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球科学   1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宋伟 《河南地质》2010,(7):33-33
为维护博爱县正常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和安全稳定的社会大局,该县国土、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近期先后两次组织力量,关闭了10多处非法采矿点。  相似文献   
62.
63.
2月25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盛国民带领省厅办公室、耕保处和执法处等处室的负责同志,到淅川县就移土培肥项目和土地整治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盛国民一行深入淅川县老城镇石家沟村移土培肥项目整治区工程施工现场进行了实地察看,现场听取了县、乡两级的情况介绍和工作汇报,对淅川县移土培肥工程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如何做好移土培肥项目和土地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64.
本刊讯 日前,为了便于地质资料的保管和使用,避免地质资料的损毁和丢失,经永城市政府同意,永城地矿局决定设立地质资料馆,统一对全市地质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馆藏,对矿山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通过建立地质资料馆,将全市地质资料集中管理,更好地保障地质资料的历史完整性,对于进一步为矿业权人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深入开展地质工作研究和开发地质资料新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正>在日前谢幕的中国玉雕品牌博览海派玉雕艺术大展暨第七届中国玉石雕神工奖评选中,南阳市六件玉雕作品获得金奖。中国玉石雕神工奖已连续举办7届。作为玉雕的重要展示平台,神工奖立足上海,辐射全国,业已成为具有风向标意义的知名奖项和业界盛事。本届共有1200多件玉雕作品参评,最终仅评出65件金奖作品。其中,6件南阳玉雕作品获得金奖,分别为和田玉《福洒人间》(作者吴元全)、独山玉《论道》(作者张鹏)、独山玉《国色天香》(作者  相似文献   
66.
2009年,南阳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基层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纳入各县(市、区)政府国土资源工作目标考核体系,要求全市75%的基层国土资源所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基层国土所的规范化建设工作受到了各级政府和国土部门的高度重视。2009年,  相似文献   
67.
日前,焦作市出台非煤矿山整合方案,该市将重点对全市22个非煤矿区进行整合。整合后,重点矿区内的133家采矿权将减少到94家。  相似文献   
68.
本文重新诠释了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内涵,并建立一个新的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以此完善和发展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论文选用多因素综合评价公式测算了常熟市与泰和县的农业资源利用生产率,运用包络分析法(DEA)计算了常熟市与泰和县的粮食生产配置效率。研究表明:①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分解为农业资源利用生产率和生产配置效率两部分,生产配置效率又可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②常熟市与泰和县的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分值分别为0.967和0.984,农业资源利用生产率评价分值分别为0.953和0.922,生产配置效率分别为0.684和0.733;③常熟市粮食生产配置效率略低于泰和县,主要原因是常熟市粮食生产资源投入的冗余度(劳动、化肥、资本投入的冗余度分别为28.36%、23.45%和20.48%)高于泰和县(劳动、化肥、资本投入的冗余度分别为8.84%、8.83%和10.58%);④农业资源利用生产率的高低并不总与生产配置效率一致,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应能兼顾这两者。  相似文献   
69.
近日,南阳市恐龙蛋保护管理工作传来好消息:2009年河南省两权价款项目《河南省内乡—西峡—淅川一带残剩恐龙化石点抢救性发掘研究与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过一个多月的初步发掘,在淅川县盛湾镇、滔河乡及大石桥乡都发现了成窝的恐龙蛋化石,且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已发掘出来的恐龙蛋已妥善保管,进一步发掘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70.
冬季中国东部与北极之间近地面温度变化的年际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425站气温资料,借助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1956~2015年冬季北极及中高纬度近地面温度、西伯利亚高压的变化特征以及两者与中国东部气温直接和间接的年际联系。为此定义了3个西伯利亚高压指数,即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强度指数(SHCI)、西伯利亚高压面积指数(SHA)和西伯利亚高压东边界指数(SHEB)。结果表明:从1998年开始冬季巴伦支海、喀拉海迅速增温,并在年际尺度上与中国东部气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北极近地面温度与中国东部气温的直接联系。同时,西伯利亚高压的3个指数也与北极地区近地面温度和中国东部气温有较好的年际关系,体现了西伯利亚高压是联系北极和东亚气候的桥梁,当北极近地面温度升高(降低)时,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强度增强(减弱),面积扩大(缩小),东边界东伸(西退),中国东部气温降低(升高),即北极近地面温度(西伯利亚高压)与中国东部气温的间接(直接)联系。最后,讨论了北极近地面温度变化影响中国东部气温的可能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