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背景:胃食管反流是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夜间反流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外表现中起重要作用。目的:研究伴IPF的GERD患者夜间食管酸暴露的特点。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08年1月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6例IPF-GERD患者、32例GERD患者和16例健康志愿者(非GERD)。各组患者行24 h食管pH监测,对夜间8 h内(10pm-6am)的酸暴露程度,包括pH4的时间百分比、酸清除时间、反流次数、长反流(5 min)次数、最长反流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4例(87.5%)IPF-GERD患者存在夜间酸暴露,其程度高于非GERD组(P0.05),而与GERD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IPF-GERD组患者前半夜pH4的时间百分比显著高于后半夜(12.2%±3.9%对1.1%±0.5%,P0.05),GERD组两者无明显差异(10.8%±2.7%对5.1%±1.8%,P0.05)。结论:大部分IPF-GERD患者存在夜间酸暴露,其主要发生于前半夜。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IF)患者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病率,探讨GERD与IPIF的关系.方法 对2006年12月至200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住院确诊的24例IPIF患者进行24 h食管pH监测和食管测压,同期住院的23例非IPIF的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GERD症状、病理性食管酸暴露及无效食管动力(IEM)的发生率.结果 (1)66.7%(16/24)的IPIF患者存在病理性食管酸暴露,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10k(6/23),P<0.05;(2)在具有病理性酸暴露的IPIF(GERD-IPIF)患者中,87.5%(14/16)存在夜间酸暴露事件;(3)典型GERD症状在GERD-IPIF患者中的发生率只有37.5%(6/16);(4)IPIF组和非IPIF组患者IEM发生率相似,分别为42.9%(9/21)和39.1%(9/23),P>0.05.结论 在IPIF患者中GERD患病率较高,但多数患者没有典型GERD症状,IPIF患者应该进行24 h食管pH监测筛查GERD.  相似文献   
13.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其中骨髓中含量最为丰富。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不但可以分化为多种中胚层来源的细胞,如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等,还可以分化为其他胚层来源的细胞,如神经细胞和肾脏细胞等。由于MSCs来源广泛、易于分离培养、能长期存活、不易引起免疫排斥和易于基因转染等特点,使其成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种子细胞,具有广泛的科研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嗜酸性细胞增多性胸水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酸性细胞增多性胸水1例报告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呼吸科(100020)代华平,孔文莹嗜酸性细胞增多性胸水是指胸水中有10%或更多的嗜酸性细胞。临床上约占胸水病例的1%~8%。虽然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却是一种相当有趣的现象,对胸水的诊断和判断预后也有...  相似文献   
15.
Mark  Woodhead  Theo  JM  Verheij  刘艳 《英国医学杂志》2005,8(4):215-216
很少有话题能像下呼吸道感染的抗菌治疗一样,在医生中间引起如此热烈的讨论。由Mills等人完成的汇总分析对这些争论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帮助。。他们的研究应当能让所有使用常规方法处理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医疗工作者们消除他们的疑虑,即当用临床治愈及死亡率作为判断标准时,应用口服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肺炎的疗效是相同的。尽管对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诸如起效速度、  相似文献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博来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博来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影响,探讨治疗肺纤维化的新方法。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雄性6周龄SD大鼠的骨髓MSC。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第1—5组经气管注入5.0mg/kg博来霉素0.3Tnl,第1和第3组分别于博来霉素注射第1天和第7天经尾静脉注入雄性大鼠MSC液0.2ml(细胞数为2.5×10^6个);第2和第4组分别于博来霉素注射第1天和第7天经尾静脉注入等量的磷酸缓冲液0.2ml;第5组作为模型阳性对照,注射博来霉素后未给予其他处理;第6组作为模型阴性对照,经气管注入等量生理盐水0.3ml代替博来霉素,未给予其他处理。于实验第28天统一处死大鼠,留取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提取肺组织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琼脂糖电泳法检测雄鼠的性别决定基因(sry基因),以判断外源给予的MSC是否在雌性大鼠肺组织中存在。结果在博来霉素致肺损伤第1天和第7天给予MSC干预治疗后的大鼠肺脏病理改变均较对照组减轻,肺纤维化程度评分分别为(1.0±0.2)分、(2.5±0.5)分和(1.6±0.5)分、(2.3±0.8)分;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83±17)μg/mg、(96±20)μg/mg和(123±32)μg/mg、(127±34)μg/mg,在博来霉素致肺损伤第1天较第7天给予MSC其作用更明显。PCR检测结果显示,在博来霉素致肺损伤第1天给予MSC组的大鼠肺组织可以检测到sry基因。结论外源给予的MSC可以减轻肺纤维化的形成,在肺损伤早期给予MSC干预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7.
在一项大型观察性研究中,Quint和同事们发现不论是在因心肌梗死住院期间还是之前,即开始β受体阻滞剂治疗,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患者的生存益处密切相关(见本文后链接)。他们发现那些已经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生存危害比(hazard ratio,HR)校准后为0.59,95%可信区间(CI)0.44~0.79,而在医院才开始治疗的患者生存HR校准后为0.50(95%CI 0.36—0.69)。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加重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的影响,探讨NPPV治疗CHF的机制。方法应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8例CHF加重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所有患者均经面罩接BiPAP Vi-sion呼吸机,采用CPAP进行治疗。CPAP的压力水平设定为5 cm H2O,观察时间为2 h,动态观察在CPAP治疗前30 min、1 h、2 h和停用CPAP治疗后1 h的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变化。心排出量用热稀释法测定。结果CPAP治疗1 h和2 h的心排出量、每搏输出量(SV)和氧输送(.DO2)均较CPAP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CPAP的治疗效应在治疗时间内基本保持稳定。停用CPAP治疗1 h后,上述指标又下降到CPAP治疗前水平。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CWP)、pH、Pa-CO2、PaO2和氧耗量(.VO2)无明显变化(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各时相D.性相关(P<0.05)。结论CHF加重期患者应用CPAP可改善左心功能,增加心排出。CHF加重期患者存在组织水平缺氧,CPAP治疗可通过增加D.O,改善组织氧供。  相似文献   
19.
阿司匹林诱发哮喘的流行情况:系统性综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阿司匹林诱发哮喘流行情况及相关综合征进行再评估。资料来源 以下数据库:Biosis,scisearch(1990~2002年3月),Embase(1974~2002年3月),Medline(1966~2002年3月),TbxIine,Denvent Drug File(1964~2002年3月),学术会议论文索引,国际药学摘要,药学在线(1978~2002年3月)。选择标准 研究类型,患者人群,评价结果的方法。综述仅限于非处方止痛剂的呼吸道反应。结果与文献记载的阿司匹林诱发哮喘的发生率(成人3%,95%可信区间2%~4%,儿童2%,l%~3%)相比,口服激发试验的阳性率(成人21%,14%~29%,儿童5%,0~4%)最高。大多数阿司匹林诱发哮喘患者对非处方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存在着交叉过敏:布洛芬,98%;萘普生,100%;双氯芬酸,93%。而只有7%的人对扑热息痛交叉过敏。结论 成人阿司匹林诱发哮喘的患病率比过去提出的要高。因此,当临床需要应用阿司匹林或某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而不能肯定其安全性时,应做口服激发试验。  相似文献   
20.
Graeme  P  Currie  陈奇 《英国医学杂志》2007,10(1):48-51
和其他常见的疾病一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依靠相关病史和适当的检查。确诊的客观证据依靠呼吸功能测量。对于35岁以上,有吸烟史及相关呼吸道症状的患,医生应考虑到COPD的可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