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科学   7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南海及邻区前中生代构造演化与东特提斯构造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海及邻区的前中生代地层分布研究为基础,划分了该区域前中生代的褶皱基底分区.其中,晋宁期褶皱基底主要分布于琼南地块和昆嵩地块,围绕其周缘发育的依次有加里东期、海西期等褶皱变质基底,从华南大陆向东南沿海,其基底也依次由老变新.在基底分区及前人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区的前中生代的缝合带的分布进行了研究,认为在海南岛的九所-陵水构造带、西沙北海槽、中央海盆的北侧可能存在一条“琼南缝合带”,作为马江缝合带的东延.前中生代的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两个大的地质时期,即原特提斯和古特提斯时期,构造演化的特点主要是各地块的多次碰撞与张裂作用,最终形成了多个变质褶皱基底和多条古缝合带.软流圈的对流作用可能是控制各地块多次碰撞与张裂作用的主要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72.
南沙地区下第三系沉积特征及其与含油气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南沙调查地球物理资料和围区区域地质资料的对比,分析了南沙海区的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的划分,指出南沙东部钻井和拖网揭示的中生代上部沉积地层(白垩系)很可能延伸到南沙中部。南海裂谷期间形成的下第三系具有明显的裂谷充填特征,其构成生油岩主体。南沙西南及西部的下第三系受到走滑、拉张和挤压的影响,构造复杂,圈闭多,规模大,是主要的生油和储集岩层。在南沙东北部充填在裂谷中的下第三系受到不同程度的积压,是重要的储集岩层。南沙东部地区也是水合物形成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73.
南海东北部居里面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居里面是岩石中铁磁性矿物因温度升高达到居里点而由铁磁性变为顺磁性时的温度界面, 在这个面以下的岩石由于温度超过居里点而被认为几乎无磁性。1985年中美双船地震扩展排列东剖面(ESPE)和1993年中日合作海底地震仪剖面(OBS93)均穿越南海东北部各主要构造带和盆地, 获得了完整的地震及重、磁资料。通过上述剖面的磁测异常反演出其磁居里面, 同时由热流探测资料计算其地温场并从中获取了热居里面(575℃等温面)数据(热居里面是笔者相对于磁居里面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即指由海底热流探测资料经地温场模拟而获得的居里面)。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得到的居里面深度在很多地区并不一致, 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在有可能存在未知热事件的地区, 计算稳态地温场的前提条件并不成立, 因而由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热居里面在这些地区并不能真正反映居里面的深度, 从而形成了它与磁居里面的显著差异。通过计算研究区磁及热居里面并根据其差异可以快速判定该区下部是否存在10Ma以来的热侵事件以及是否有浅层热源, 这对于研究南海东北部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深部结构及沉积充填特征与烃源岩成熟生烃作用以及油气运聚成藏规律和油气资源潜力评价等, 均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和地球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4.
总结了地学理论存在的多种形式,这些理论具有局限性、不成熟性、易变性以及多学说共存等特征,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在讨论了发现科学问题,创建科学理论的途径后,根据地学领域科学理论的特殊性,提出了创建地球科学新理论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5.
为探究南海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地块在中生代晚期构造接触关系及其对南海形成演化的影响,利用过南海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采集的地球物理资料以及公开发表的数据资料,对两侧陆缘的地壳结构及前新生界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的地壳结构及物质组成存在差异,属于性质不同的两个微地块;两侧陆缘前新生代地层在晚中...  相似文献   
76.
滇西临沧花岗岩基新生代剥蚀冷却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揭示临沧花岗岩基的剥蚀冷却历史,探讨印藏碰撞对滇西的影响,对6块临沧花岗岩基样品进行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定,并利用模拟退火法对其中5块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进行非线性热史反演,估算了不同时期的剥蚀量和抬升量. 结果表明,岩基自印藏陆陆碰撞以来经历了两期冷却事件,早期冷却速率仅5~10 ℃/Ma,晚期冷却速率明显增高,特别是近3 Ma以来的冷却速率达到16~20 ℃/Ma;两期总剥蚀厚度可达3300~3500 m. 分析表明冷却事件与印藏碰撞关系密切,早期冷却是在印藏碰撞影响下,临沧岩基卷入逆冲推覆运动而遭遇抬升、剥蚀的结果;晚期冷却则是上新世以来,特别是3Ma以来岩基经受整体的强烈抬升、剥蚀的结果,该期构造抬升量约为672~1263 m;裂变径迹资料还揭示印藏碰撞先影响南部岩体,随后才波及到岩基中北段.  相似文献   
77.
初谈海底淡水资源的形成条件及开发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8.
海底淡水可解沿海水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底淡水可解沿海水荒刘海龄杨树康陈丽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一)人类正面临着淡水资源危机的威胁早在1977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和世界水资源会议就向全世界发出警告:“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就是水!”时隔20年后的今天,水资源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