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8篇
地球科学   1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欧龙布鲁克微陆块具典型的基底与盖层二元结构,基底自下而上由德令哈杂岩、达肯大坂岩群和万洞沟群三个岩石-构造单元组成。应用LA-ICP-MS测定了德令哈杂岩中的莫河花岗岩体的27个颗锆石的U-Pb同位素成分,其中26颗锆石发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成因铅同位素丢失,其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2470 19/-18Ma。应用LA-MC-ICP-MS测定了25颗锆石的Hf同位素成分,其中岩浆结晶成因的23颗锆石的Hf(2470Ma)=0.28129~0.28140,平均值0.28134±0.00003;ε_(Hf)值的变化范围2.94~6.95,加权平均值4.58 0.54/-0.76,长英质地壳存留年龄T_(DM)~C=2.54~2.75Ga,加权平均值2.66 0.04/-0.02Ga。以上数据将该花岗岩的形成年龄约束在2470Ma,其岩浆来源于地幔物质的部分熔融,指示欧龙布鲁克微陆块在~2.5Ga的地壳增生事件。  相似文献   
62.
孙敏  戴建华 《气象》2019,45(11):1501-1516
利用对流许可尺度集合预报系统,针对2015年4月28日夜间移动到江苏南部和上海地区,伴随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的一次强对流过程,使用初始多源融合分析场对集合预报结果影响进行了分析。结合上海南汇双偏振雷达基数据观测,对12~14 h预报时效的反射率因子、差分反射率及冰雹集合预报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分析了改进初始水物质分布,同时增加小尺度信息对于模式预报结果的影响。主要结果为:(1)对反射率因子预报的评估显示,初始场调整了水物质分布且增加了小尺度信息的试验(以下简称ADAS试验),对降水的范围、分布特征及评分都有明显改进(2)由于差分反射率在较小的距离内变化剧烈,对其准确预报难度较大,ADAS试验虽然预报强度偏强,但整体的位置和强度与实况更为接近,特别在大粒子预报方面具有更高的技巧,能够对微物理过程相关特征更好地进行描述;(3)使用地面人工观测和双偏振雷达观测对冰雹概率预报评估的结果显示,ADAS试验预报的高概率降雹区与观测落区接近,对冰雹落区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通过多源融合分析调整初始水物质分布并增加小尺度信息的集合预报试验改善了较长预报时效的强降水和冰雹概率预报,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双偏振变量预报具有区分强降水与冰雹的优势,通过与观测的对比可以更好地评估模式对微物理过程描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3.
陶岚  管理  孙敏  戴建华 《气象科学》2019,39(5):685-697
2015年4月28日,在高空冷涡的天气背景下,一个伴有较长生命史中气旋的超级单体在上海南汇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观测范围内经历了发展减弱阶段,并产生了冰雹、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利用常规天气观测、南汇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双雷达反演风场等资料分析发现,超级单体在发展成熟阶段呈现出回波悬垂、低层入流缺口、中气旋以及三体散射等经典特征,以及表示雷暴处于发展加强阶段的差分反射率因子柱。差分反射率因子柱通常意味着雷暴中上升气流的加强,同时说明大量的水滴可以被强上升气流托举到0℃层以上,形成过冷水滴,从而有利于冰雹的形成。超级单体经过的区域0~6 km垂直风切变达到了22~26 m·s~(-1),强垂直风切变环境有利于水平涡度发展,南汇雷达观测范围内中气旋维持了100 min左右,有利于雷暴的发展维持。此外,基于模糊逻辑法对此次降雹强对流天气过程开展了相态识别,结果表明,模糊逻辑法对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冰雹、降水等不同性质的降水能够进行有效的识别,有助于对雷暴降水相态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64.
维城市模型的数据获取方法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敏  陈军 《测绘通报》2000,(11):4-6
随着GIS向3维领域的不断发展,3维城市模型的研究近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在3维对象建模、基于影像的对象重构以及数据获取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其中以对数据获取的研究最为广泛且深入。由于3D CM(City Model)的建立需要大量的第3维空间数据和纹理数据,如何高效批量地获取这些数据,是3D CM构建的重要前提。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目前有关3D CM的数据获取方法进行了评述,指出了目前3维城市模型数据获取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65.
3维城市模型的数据获取方法评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孙敏  陈军 《测绘通报》2000,(11):4-6
随着GIS向3维领域的不断发展,3维城市模型的研究近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在3维对象建模、基于影像的对象重构以及数据获取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其中以对数据获取的研究最为广泛且深入,由于3DCM(City Model)的建立需要大量的第3维空间数据和纹理数据,如何高效批量地获取这些数据,是3DCM构造的重要前提,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目前有关3DCM的数据获取的方法进行了评述,指出了目前3维城市模型数据获取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66.
南海北部珊瑚Ba/Ca比值的季节变化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等离子体普技术分析了取自海南岛南部沿岸的现代演珊瑚高分辨率的Ba/Ca。结果表明,该珊瑚的Ba/Ca比值具有明显的双峰态的季节变化,其中春季和秋季Ba/Ca比值较镐,而冬、夏两季则较低。海南岛南部及邻近地区季节降雨的变化所控制的原Ba输入是这些珊瑚Ba/Ca比值变化的重要控制因素,而该区夏季相对较镐的表层海水生产力可能也对其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7.
西昆仑山库地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袁超  周辉  孙敏  李继亮  侯泉林 《地球化学》2000,29(2):101-107
运用主元素、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对西昆仑地区库地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源区、构造意义及成岩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库地北岩体是个高钾的I型花岗岩岩体,其微量元素5和同位素组成表明,该岩体来源于陆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其独特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以及与其共生的基性岩脉表明,该岩体形成于加里东末期一引张的构造环境。该期引张构造的识别为研究西昆仑地区构造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8.
虚拟现实与计算机动画方面的研究内容在较长的时期内是一个热点主题,ISPRS将其列为一个专题,对支持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成果展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归纳和总结2008年ISPRS大会的该专题论文,简要地给出这些论文的主旨,以企为读者提供举纲张目的帮助。这些论文的研究内容集中在3维可视化相关技术方面,包括3维数据获取建模与处理、3维模型数据精简、纹理数据提取、DEM可视化以及巷道可视化方法等。  相似文献   
69.
虚拟现实与计算机动画方面的研究内容在较长的时期内是一个热点主题,ISPRS将其列为一个专题,对支持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成果展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归纳和总结2008年ISPRS大会的该专题论文,简要地给出这些论文的主旨,以企为读者提供举纲张目的帮助.这些论文的研究内容集中在3维可视化相关技术方面,包括3维数据获取建模与处理、3维模型数据精简、纹理数据提取、DEM可视化以及巷道可视化方法等.  相似文献   
70.
膜生物反应器相对于传统污水处理方法对污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文中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建模的发展和现状,分别就污泥模型、膜污染模型和整合膜生物反应器模型进行了论述,介绍了模型的应用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