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2篇
地球科学   10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前兆定点形变观测数据噪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物理研究表明,可以构造或选择合适的统计模型模拟观测噪声,从而了解噪声特性,获得噪声谱及其含量.对吉林省5个台站的倾斜观测共18个测项产出的时间序列进行噪声分析,结果表明,长期观测噪声可用带通噪声和随机游走噪声的组合模型模拟,短时间观测噪声可用谱指数介于-1至-2的幂律噪声模型模拟.该结论对定点形变观测噪声的认识、噪声源的研究以及地壳构造信息的提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2.
塔吉冈铜多金属矿位于南羌塘地块的南缘,是认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理想窗口.以塔吉冈铜多金属矿区内出露的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原位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塔吉冈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120~118 Ma),岩石地球化学具有高SiO2、高碱(Na2O+...  相似文献   
53.
王雨  陈文化  王锦华 《岩土力学》2016,37(3):819-826
隧道开挖会降低邻近桩基承载力,如何更为合理评价桩基水平附加响应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和三折线弹塑性荷载传递模型,采用两阶段分析法,并考虑侧向土体作用及地基土层的非均质特性,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单桩水平反应简化分析方法。通过与Winkler地基梁法及边界元法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结合对单桩水平反应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参数分析,通过各因素相应的修正系数来对基准工况中单桩最大水平反应进行修正,得到计算工况中单桩的最大水平位移和最大弯矩。分析结果表明,桩基水平位移计算时可忽略侧向土体作用,而弯矩计算时应予以考虑;桩基计算工况的最大水平位移 最大弯矩 与平均地层损失比 呈现线性关系,而与隧道半径R、隧道轴线深度H、桩距隧道中心线距离x及桩身柔度系数 均呈现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4.
T213L31全球模式的云和对流参数化方案改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业务中期数值预报模式T213对中雨最级以上的降水预报空报比较明显的问题,文中对此模式预报的降水进行了诊断分析.发现T213模式预报的总降水分布主要是由可分辨尺度降水决定的,且在降水偏多最明显的地区,可分辨尺度的降水即超过或达到了观测的总降水,表明降水空报的主要原因在于可分辨尺度降水偏多.可分辨尺度降水偏多的可能原因有:土壤湿度初始化、云变量的初始化和直接产生降水的云与对流参数化方案存在一定的缺陷.鉴于前两者是目前国际上的难点,文中针对第3个方面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相应的改进.包括在对流方案之前增加一次云方案的调用;对流参数化办案的闭合由"动力型"改为对流有效化能调整闭合;更复杂的对流触发机制;改进冰沉降和降水通量计算.改进的主要目的是使对流参数化方案更活跃,从而减少格点尺度对流的发生.采用改进的方案,进行了敏感性试验和2005年夏季的连续滚动同化预报试验,并与中国区域400个标准站的降水观测和GPCP的全球降水观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案无论是对中国区域还是全球夏季平均的降水分布预报都好于业务,但四川省和赤道东太平洋降水偏多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国区域的降水统计检验还表明,除小雨外,其他量级在大部分时效七降水的Ts评分增加,预报偏差降低.  相似文献   
55.
两次冰雹过程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雨曾  魏新尧 《气象》1981,7(8):37-39
冰雹是我国许多地方经常出现的一种自然灾害,它对农业、交通、城市建筑等方面都可能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我国人民一直很重视冰雹的研究。 冰雹的大小和形状影响着冰雹的末速,冰雹愈大,末速度愈大,造成的危害也愈大。冰雹的大小、形状和它的核心——冰雹胚胎,是雹云分类的重要参数,因此,对冰雹大小、形状及雹胚的观测了解,有利于探讨冰雹生长机制及人工防雹效果的检验。 本文是通过1980年7月20日和8月22日在河北万全郭磊庄地区两次降雹的观测结果进行初步的冰雹分析。  相似文献   
56.
满城冰雹微结构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雨曾  陈越华 《气象学报》1994,52(4):460-469
根据河北满城1986—1990年4000多个冰雹样品和843个冰雹切片的观测资料,对冰雹微结构特征(即冰雹胚胎、层次、冰晶和气泡)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推论出冰雹生长(即环境温度和海拔高度)的情况。  相似文献   
57.
综合识别冰雹云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郁青  王雨曾 《气象》1995,21(7):26-28
通过多因子综合识别法对满城1986-1988年103个强对流云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了河北满城及周围地区雷达识别冰雹去的综合指标。使用该综合指标对历史冰雹云和雷雨去资料进行拟合,对冰雹去的识别成功率达95%。  相似文献   
58.
王雨  傅云飞  刘国胜 《气象学报》2006,64(4):443-452
根据TRMMTMI的探测特点,结合微波辐射传输模式,研究了针对副热带地区非降水云液态水路径的TMI反演方案,并对反演方案进行了间接检验。首先,利用微波辐射传输模式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了在副热带地区,相应TMI各通道的微波亮温对非降水云液态水路径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37.0GHz和85.5GHz的水平极化通道探测结果对非降水云液态水路径的响应更为敏感;随后,利用模式分析了TMI各单一通道反演的非降水云液态水路径与理论值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利用37.0GHz和85.5GHz的水平极化通道亮温联合反演非降水云液态水路径的方案;最后,利用TMI的探测结果,采用该反演方案对无云区、非降水云区以及台风降水云区进行了反演计算。结果表明,无云区的液态水路径在-1—1g/m2之间,且平均值为10-5量级;非降水云的液态水路径变化范围在0—500g/m2之间,且其水平分布与TRMM的可见光通道0.64μm探测的云分布一致;在台风降水云个例中,随着台风的成熟,高液态水路径的面积比初始阶段增多,且当地表降水率小于5mm/h时,云中液态水路径随地表降水率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59.
纳茸矿区位于南羌塘南缘东段,是认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理想窗口.以纳茸矿区内出露的石英闪长玢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锆石原位Hf同位素及全岩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纳茸矿区石英闪长玢岩形成于晚侏罗世(158~155 Ma),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高Sr(178×10-6~1 086×10-6)含量以及高Sr/Y(15~82)和(La/Yb)N(17~34)比值,亏损重稀土元素(如Yb=1.05×10-6~1.45×10-6,Y=10.50×10-6~14.78×10-6),整体呈现出与埃达克质岩石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石英闪长玢岩样品低MgO、Cr、Ni,高Th和Th/U,锆石εHf(t)值在-1.7~4.3之间,(87Sr/86Sr)i比值为0.705 93~0.706 81,εNd(t)值在-2.67~-0.49之间.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指示其是俯冲背景下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将本文研究结果与南羌塘中西段的同期岩浆作用相结合,表明班公湖?怒江洋向北俯冲至羌塘地体之下,在晚侏罗世形成了超过1 200 km的近东西向岩浆弧.纳茸矿区与多龙矿集区内成矿岩体具有相似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锆石微量元素具有高Ce/Ce*、Eu/Eu*比值,全岩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Sr/Y、V/Sc比值,显示纳茸矿区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60.
微波成像仪通道对降水云参数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雨  傅云飞 《气象学报》2010,68(3):315-324
由于降水云类型和结构等的差异,将导致微波信号出现不同的响应,因此基于星载微波仪器观测结果对降水云参数进行反演仍是目前国际上的难题之一。为了解层云和对流云等两类降水云的TMI微波信号特点,本文以相应的结构模型为基础,利用微波辐射传输模式MWRT分别模拟了不同下垫面和降水云参数条件下的TMI各通道微波亮温,并分析了各种组合通道信号,包括反映发射信息的极化差D(洋面)及反映散射信息的高频极化校正亮温PCT85(洋面)和高低频率垂直极化差VFD(陆面)的变化情况,以此从理论上探讨可能的降水反演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洋面,D和PCT85均随降水率的升高而减小,其中D_(10)和PCT85都能很好地反映降水率的变化,但分别受地表状况和云体性质(冻结层高度和霰粒大小)的影响较大;D_(19)和D_(37)虽然对下垫面状况和冻结层高度都不甚敏感,但随降水率的增加,存在极化丧失现象,因此不适合反演降水。在陆面,较高频取85 GHz的VFD与降水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随降水率的增长而增大,其中VFD37-85受地表状况影响最小,但受云体性质影响较大;37 GHz对液态水变化敏感,其发射效应易混淆散射信号,故较高频取37 GHz的VFD10-37和VFD19-37不适合研究降水与微波信号之间的关系;层云与对流云存在有无霰粒的差异,会对微波散射性质造成影响,导致PCT85和VED对层云降水率的响应要高于对流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