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3篇
  免费   413篇
  国内免费   673篇
地球科学   347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0篇
  1974年   3篇
  1966年   5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地基沉降和垃圾堆体沉降受到的影响因素多,现行规范的计算方法直接采用与实际相差较大,为减少不均匀沉降对垃圾防渗层的影响、准确确定垃圾储量和保证垃圾堆体的稳定,开展垃圾填埋场沉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垃圾填埋场沉降变形包括地基沉降和垃圾堆体沉降,垃圾堆体沉降又分为主沉降和次沉降,主沉降完成时间短于次沉降。通过对陕西省宝鸡市垃圾填埋场地基土进行沉降计算,最大沉降差超过100 mm,对垃圾防渗层不利影响较大;而对垃圾堆体沉降计算,修正后的计算值与沉降观测值非常接近。考虑不同地区地层差异和垃圾成分差异,积累沉降观测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厦门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的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是著名的国际港口旅游风景城市。厦门的发展与海洋密切相关,“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城市沿海域周边布局。市域面积1699平方千米,常驻人口约353万;海域面积约390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93.
碳酸盐岩颗粒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油气储集体。综合野外露头剖面、岩心、测井、录井及薄片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中寒武统张夏组颗粒滩沉积特征、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张夏组碳酸盐岩颗粒滩沉积广泛发育,以鲕粒滩为典型代表的颗粒滩沉积占绝对优势;颗粒滩岩性主要为颗粒石灰岩、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3种,颗粒类型主要有鲕粒、生屑、砾屑和砂屑等;颗粒滩纵向上通常表现为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序列,多期旋回垂向叠置,形成相当厚度规模的颗粒滩沉积。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认为研究区颗粒滩发育特征及平面展布规律受海平面相对变化、基底古地貌及构造活动综合控制,尤其是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寒武纪近北东向裂陷槽的发育,对张夏组台地边缘带鲕粒滩发育及分布的控制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4.
污泥浓度对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生物沥浸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硫酸亚铁盐为能源物质,采用9K液体培养基培养,继以9K固体培养基平板接种法直接从污泥中分离出一株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T.f)菌株.利用该菌株作为沥滤微生物,对5种不同浓度的城市污泥中重金属进行生物沥浸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沥浸的污泥浓度宜控制在2%(w/w),沥滤12 d后,污泥中Zn、Cu、Pb、Cr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9.57%,94.97%,36.95%,43.40%.  相似文献   
95.
基于长期不透水面和MODIS地表温度数据,分析2000—2015年中国城市群扩张及热岛效应时空演变,进而综合采用冗余分析(RDA)、线性回归分析和变异分配分析(VPA)等方法,揭示城市群城市热岛效应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城市群内建成区面积快速扩张,不透水面比例从2000年2.08%增长到2015年5.33%,且主要集中于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城市群;2000—2015年,夏季热岛分布较广,且白天强度高于夜晚。东部以及大部分北部城市群如哈长城市群等,降温强度较大,但其夜晚热岛效应在不同程度增强。冬季夜晚比白天热岛分布广、强度高,北方、西北、东部等地区夜晚热岛效应也在增强;自然环境因素显著影响城市群热岛强度,降水对夏季夜晚热岛强度起显著负贡献(22%),纬度越高,冬季夜晚热岛强度也越高。人为因素显著影响夜晚热岛分布和城市群内热岛强度的平衡,城市植被覆盖显著减少夜晚城市群内热岛分布,灯光强度对夏季夜晚热岛强度起显著负贡献(24%),对热岛比例起显著正贡献(27%),人口密度对夏季夜晚热岛强度起显著负贡献(31%);自然环境因素对热岛强度的贡献占主导,而人为干扰因素对热岛比例的贡献占主导。  相似文献   
96.
夏斌  林清茶  张玉泉 《地质学报》2006,80(8):1189-1196
青藏高原东部新生代钾质碱性系列的岩石,包括深成岩、火山岩和煌斑岩,在时空上具有一致性,岩石化学成分均富碱、高钾、K2O/Na2O比值远大于1,高度富集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HFSE),及物质来源于富集地幔源区的Sr、Nd、Pb同位素组成等,均显示钾质碱性系列的岩石特有的特征,其形成与印度和欧亚两大陆碰撞,导致青藏高原北、东部在40Ma左右出现的大型走滑拉分带,致使地壳变薄以及地幔上拱的构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97.
以皖北矿区为例,分析测试了不同含水层(松散、煤系、太灰、奥灰)中的6种重金属元素(Cd、Cr、Cu、Zn、Pb、Ni),对其含量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在不同含水层含量大小次序各不一样,从整体来看,研究区地下水中所测重金属含量依次为NiZnPbCuCdCr,与太灰水一致;整体地下水中Cr、Cu和Zn均未超过(GB/T14848—93)中Ⅲ类水质标准,Cd、Pb和Ni有部分水样超过标准限值。化学致癌物Cd和Cr在各含水层所致健康危害风险值数量级在10-6~10-4 a-1,Cr健康风险值在各含水层中均大于Cd,Cr在煤系含水层危害风险值(1.29×10-4 a-1)已超过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最大可接受风险(1×10-4 a-1),为研究区首要的环境健康风险管理控制指标。化学非致癌物Cu、Zn、Pb、Ni四种重金属健康危害风险值较小,数量级在10–11~10-8 a-1,Pb和Ni健康危害风险值相对较高,也应引起重视。各含水层总的健康风险值大小次序为:煤系太灰奥灰松散,前三者已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5×10-5 a-1)最大可接受风险,其中煤系含水层总的健康风险值为1.46×10-4 a-1,已超过USEPA(1×10-4 a-1)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对矿区深层地下水开展重金属含量分析和健康风险评价,可为地下水水资源的开采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土遗址保护是目前国内外文物保护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关于土遗址的病害量化,各病害间的关联程度以及土遗址的危险性评价却少有研究。通过对青海省湟中明长城的17个单体建筑-烽火台的现场调查,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坍塌体积、掏蚀体积、冲沟体积、裂隙长度、洞穴体积、片状剥离面积、生物破坏面积7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及关联性,并建立土遗址单体的危险性评价模型进而对其进行危险性评价,最终确定各单体建筑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99.
在区域变质岩中,普遍发育着定向裂隙构造,本文称这些构造为变质裂隙,它们是变质作用中在很大定向压力作用下形成的。由于这些裂隙往往是变质岩石的基础构造。并对一些矿床、矿体的形成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研究这些裂隙构造分布和产状的规律,对找矿包括寻找和预测隐伏矿具有一定的指导和指示意义。本文试图对这方面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0.
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的三维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坤林  朱大勇  许强  杨扬 《岩土力学》2010,31(10):3319-3323
以滑面正应力修正模式的三维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为基础,建立了确定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的三维反分析模型。先对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调查评估,确定滑坡的安全系数与三维滑面的几何尺寸;然后,通过对滑面正应力进行合理假定与修正,建立了平衡方程,以强度参数为未知数,利用数学方法并结合试验、经验等手段求解出抗剪强度参数。该模型克服了二维反分析将会高估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参数的缺陷,而且计算过程简单,易于编程实现。两个简单算例表明,三维反分析模型可以考虑三维滑体的空间效应,得到的抗剪强度参数更真实、更符合实际情况,为滑坡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