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4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Q-T离散度(QTcd)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慢性心衰患者82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rh-BNP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rh-BNP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h-BNP。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Tcd、氨基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并观察短期预后(治疗后3个月内)。结果治疗1周后,rh-BNP组较对照组QTcd明显缩短[(53.71±13.26)ms vs(59.84±12.42)ms,P0.05],NT-pro BNP水平rh-BNP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3736.52±1245.74)pg/ml vs(4753.95±1876.01)pg/ml,P0.01],rh-BNP组较对照组LVEF明显升高[(48.59±3.83)%vs(46.33±4.11)%,P0.05],且rh-BNP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1个月后,rh-BNP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1%vs 25.0%,P=0.035)。结论 rh-BNP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QTcd、NT-pro BNP、LVEF水平,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炎症性肠病(IBD)是肠道慢性、复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遗传易感的宿主对肠道菌群异常的免疫反应所致。近年来,肠道菌群与IBD患病的关系倍受关注。粪菌移植(FMT)是将健康人肠道菌群移植至病人的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许多研究结果表明,FMT在IBD治疗中有效。以下就国内外FMT中心发表的FMT在IBD病人中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骨刀进行椎板整块切除、回植椎管成形术在治疗胸腰椎管内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07-2013-07,对10例胸腰椎椎管内肿瘤采用超声骨刀将椎板整块锯下,切除肿瘤后将椎板原位回植联合钛板螺钉内固定方法重建胸腰椎后柱结构。平均随访1年,观察病人的神经恢复情况和影像学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10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平均随访时间约1年。术后3月复查胸腰椎CT及三维重建示回植椎板开始融合,胸、腰椎生理弧度可,无钛板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胸腰椎MRI未见肿瘤复发,脊髓受压等。结论采用超声骨刀将椎板整块切除后回植的椎管成形术,可恢复椎管正常解剖,操作安全,是一种新的治疗胸腰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LDL-C/HDL-C及TG/HDL-C比值与冠心病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69例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CHD组)及103例冠脉造影结果阴性者(对照组) LDL-C/HDL-C及TG/HDL-C比值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LDL-C/HDL-C比值及TG/HDL-C比值水平及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LDL-C/HDL-C及TG/HDL-C比值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均呈正相关,而前者预测意义更大。结论 LDL-C/HDL-C及TG/HDL-C比值可作为预测CHD的指标,且LDL-C/HDL-C比值水平与CHD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慢性结核性脓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搜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治疗的82例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变部位等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施行的手术方式分为VATS组(42例)和开胸手术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肺功能恢复状况[主要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随访2年后的复发情况。结果 VATS组的术中出血量[(284.70±40.47)ml]、术后引流量[(687.40±78.58)ml],均明显低于开胸手术组[分别为(309.90±58.82)ml和(748.00±65.2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7和3.79,P值分别为0.03和0.00);VATS组和开胸手术组的手术时间[(130.54±14.95)min vs (135.30±13.09)min]、住院时间[(12.30±2.54)d vs (11.70±2.06)d] 及拔管时间[(6.80±1.32)d vs (6.56±1.03)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3、1.17、0.92,P值分别为0.13、0.25、0.36)。VATS组术后肺功能指标中FVC[(3.41±0.64)L]、FEV1[(3.45±0.56)L]、TLC[(5.82±0.87)L]与开胸手术组比较[分别为(3.26±0.89)L、(3.34±0.73)L、(5.78±0.35)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9、0.50、0.26,P值分别为0.43、0.60、0.81)。VAT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9%(5/42),明显低于开胸手术组的30.0%(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随访2年后,开胸手术组复发率为5.0%(2/40),VATS组无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P=0.14)。结论 对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实施VATS,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丁超  胡晓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881-288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能量消耗并刺激心肌细胞生长,造成心肌失代偿性肥厚,导致能量缺乏状态加重。心肌能量代谢紊乱在充血性心衰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左卡尼汀是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内,尤其是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后的囊袋并发症,寻找其原因,探讨处理对策,以减少其发生率。方法系统性回顾总结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26年中1368例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囊袋并发症。结果1368例中,囊袋积血80例,发生率5.8%,抽吸或切开27例(2.0%),囊袋积血与高龄、营养状况差、术前未停用抗凝药物、血小板低、分离制作囊袋术中解剖层次不对及操作不细致等因素有关,而与起搏器重量、起搏器类型等无明显关系;及时发现,延长压迫时间,根据情况抽吸积血往往奏效,个别需切开引流。囊袋破溃6例,发生率0.4%,囊袋破溃主要与起搏器重量较大、囊袋深浅和(或)位置和(或)大小与起搏器不匹配、多余的电极导线盘绕有张力和(或)在起搏器浅面等有关,个别与排斥有关。囊袋感染3例,发生率0.2%,均为囊袋破溃后起搏器外露继发感染;局部彻底清创消毒后囊袋易位,配合全身抗感染、加强营养等处理部分病例有效,最终解决感染问题需电极导线拔除。结论囊袋并发症与患者体质有关,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操作不细致、术后压迫或处理不当等也会增加囊袋并发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操作,及时发现并恰当处理,囊袋并发症可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iR-129-5p靶向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甲状腺髓样细胞MZ-CRC-1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机制。方法 建立抗辐射细胞株MZ-CRC-1/R;克隆形成实验分析细胞存活分数;qRT-qPCR检测miR-129-5p在MZ-CRC-1和MZ-CRC-1/R细胞中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双荧光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9-5p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之间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HMGB1和p-AKt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MZ-CRC-1细胞相比,MZ-CRC-1/R细胞的细胞存活分数显著提高(t=3.038、4.330、4.885、4.568,P<0.05);细胞活力增加(t=3.637、7.734、11.896、14.522,P<0.05);与MZ-CRC-1细胞(1.00±0.06)相比,miR-129-5p在MZ-CRC-1/R细胞中的表达(0.26±0.03)显著降低(t=19.107,P<0.05);与miR-NC-inhibitor组细胞相比,miR-129-5p-inhibitor组细胞的细胞活力显著增加(t=5.156、6.005、9.649,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t=8.659,P<0.05)。与miR-NC组细胞相比,miR-129-5p mimic组细胞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t=3.118、5.034、6.005、7.488,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t=6.362,P<0.05);过表达miR-129-5p可抑制HMGB1及p-AKt信号通路的表达(t=9.325、10.614,P<0.05);与miR-129-5p inhibitor组细胞相比,miR-129-5p inhibitor+si-HMGB1组细胞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t=6.700,P<0.05);与miR-129-5p mimic组细胞相比,miR-129-5p mimic+si-HMGB1组细胞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t=7.073,P<0.05)。结论 miR-129-5p可靶向抑制HMGB1增加甲状腺髓样细胞MZ-CRC-1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20.
开胸手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与传统术后镇痛方法用于开胸手术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36例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多模式镇痛组)于麻醉诱导前10分钟静注曲马多1.5 mg/kg,诱导时开始经静脉舒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PCIA),并于切皮前进行一次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B组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 μg/kg,并于术后开始PCIA.分别于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病人的VAS评分、镇静与舒适状态评分、镇痛药的使用剂量、PCA的按压次数、生命体征及副作用,并记录排气时间、计算PCA按压次数比及舒芬太尼使用量.结果:(1)与B组比较,A组静止及活动状态时的VAS评分、舒芬太尼用量、PCA按压次数明显下降,舒适状态评分明显升高,PCA按压次数比上升(P<0.05);(2)两组病人术后生命体征,镇静评分,排气时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胸闷等副作用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开胸手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的效果优于传统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