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32例upsc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术中探查所见、术后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32例upsc中,I期8例,Ⅱ期5例,Ⅲ期10例,Ⅳ期9例。限于内膜8例,肌层浸润小于1/2层11例,大于1/2层13例。分级G12例,G212例,G318例。子宫外转移中:宫颈受累10例,卵巢受累5例,大网膜转移6例,腹腔冲洗液或腹水阳性12例,盆腔淋巴结转移9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2例。结论 upsc病期晚,易子宫外扩散,且子宫外转移与肌层浸润深度无关。术前提高诊断率,术中提倡进行类似卵巢癌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提高手术分期的正确率,术后常规进行化疗和放疗,以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