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地球科学   7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杭州湾——舟山渔场秋季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1995年9月在杭州湾和长江口至舟山海区进行了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现场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水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22.68±63.33)×104个/dm3;平均叶绿素a浓度为2.80±3.46μg/dm3,小于20μm的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细胞对叶绿素a的贡献占71%;平均初级生产力(C)为692.5±1192.4mg/(m2·d),小于20μm的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细胞对总生产力的贡献占68%.河口区悬浮物质浓度高,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受光的限制,各项生物参数与真光层深度紧密相关.生物锋区位于真光层深度10~20m、盐度26~32的长江冲淡水稀释区.同时探讨了浮游植物细胞活性(R)与光合作用同化数(AN)、叶绿素a与初级生产力、叶绿素a与海面光谱反射率的相互关系,为海洋水色遥感在初级生产力的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南海北部初级生产力遥感反演及其环境调控机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VGPM模式对南海北部海域初级生产力进行反演,通过SeaWiFS和AVHRR提供的Chl a,K490,PAR和SST等遥感数据产品计算得到了模式所需的各项参数,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模式进行了修订和误差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演计算获得了南海北部海域7 a平均(1998~2004年)初级生产力逐月分布图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初级生产力(C)分布趋势为由沿岸带向陆架以及外海逐渐降低,其中沿岸带区高于400 mg/(m2·d),外海区大致在100~300 mg/(m2·d);初级生产力水平冬季最高[平均为608 mg/(m2·d)]、夏季最低[平均为292 mg/(m2·d)],春、秋季基本持平.控制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的因子主要有营养盐、温度、光照,其中又以季风和环流驱动下的营养盐变化对初级生产力的调控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3.
杭州湾——舟山渔场秋季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5年 9月在杭州湾和长江口至舟山海区进行了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现场观测研究 .结果表明 ,表层水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2 2 6 8± 6 3 33)× 1 0 4个 /dm3;平均叶绿素a浓度为 2 80± 3 46 μg/dm3,小于 2 0μm的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细胞对叶绿素a的贡献占 71 % ;平均初级生产力 (C)为6 92 5± 1 1 92 4mg/ (m2 ·d) ,小于 2 0 μm的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细胞对总生产力的贡献占 6 8% .河口区悬浮物质浓度高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受光的限制 ,各项生物参数与真光层深度紧密相关 .生物锋区位于真光层深度 1 0~ 2 0m、盐度 2 6~ 32的长江冲淡水稀释区 .同时探讨了浮游植物细胞活性 (R)与光合作用同化数 (AN)、叶绿素a与初级生产力、叶绿素a与海面光谱反射率的相互关系 ,为海洋水色遥感在初级生产力的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叶绿素α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89年4月至1990年1月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生态基线调查资料,对叶绿素α和初级生产力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域潮流急,潮差大,营养盐丰富,悬浮泥沙含量高,且叶绿素α含量比较低。 光合作用同化数随季节而异,平均值为3.07mgC·mgchla~(-1)·h~(-1)。水域现场初级生产力主要受光和水体强烈混合的限制,平均值仅为27·00mgC·m~(-2)·d~(-1)。而季节变化明显,夏季初级生产力为60.14mgC·m~(-2)·d~(-1),高于秋、春两季,冬季最低,仅为2.31mgC·m~(-2)·d~(-1)。  相似文献   
65.
象山港微微型光能自养生物丰度与分布及其环境制约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1992年2月和8月作者在浙江象山港对海洋微微型光能自养原核生物——蓝细菌Synechococcus和微微型光能自养真核生物的丰度与分布、环境制约、时空变化及蓝细菌种群的表观增长率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类微微型光能自养生物的细胞丰度均为夏季(蓝细菌丰度平均为3.29×103cell/cm3,真核生物平均为1.61×103cell/cm3)高于冬季(蓝细菌平均丰度为1.23×103cell/cm3,真核生物为0.37×103cell/cm3).冬季蓝细菌丰度港口部低于港中、顶部,而真核生物丰度的空间分布则相反;夏季两类生物细胞丰度在港口部与港中、顶部相近.周日连续观测表明,细胞丰度的周日变化与潮汐和悬浮体浓度明显相关.表观增长率夏季高于冬季.实验表明,水温、悬浮体浓度和光的可利用率是制约这两类微微型光能自养生物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6.
渤、黄、东海初级生产力和潜在渔业生产量的评估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1984年8月、11月和1985年2月、5月,笔者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即28°~34°N、127°E以西海域进行了初级生产力及其有关环境要素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现存量、生产力和生理活性均为春、夏两季高,秋、冬依次降低.春、夏两季高值区多出现在跃层附近和水团交汇处;秋、冬两季由于水体的强列混合,各要素分布趋于均匀.真光带叶绿素a平均值四季均为沿岸水>陆架混合变性水>台湾暖流及黑潮水.初级生产力春季沿岸水最高,陆架变性水和台湾暖流水相当;夏季陆架变性水>台湾暖流水>沿岸水;秋、冬则为台湾暖流水>陆架变性水>沿岸水.文章还评估了年有机碳生产量,并结合同期调查的渤海和黄海北部的结果,评估了渤、黄、东海的年初级生产量和潜在渔业生产量.3个海区总年有机碳生产量约为198.9×106t,总潜在鱼类生产量约为5.4×106t.  相似文献   
67.
浙江海岛邻近海域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990年春、秋季进行的浙江海岛海域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观测资料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均高于秋季。其空间分布基本上为浙南海区高于浙北海区高于浙中海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高于中层和底层。测区光强是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主控因子。在离岸较远的南麂列岛、台州列岛、中街山列岛和马鞍列岛等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均高于受混浊水控制的近岸海岛海域。  相似文献   
68.
69.
2004年夏季中国南海北部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报道了2004年夏季南海北部18个大面测站浮游植物的调查结果。应用Utermhl方法初步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74属159种,平均细胞丰度为(115.05±438.89)×103个/L(n=91),其中硅藻在物种丰富度和细胞丰度上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甲藻。主要优势种为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delicatissima、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curvisetus、皇冠角毛藻Chaetocerosdiadema、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dentatum和冰河拟星杆藻Asterionellopsisglacialis。调查区浮游植物表层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从沿岸向外海迅速减少,高值区分布在广东沿岸和珠江口附近海域。同1999年同期资料相比,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增加1倍,但平面分布趋势相同。调查区浮游植物垂直分布总体特征是由水体表层到底层,细胞丰度逐渐减少。细胞丰度密集区位于水体表层,但是只有S2断面出现了次表层最大值现象,其垂直剖面分布同叶绿素a、铵盐、溶解氧以及盐度密切相关。整个调查区浮游植物的多样性程度是低的。  相似文献   
70.
象山港潮滩底栖微型藻类现存量的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修仁  刘子琳 《海洋学报》1999,21(3):98-105
作者于1992年2,5,6,8和10月在象山港湖头渡,5月和6月在大佳河,西沪港和横山4条断面潮滩进行了底栖微型藻现存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潮滩表层叶绿素a浓度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区域性和时间变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