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7篇
地球科学   1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北黄海獐子岛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9年8月-2010年6月在北黄海獐子岛海域4个季度航次调查的大型底栖动物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4个航次共采集了211种底栖动物,调查海域主要优势种为薄索足蛤(Thyasira tokunagai)、斑角吻沙蚕(Goniada maculata)、紫蛇尾(Ophiopholis mirabilis)、博氏双眼钩虾(Ampelisca bocki)和短角双眼钩虾(Ampelisca brevicornis),各季节的优势种组成有明显变化;运用聚类分析和MDS研究了其群落结构,将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分为3个群落,即,群落I--位于调查区北部的美原双眼钩虾(Ampelisca miharaensis)-短角双眼钩虾(Ampelisca brevicornis)-斑角吻沙蚕群落,群落II--位于獐子岛邻近的紫蛇尾(Ophiopholis mirabilis)-日本倍棘蛇尾群落(Amphioplus japonicus),群落III--位于南部区域的薄索足蛤-浅水萨氏真蛇尾(Ophiura sarsii vadicola)群落,各群落有一定的季节变化;运用ABC曲线分析了4个季节群落受扰动情况,表明该海域环境良好,受扰动较小,夏季受扰动略大于其它季节。  相似文献   
42.
利用DNA序列测定技术测定了真虾下目7科8个种的线粒体16S rDNA部分序列,与从GenBank检索得到的12个相关种的16S rDNA部分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及16S rDNA在真虾类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比对序列长353bp,其中变异位点221个、简约信息位点180个。碱基转换替代速度比颊换替代速度慢。以螯虾下目的Austropotamobius pallipes为外群构建了这20种真虾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支图,结果展示:(1)长臂虾科隐虾亚科的Awhistus custos远离长臂虾亚科分支。而且它的16S rDNA序列在Genbank中,首先与六足纲(Hexapoda)的昆虫比对上。(2)长臂虾科长臂虾亚科的两个近缘属Palaemon和Palaemonetes问的4个种混合相聚,说明传统形态分类中以大颚有无触须作为这两个属的属级形态鉴定特征尚需进一步审定。(3)鼓虾总科藻虾科的Exhippolysmata ensirostris与褐虾总科褐虾科的Crangon affinis处在同一分支,而没与鼓虾科的种类形成姐妹群。研究结果表明,16S rDNA片段的序列很适合研究真虾类的属间系统发育关系,而在研究属上高级阶元或种下阶元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时较不敏感,因其变异对于种级水平显得过于保守,而对于科级以上阶元又显得太快。  相似文献   
43.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12 species of genus Periclimenes, subfamily Pontoniinae, collected from Hainan Island, South China Sea, by the Joint Chinese-German Marine Biology Expeditions, in which, Periclimenes consobrinus and P. tenuipes are new records from Chinese waters, and Periclimenes amymone, P. holthuisi, P. soror, and P. toloensis are record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Hainan Island.  相似文献   
44.
山东半岛镆铘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于2007年1月至2007年10月间冬、春、夏、秋4个季度月,对位于山东荣成的镆铘岛潮间带的高潮带、中潮带和低潮带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生态调查,根据所获得的样品,对该潮间带不同潮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平均密度、平均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本次调查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92种,其中多毛类环节动物11科22种,软体动物17科28种,甲壳动物18科33种,棘皮动物2科2种,扁形动物1种,腔肠动物2种,鱼类3种;平均栖息密度为329.67个/m2,软体动物贡献最大,其次为甲壳动物;平均生物量为81.74 g/m2,软体动物贡献最大,其次为多毛类环节动物.镆铘岛潮间带多样性指数H'垂直变化规律为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季节变化规律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  相似文献   
45.
The ampharetid genus Lysippe Malmgren, 1866 i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Chinese waters. The identification was based on material deposited in the Marine Biological Museu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Qingdao). A new species, Lysippe trichobranchia sp. nov. is described. The new species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shallow waters of the Bohai Gulf, the Yellow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 at depths of 10-40 m.  相似文献   
46.
We reviewed ampharetid genus Anobothrus Levinsen, 1884 in China seas based upon material deposited in the Marine Biological Museu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Qingdao). The genus includes A. glandularis (Hartmann-Schröder, 1965), A. gracilis (Malmgren, 1866), A. mironovi Jirkov, 2008 and A. nataliae (Jirkov, 2008). A. glandularis and A. mironovi are record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ese waters. A key to Chinese species of Anobothrus is given.  相似文献   
47.
Five galatheid squat lobster species belonging to four genera of two galatheid families a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Chinese waters, namely Lauriea simulata Macpherson and Robainas- Barcia, 2013, Phylladiorhynchus ikedai (Miyake and Baba, 1965), Phylladiorhynchus integrirostris (Dana, 1852), Babamunida sp., and Raymunida elegantissima (de Man, 1902). The genera Lauriea Baba, 1971 and Babamunida Cabezas, Macpherson, and Machordom, 2008 have not previously been recorded from Chinese waters.  相似文献   
48.
杨梅  李新正 《海洋科学》2017,41(6):126-133
深海热液口及其生物群落自1977年发现以来,受到海洋生物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伴随深海调查技术的进步,大量热液生物群落相继被发现,并在生物地理学、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目前,受采样不足及分类学研究的限制,针对深海热液口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多集中于大型底栖生物。本文拟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综述,以期加深对深海热液口大型底栖生物的物种分布模式、扩散途径及群体连通性的认识,为深海热液口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49.
根据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4个季度月(夏、秋、冬、春季),对位于石岛大鱼岛村潮间带的高潮区(SD1站)、中潮区(SD2站)和低潮区(SD3站)所设的3个站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生态调查并分析所获得的资料,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H’)、物种丰富度指数(D)和物种均匀度指数(J)分析该潮间带不同潮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石岛大鱼岛村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栖息密度、总平均生物量和总种数分别为397.7个/m2,99.874 g/m2和68种。3个潮带的平均密度(D)、平均生物量(B)和种数(S)的季节变化分别为:D冬季>D夏季>D秋季>D春季,B夏季>B冬季>B秋季>B春季,S冬季>S夏季>S秋季>S春季。多样性指数H’值大小顺序为低潮区>高潮区>中潮区,D值大小顺序为低潮区>中潮区>高潮区,J值大小顺序为高潮区>低潮区>中潮区;大鱼岛村潮间带物种多样性指数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发现了采集于南海北部湾和琼州海峡的一个海绵新记录种,白银拟族海绵。该种是丛生薄管状,具有很多分叉的树枝状结构,同一根独立的管粗细均匀。标本在酒精中的颜色为淡褐色,出水口处颜色稍浅。海绵坚硬且脆度大,一层大二辐骨针在海绵表面构成致密的骨架结构,有少量骨针的辐会伸出表面。骨针分为三类:大二辐骨针和小二辐骨针;成对辐与无对生辐长度及形态差异非常明显的四种羽状三辐骨针;基辐与顶辐差异不明显且均与三辐骨针的辐相似的四辐骨针,这三种骨针按照固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构成骨架结构。水沟系是双沟型。领细胞室没有关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