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206篇
地球科学   125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991.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沙漠化逆转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4,他引:9  
塔里木河下游是我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开发, 导致320km河道断流、大面积湿地消失、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天然植被全面衰败, 沙漠化程度加重。作者结合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和近3a的实地监测资料, 分析输水前后塔里木河下游典型地区沙漠化程度的变化, 并就生态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沙漠化逆转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生态输水后, 河道附近地下水位大幅度抬升, 植被种类和盖度明显增加, 部分地区沙漠化得到逆转。从实现逆转的沙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看, 在纵横两个方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 在纵向上表现为上游土地沙漠化逆转的强度和范围较下游大; 在横向上, 表现为距输水河道越近变化越明显的特点。考虑到输水影响范围较小, 建议对现行的输水方式和输水规模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992.
艾比湖流域沙尘气候变化趋势及其突变研究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17  
杨青  何清  李红军  雷加强 《中国沙漠》2003,23(5):503-508
通过艾比湖流域5个气象站建站~2001年的观测资料,对艾比湖流域沙尘气候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气温升高,降水增多,但分布不均,沙尘暴、扬沙和大风日数稳定减少,但浮尘日数显著上升,风速分布发生了变化,大风日数的迅速减少还引起蒸发能力的减弱。艾比湖干枯的湖底盐漠面积与该流域沙尘总日数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艾比湖水域的伸缩而引发的荒漠化环境变化是造成该流域沙尘天气的主要因素。对艾比湖流域沙尘气候的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大风、沙尘暴、扬沙日数的减少和浮尘日数的上升是一种突变现象,这种突变与整个西北气候的变化和艾比湖流域沙漠化条件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3.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考证、现场考察与综合分析,1765年5月1日发生在临洮南的一次中强破坏性地震其极震区位于卓尼、康乐交界的洮河连麓盆地附近的柳林、宗石一带,其名称应修改为卓尼-康乐地震,震级约5 1/2~6级,震中烈度可达Ⅷ度,极震区长轴方向大致与该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西段的锅麻滩断裂段东端相吻合。根据野外实地调查,锅麻滩断裂在极震区附近存在新活动的地质地貌现象,出露的断层剖面揭示出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向北倾的正断特征,宏观地貌上沿断裂保留有断层陡坎、冲沟左旋位错等地貌标志。结合该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本次卓尼-康乐地震发生在锅麻滩断裂段与漳县-黄香沟断裂段之间的左阶拉分区,是受区域应力影响引起断裂带在交汇部位与端点处应力集中所致。综合分析认为,锅麻滩断裂带东端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994.
995.
高桩码头岸坡稳定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岸坡稳定是目前比较前沿的研究成果,该方法在获得抗力分项系数的同时,可以得到岸坡土体的应力、位移场、塑性区以及桩基对岸坡稳定的影响。对国内某突堤码头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土体采用与Mohr-Column准则匹配的Drucker-Prager弹塑性准则,首次利用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分析了在桩基影响下的成层土岸坡稳定问题,并给出了抗力分项系数、塑性区和位移场,从而为高桩码头岸坡的稳定性计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本文是在岩石声波测试综合数据处理系统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写成的。该系统以SYC岩石声波仪为前端设备,配接微型计算机和单板机,构成既可在室内也可在野外使用,又能综合分析的积木式测试系统。为用声波法测定岩石和其它固体介质的力学特性的测试技术和理论研究,提供了自动化的设备。本文介绍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基本结构和接口方法选取分析,软件设计分析,测试结果对比等方面。并对应用计算机控制测试设备、实现测试实验自动数据采集和处理提出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997.
京西门头沟南大岭组玄武岩古风化壳及其变质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前人将河北宣化地区中生代地层与京西中生代地层对比,而且地层名称也相同,如杏石口组和南大岭组等。根据宣化于洪寺南大岭组玄武岩顶部粘土风化壳的发现,推断京西南大岭组玄武岩很可能也存在古风化壳。经过野外观察、采样和测试,证实古风化壳及其再沉积粘土岩确实存在,只是因为区域变质作用将粘土岩改观后,难于辨认。   相似文献   
998.
长乐-诏安断裂带是福建沿海的主要活动断裂之一,沿断裂带曾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是福建省陆域上的主要发震构造。中国东部地区破坏性地震的发生与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有密切联系,因此研究长乐-诏安断裂带在晚更新世的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福建省东山县最新发现的长乐-诏安断裂东支东山段剖面的野外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断层下盘地层和断层上断点以上地层中钾长石光释光测年,确定了长乐-诏安断裂带东支东山段的具体活动时间在(34.8±8.3)~(48.0±3.5)ka之间,显示该断裂至晚更新世晚期仍有活动,属晚更新世活动断裂;通过震级(M)与地震断层位错量(D)经验关系拟合法估算,该断裂的最大发震能力为6.5~7.0级地震。该晚更新世活动断裂的确定和最大震级估算,为长乐-诏安断裂带的活动性提供了确切年代学证据,为东山县地区城市安全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偶见种易受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外界威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由于其数据量较少、分析困难,目前对分布特征的研究较少,其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尚待探究。本研究基于2013–2019年海州湾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凤鲚(Coilia mystus)、红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和虻鲉(Erisphex pottii)3种海州湾偶见种资源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比较了广义可加模型(GAM)和随机森林(RF)模型对其资源分布的拟合效果,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水深是影响春、秋季凤鲚和红狼牙虾虎鱼资源分布的最显著因子,而底层水温仅在秋季是影响虻鲉资源分布的最重要环境因子。凤鲚分布模型的方差解释率最高,其次为红狼牙虾虎鱼,虻鲉模型方差解释率最低。凤鲚、红狼牙虾虎鱼和虻鲉分布模型在春季方差解释率均低于秋季。交叉验证表明,3个物种预测结果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在0.70~0.85之间,仅秋季凤鲚的AUC值达到0.9;同时GAM预测结果的AUC值均大于RF模型,表明对于偶见种而言,GAM的预测性能优于RF模型。本研究为...  相似文献   
1000.
运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和有限元方法(FEM)对砌体结构进行震动分析。建模中将砌体结构的砖、柱、过梁以及楼板等视为独立的弹性体分别作有限元划分,弹性体之间运动由接触界面的张开、闭合和滑动控制来实现,通过防止弹性体间的侵入来校正弹性块体系统的位移与应变最小二乘拟合结果。弹性块体间滑动采用库仑摩尔定律控制砂浆的作用与失效,输入相当于地震烈度Ⅸ度的加速度峰值的迁安波对砌体结构模型进行震力分析,研究相应震动过程。算例表明,DDA和FEM组合的方法能很好地模拟砌体结构受地震作用的动力响应过程。在较大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首先从底层开始开裂破坏并导致结构倒塌,与农村砌体结构震害现象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