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科学   19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鲁斌  刘慧 《黑龙江气象》2012,29(2):37-38,46
1引言电场探测一般采用导体在电场中产生感应电荷的原理。从探测的对象上可分为地面大气电场探测、空中电场探测及空间电场探测。现阶段主要是对地面大气电场进行探测,从而监测被探测地区上空雷雨云的整个过程(起电过程、电荷积累程度和消散过程)。  相似文献   
102.
广东某硫酸冶炼工业区土壤铊污染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地累积指数法(Igeo)及富集指数法(EF)对广东某硫酸厂含铊黄铁矿冶炼废渣堆渣场周围土壤铊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废渣周围土壤已受到了明显的土壤铊污染,铊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土壤0~165cm范围,并且表现出沿垂直方向向下迅速降低的特点;土壤表层的铊吸附量未达到饱和状态,铊污染物将继续在土壤表层发生累积作用。Igeo与EF法对铊污染评价结果相似:废渣下伏土壤0~6cm范围铊污染达到中度污染水平,而在土壤约85~15cm以下为无至轻度污染水平;15cm以下没有受到土壤铊的污染;相对于下伏土壤剖面,废渣外围土壤污染更为严重,其中表层土壤0~1cm铊已经达到显著污染,土壤2~105cm范围内铊为中度污染,而在土壤约15cm以下铊为无至轻度污染。两种方法应用于工业区土壤铊污染水平分析是可行的,但是不能表明铊在土壤中存在状态、迁移能力以及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3.
黄土内部存在各种裂隙,增湿-减湿作用导致原状黄土内部裂隙不断发展演化,因此研究在增湿-减湿作用下黄土裂隙发育演化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陕北延安地区某边坡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CT扫描技术获得了增湿-减湿作用下土样细观结构变化图,得到了土样CT数ME及SD值随土样增湿-减湿作用的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体湿度的增加,土体内部损伤速率缓慢增加,当含水率超过土样塑限后,土体内部损伤速率加快,含水率超过一定值时,速度又减缓,CT数的均值和方差随含水率变化皆呈反“S”曲线;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土样微裂纹逐渐发育,表现为伸长变宽,呈不规则的分叉、甚至贯通;4次干湿循环后,土样裂隙裂缝基本成了网状,土样较破碎,此时CT数的均值和方差变化不大;干湿循环幅度越大,土样内部损伤程度也越大,土样内部节理裂隙发展也就越快。  相似文献   
104.
刘飞  刘慧  刘银山 《地下水》2019,(3):100-103
鄂尔多斯盆地赋存多种矿产且资源量极为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盆地内各矿产资源存在交叉,特别是能源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煤炭等资源的矿区叠置问题极为严重,极大制约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本文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内能源矿产的特征,以及开发现状、管理模式、法律法规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矿权叠置形成原因,针对性的探析解决机制,并提出:建议协同开发,确定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定统一管理措施,加强协调监管。构建精简的矿权审批体系,形成一贯的执行标准。探明采矿权和探矿权,制定配套信息共享制度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5.
文章通过对上海市各承压含水层地下水采灌现状、地下水位分布特的分析与研究及地下水可开采量的预测,指出上海市主要水位漏斗分布区、超采区、因过量抽汲地下水而导致地面沉降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对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6.
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要素综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资源环境安全问题始终是世界各国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和基本诉求。考虑到单要素和整体两大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要素综合分析方法。根据世界上10个人口超过 1亿以上国家的抽样分析表明,土地、水资源、矿产及生态环境的整体状态是决定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基本所在。与此同时,为了改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 资源环境脆弱状态和提高其稳定程度,第一是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第二是努力推进本国资源环境开发的国际化进程;第三是增大智力投入以提高资源深度化加工;第四是加大本国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07.
根据内电解-催化氧化法的应用特点,选用颗粒活性炭作为催化剂的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催化剂,并通过用不同催化剂对糖蜜酒精废液COD去除率的比较,确定最佳的催化剂制备条件:Cu(NO3)2浓度为7.5%,浸渍12h,260℃~300℃焙烧活化10~14h;多次使用后的Cu-AC催化剂由催化剂再生技术再生,并应用于糖蜜酒精废液处理。  相似文献   
10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目前,在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过程中,存在农业经营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科技创新不足、教育落后、风险防范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中国需采取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推广产业化经营方式、加大财政支农投入、运用现代技术、培育农业人力资本等措施,发展高效、可持续的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09.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汛期洪灾频发,气候变化极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该区域洪水的量级和发生频率,需要上下游合作共同应对。建立了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分布式水文及水库调度模型,模拟1991-2005年全流域13条支流和5个干流防洪控制断面的逐日天然流量过程,在此基础上模拟全流域已建、在建和规划水库的联合调度过程,分析防洪作用。结果表明:①全流域水库联合调度对湄公河5个主要断面均有显著的防洪作用,在完全按照防洪目标对水库进行调度的情况下可将200年一遇洪水减至20~50年一遇。②湄公河左岸支流的防洪能力远高于右岸,具有较高防洪能力的支流有澜沧江、南乌河、南俄河、南屯河、濛河、色公河和桑河。③对不同断面起主要防洪作用的支流不同:在琅勃拉邦上游,澜沧江、南乌河起主要作用;在那空帕农断面,南俄河与南屯河加总的防洪作用与澜沧江基本相等;在巴色下游,濛河和色公河的作用均超过澜沧江。澜湄合作机制为上下游防洪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研究成果可为流域国协商建立联合防洪调度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选取位于中亚干旱区东部新疆天山地区的两个典型黄土沉积剖面,通过磁学参数(χARM/SIRM)、亮度(L*)、有机碳/氮同位素(δ13Corgδ15N)等记录,对研究区内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进行重建。结果表明:早全新世,χARM/SIRM、L*指示黄土成壤较弱、有机质含量低,δ13Corg记录表明区域降水较少,共同反映该时期地表植被覆盖低、相对干旱的气候环境;中晚全新世,χARM/SIRM、L*δ13Corg记录的湿度逐渐增加,黄土δ15N偏正变化,指示地表生态系统生产力增强、植被覆盖增加,表明该区域气候适宜期发生在中晚全新世。中亚干旱区东部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特征,与北半球高纬度冰盖、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