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医药卫生   166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背景:实验证实不同去除免疫原性方法对去抗原异种骨材料微观空间结构有着不同的影响。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处理条件下去抗原异种松质骨的微观空间结构。
  方法:取成年绵羊新鲜椎骨松质部分制备成特定形状的圆柱体,其长轴与所取松质骨骨小梁排列方向一致,行振动冲洗、不同频率超声冲洗后随机分为3组:物理煅烧组采用甲醇/氯仿、过氧化氢等化学制剂序列脱脂脱细胞脱蛋白后,与焦磷酸钠溶液水浴并直接在煅烧炉内1000℃煅烧3 h;化学处理组采用甲醇/氯仿、过氧化氢等化学制剂序列脱脂脱细胞脱蛋白;对照组直接置于室温自然晾干。通过孔隙率测定、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原子能谱元素分析比较各组样品的微观空间结构。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物理煅烧组、化学处理组均不同程度保持了原骨组织的天然网状孔隙结构,大孔孔径为50-600μm,微孔孔径为2μm左右,孔隙率55%-70%;物理煅烧组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和一定量的β-磷酸三钙,化学处理组与对照组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经化学或物理煅烧处理的松质骨立体空间结构并无很大破坏,保留了孔径不等、交通性良好、表面开放的孔隙和高度的孔隙间连接;并且经物理煅烧步骤可更彻底地去除异种松质骨的抗原成分,制成的去抗原异种骨支架材料基本符合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22.
背景:经过一系列理化处理去抗原后的异种骨支架材料,其形态与结构类似于人体骨组织。目的:检测3种不同方法制备去抗原异种骨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经过物理、化学及物理联合化学方法制备的去抗原异种骨支架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4组材料分别植入裸鼠背部皮下组织,术后4,8,12周行组织学观察。以经过物理、化学及物理联合化学方法制备的去抗原异种骨支架材料浸提液分别培养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7 d,观察细胞黏附、生长、增殖及基质分泌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4周时,4组材料周围均有较强的炎症反应;术后12周时,物理及物理联合化学制备的去抗原异种骨支架和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材料孔隙内及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基本消失,极少量炎症细胞存在,材料降解较术后8周时多。化学制备的去抗原异种骨支架材料孔隙内及周围组织炎症反应仍存在;表明物理及物理联合化学制备的去抗原异种骨支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和物理联合化学法制备的去抗原异种骨支架材料周围有少量成骨细胞规则排列,并可见少量成骨,表明有异位成骨的趋势。经过物理或物理联合化学方法去除抗原的异种骨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单纯经过化学方法处理的异种骨材料细胞相容性较差,不符合生物材料安全性标准。  相似文献   
23.
24.
背景:目前对瓷类修复体后崩瓷修补的研究较多,但缺乏系统性、横向的比较。目的:通过临床试验及体外实验比较树脂常规粘接、硅烷偶联剂处理后树脂粘接及邻面开口式部分冠3种崩瓷修补方法的效果。方法:①临床试验:将90例崩瓷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修补,分别采用树脂常规粘接、硅烷偶联剂处理后树脂粘接及邻面开口式部分冠3种崩瓷修补方法,对比3组1年后的修补成功率。②体外实验:将20个瓷试件均分为2组,分别进行树脂常规粘接及硅烷偶联剂处理后树脂粘接处理,检测两组剪切强度;将20个双层瓷试件均分为4组,其中3组黏结面分别进行喷砂、硅烷偶联剂、喷砂联合硅烷偶联剂处理,另1组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黏结后检测各组试件拉伸强度。结果与结论:树脂常规粘接组、硅烷偶联剂处理后树脂粘接组及邻面开口式部分冠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37%,90%,100%。树脂常规粘接组与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粘接组剪切强度分别为(13.978±0.343),(10.058±0.64) MPa,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对照组、喷砂组、硅烷偶联剂组、联合处理组的拉伸强度分别为(0.68±0.04),(1.00±0.02),(1.31±0.08),(1.09±0.04) kN,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表明硅烷偶联剂处理后树脂粘接及邻面开口式部分冠崩瓷修补效果优于树脂常规粘接。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5.
背景:国内外关于如何成功构建组织工程牙支架材料内部空间构型的文献报道较少。 目的:建立适用于组织工程牙需求的支架材料CAD空间构型及支架结构实体微观模型STL格式文件。 方法:采用MICRO CT对离体大鼠第二磨牙进行连续扫描,将MICRO CT获得的DICOM格式文件导入MIMICS软件,将生成的三维模型导入GEOMAGIC12软件,提取外层轮廓,利用偏移功能模拟得到大鼠磨牙外层轮廓数据。利用CATIA V5R17软件构建支架材料空间内部多孔微观模型单体,在空间合适坐标上阵列得到组织工程牙内部支架整体模型,通过变更单体构型还可快速建立多种整体支架构型。装配大鼠磨牙外层轮廓数据与内部空间支架得到三维打印组织工程牙CAD 模型STL文件。 结果与结论:成功建立了牙体组织支架微观结构CAD模型,该CAD STL模型可直接用于三维打印系统快速成型组织工程牙支架。说明基于结合计算机逆向与正向工程建模技术,可快速建立多种符合组织工程牙要求的支架材料空间构型。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比较异种煅烧骨和Bio-oss骨分别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det-rich fibrin,PRF)联合,及其各自单独使用对牙周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制备煅烧骨,PRF凝胶及其复合物。选54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牙周组织缺损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PRF凝胶组、煅烧骨组、Bio-oss骨组、煅烧骨/PRF凝胶组、Bio-oss骨/PRF凝胶组,将这些材料植入牙周缺损区,每组9只兔子。术后4周、8周和l2周处死动物,获取完整标本,观察影像学和组织学。行组织学染色检测,测量新生牙周组织的高度。结果:X线结果表明:4周、8周和l2周煅烧骨/PRF 组和Bio-oss/PRF 组平均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缺损处骨组织连续。组织学观察:实验组均在牙根面可见新生牙骨质样组织、牙周膜和牙槽骨样组织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熟、增多。12周时,煅烧骨/PRF凝胶、Bio-oss骨/PRF凝胶较空白对照组明显提高,较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煅烧骨/PRF凝胶、Bio-oss骨/PRF凝胶复合物可明显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  相似文献   
27.
背景:异种骨形态、结构与组成类似于人体骨组织,经理化处理后的异种骨抗原性降低,具有天然的多孔结构,被认为是解决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来源不足的有效方法.目的:检测3 种不同方法制备羊椎骨异种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经过物理、化学和物理结合化学3 种处理方法制备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制成材料浸提液,植入新西兰大白兔体内,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热源实验、皮内刺激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初步评价不同处理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物理组和物理结合化学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无急性毒性、无热源反应、无刺激性与细胞毒性;化学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有急性毒性反应、有致热源作用、有轻度刺激性及存在细胞毒性.结果提示经过物理、物理结合化学处理的异种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单纯经过化学处理的异种骨材料生物相容性较差,不符合生物材料安全性标准.  相似文献   
28.
背景:建立合适的牙槽嵴缺损动物模型可为开展剩余牙槽嵴的保存、修复研究奠定基础。 目的:建立兔下颌骨前牙区剩余牙槽嵴实验动物模型。 方法:全麻下完整拔除18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下颌中切牙建立兔下颌骨前牙区剩余牙槽嵴模型。术后4,8,12周,处死白兔,游标卡尺测量兔下颌剩余牙槽嵴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拔牙窝的愈合程度,X射线摄片观察兔下颌拔牙创内骨小梁改建情况。 结果与结论: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牙槽嵴长度、宽度和高度均逐渐降低;拔牙窝内有成骨细胞散在分布,新生骨小梁和血管网逐渐形成,牙槽窝持续沉积新生骨组织,与周围牙槽骨界限不清,骨改建生成,拔牙创愈合。苏木精-伊红染色及X射线片均证实兔前牙区剩余牙槽嵴模型建立成功。  相似文献   
29.
摘要 背景:治疗牙周病松动牙是长期困扰口腔医师的一个问题,对于牙周夹板的使用情况仍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牙周夹板对牙周病松动牙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图书馆(2009年第4期)、MEDLINE(1966/2009-11)、EMbase(1980/2009-1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09)、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9/2009)、维普VIP (1989/2009),纳入牙周夹板修复治疗牙周病松动牙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 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9 个随机对照试验,所纳入研究均没有报道与牙周夹板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现有研究结果显示,牙周夹板可以改善牙周病患牙的松动度以及牙周状况,恒久性夹板疗效优于暂时性夹板,固定式恒久夹板的疗效优于可摘式恒久夹板,超强纤维牙周夹板疗效优于传统不锈钢丝联合树脂夹板,贵金属牙周夹板疗效优于贱金属牙周夹板。由于检索到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较少且患者例数有限,存在选择性偏倚和发表偏倚的高度可能性。 关键词:牙周夹板;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牙周病;口腔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7.012  相似文献   
30.
背景:异种骨形态、结构与组成类似于人体骨组织,经理化处理后的异种骨抗原性降低,具有天然的多孔结构,被认为是解决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来源不足的有效方法。 目的:检测3种不同方法制备羊椎骨异种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将经过物理、化学和物理结合化学3种处理方法制备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制成材料浸提液,植入新西兰大白兔体内,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热源实验、皮内刺激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初步评价不同处理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物理组和物理结合化学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无急性毒性、无热源反应、无刺激性与细胞毒性;化学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有急性毒性反应、有致热源作用、有轻度刺激性及存在细胞毒性。结果提示经过物理、物理结合化学处理的异种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单纯经过化学处理的异种骨材料生物相容性较差,不符合生物材料安全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