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8篇
医药卫生   53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21.
我科HIV1/2初筛实验室自1996年6月起对就诊者和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术前进行HIV初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从12 761例中筛出HIV抗体阳性12例,经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确认实验室采用Western-blot法复查,确认HIV抗体阳性4例.  相似文献   
522.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IL-12水平及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IL-12p70含量在强直性脊柱炎(AS)和健康个体间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HSA方法检测60例AS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血清IL-12p70水平;应用ESR自动化分析仪和特定蛋白分析仪分别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和血浆C反应蛋白(CRP);分析HLA-B27阳性和阴性的AS患者血清IL-12p70水平及与ESR、CRP的相关性。结果AS患者血清IL-12p7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HLA-B27阳性和阴性AS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HLA-B27阳性AS患者中,血清IL-12p70水平与ESR及CRP均呈明显的相关性,但在HLA-B27阴性AS患者中则无显著相关性。结论AS患者血清IL-12p70水平明显上调,且这种上调与HLA-B27阳性与否无明显相关性。但AS患者血清IL-12p70水平与ESR及CRP是否呈显著相关竹却明显受到HLA-B27阳性与否的影响,进一步提示血清IL-12p70水平的改变可能与AS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23.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结核分枝杆菌Rv0173抗原,为研制新型结核病疫苗打下基础.方法 将结核杆菌抗原Rv0173的全长cDNA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S-4T-1中,构建成Rv0173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后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重组表达蛋白.结果 获得了pGEX4T-Rv0173 重组子,Rv0173蛋白在BL21菌中获得表达,表达的蛋白条带大小约45KD,与预期结果相符.结论 成功地对结核杆菌免疫保护性抗原Rv0173进行了基因克隆与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结核病新型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4.
人B细胞激活因子基因表达水平的荧光定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建立人B细胞激活因子(BlyS)mRNA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探讨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BlyS基因表达水平。方法 基于TaqMan荧光探针技术,构建克隆载体pMD18-T-BlyS作为定量模板,在GeneAmp 5700型检测仪上,通过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的循环数来定量起始模板,以建立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并对20名健康献血者外周血中BlyS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FQ-RT-PCR的动态检测范围为104-109拷贝/μg RNA(r≥0.996),内参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动态检测范围为103-108拷贝/μg RNA(r≥0.998);低值的批内、批间的重复性分别为17.7%和24.3%,高值的批内、批间的重复性分别为5.3%和8.1%;20名献血员健康外周血的PBMC中均有BlyS mRNA的表达,范围为5.5×104-4.9×105拷贝/μg,均值为(1.7±1.4)×103拷贝/μg。 结论 成功建立人BlyS基因表达FQ-PCR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定量准确可靠,可用于BlyS基因表达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525.
目的从核酸(mRNA)和血清蛋白水平初步探讨B细胞激活因子(Bly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自行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对59例相对稳定期SLE患者和40名健康人血清BlyS含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BlySmRNA含量进行检测;并比较SLE患者血清BlyS含量与外周血BlyS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浓度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滴度的相关性。结果59例相对稳定期SLE患者血清BlyS含量[(8.42±1.55)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19±0.88)μg/L,P<0.001],并与IgG浓度、抗dsDNA抗体的滴度呈正相关性(分别r=0.442,r=0.850,均P<0.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59例SLE患者中39例(66%)外周血BlyS基因水平明显升高(P<0.001),与血清BlyS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0.652,P<0.001)。结论主要由BlyS基因异常表达所引发的高浓度BlyS血清蛋白是一明显的SLE免疫病理特征;BlyS作为SLE发病的重要调控因子,可能在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活化和促进特异性自身抗体的产生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6.
朱烨  屠小卿  仲人前 《检验医学》2006,21(4):391-392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以肝内外胆管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病程进展快,最终可致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肝功能衰竭和死亡。其确切的病因至今未明,在95%的患者血清中可检出高滴度的自身抗体,主要是抗线粒体抗体(AMA)和M2分型。目前除肝移植外尚无其他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显著延长此类患者的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肝移植已成为PBC等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以抗核抗体(ANA)、AMA及分型及生化等指标,观察肝移植治疗PBC的疗效。  相似文献   
527.
结直肠腺癌患者血清线粒体肌酸激酶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结直肠腺癌患者血清线粒体肌酸激酶(MtCK)的检测,探讨其在结直肠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手术治疗的结直肠腺癌患者107例和同期非肿瘤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用电泳法检测血清MtCK,同时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检测癌胚抗原(CE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糖抗原(CA)242。结果 结直肠腺癌患者组中MtCK、CEA、CA242的阳性率分别为59.8%、55.1%和63.5%,非肿瘤对照组为3.7%、5.7%和3.7%。MtCK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9.8%和96.2%,与CEA、CA242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4.8%和100.0%。结论 血清MtCK检测有助于结直肠腺癌的诊断,与CEA和CA242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对结直肠腺癌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28.
固有免疫实验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天然免疫,是机体与生俱来的对“外来入侵物质”发生即时反应的一种免疫应答,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外来入侵物质”包括免疫系统识别的内源性物质。固有免疫研究已经历120多年,但长期以来,多数研究只停留在现象探讨,如皮肤或黏膜的屏障作用、体液的杀菌作用、单核巨噬细胞及粒细胞的吞噬作用、自然杀伤(NK)细胞的杀伤作用、炎性因子的炎症作用等。20世纪90年代,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PRR)的提出,特别是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的发现,使固有免疫真正进入机理研究时代,如配体一受体、补体、细胞因子、各类细胞等都闯进了固有免疫研究领域,因而成为固有免疫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529.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1(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1,ECM1)在肿瘤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构建ECM1-pEGFP-N2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转染MCF-7细胞,药物G418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荧光显微镜检测报告基因表达产物EGFP,免疫组化检测ECM1蛋白表达。经细胞粘附实验、体外侵袭力实验比较转染前后细胞侵袭力的变化;用MTT比色法分析ECM1对MCF-7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ECM1-pEGFP-N2真核表达载体,并在MCF-7中稳定表达;转染ECM1后的MCF-7细胞的细胞形态、粘附性、侵袭力和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MTT比色法检测HUVEC增殖结果示培养液组、空载体转染上清组、ECM1转染上清组HU-VEC D570值分别为0.89±0.06,0.92±0.09和1.39±0.10,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CM1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生物学特性在体外未见明显影响,但能显著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530.
目的研究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FQ)-PCR法测定TRAIL mRNA含量的方法,探讨其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的检测价值,并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免疫指标与TRAIL的相关性。方法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以人基因GAPDH为内参照,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5例健康人和3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AIL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IgG、IgA、IgM、C3、C4。结果与健康人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AIL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隐脑患者血清中的C3和IgG显著下降(P〈0.01),且与TRAIL的变化成正相关。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TRAIL下降,提示TRAIL可能参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疾病进程,这为有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