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716篇
  免费   21787篇
  国内免费   10904篇
工业技术   318407篇
  2024年   896篇
  2023年   4412篇
  2022年   6861篇
  2021年   11032篇
  2020年   8290篇
  2019年   7068篇
  2018年   8006篇
  2017年   9071篇
  2016年   7892篇
  2015年   11082篇
  2014年   13690篇
  2013年   16381篇
  2012年   17759篇
  2011年   19395篇
  2010年   16754篇
  2009年   15900篇
  2008年   15441篇
  2007年   15097篇
  2006年   15975篇
  2005年   14153篇
  2004年   9050篇
  2003年   7905篇
  2002年   7306篇
  2001年   6486篇
  2000年   7102篇
  1999年   8476篇
  1998年   6806篇
  1997年   5777篇
  1996年   5419篇
  1995年   4470篇
  1994年   3727篇
  1993年   2607篇
  1992年   2111篇
  1991年   1575篇
  1990年   1142篇
  1989年   908篇
  1988年   737篇
  1987年   487篇
  1986年   358篇
  1985年   234篇
  1984年   161篇
  1983年   104篇
  1982年   125篇
  1981年   83篇
  1980年   68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Exchanges of total N and C between a river and its floodplain forest have been enhanced by sedimentation processes during flood pulses at a 5‐ha bottomland hardwood forest located at the Olentangy River Wetland Research Park in central Ohio. In the spring of 2000, the forest was hydrologically restored by notching an artificial levee that had separated the Olentangy River and its floodplain forest for 100 years. One‐hundred flat sediment traps (30 cm × 30 cm) were used to collect sediment samples during spring/summer flooding events from 2003 to 2005. Results showed that sediment deposi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landscape variability during flooding events, Net sediment deposit in the wettest area averaged 134 ± 12 g‐dry wt m?2 in 2003, 127 ± 17 g‐dry wt m?2 in 2004 and 149 ± 23 g‐dry wt m?2 in 2005. Total N and C sedimentation ranged from 0.49 to 0.92 g‐N m?2 and 5.2 to 19.9 g‐C m?2. Fe dominates the sediment chemistry and results show the elemental abundance in the order of Al > Fe > Ca > K > Mg > S > P > Na > Mn > Zn > B > Cu > Mo. A hydrologic pulsing index (HPI) could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for mass changes of energies with hydrologic pulsing events. Restoration of seasonally flooded bottomland forests could stimulate potentially large nutrient and Fe releases, which would eventually lead to an enhanced forest productivity and biodiversity.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2.
张志斌  李明新 《水力发电》2007,33(12):29-30,72
三峡工程地下电站主厂房顶拱跨度32.60m,上覆山体最薄处仅35m,属埋深浅、局部围岩偏薄的超大型地下洞室。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质量和安全控制,主厂房顶拱开挖按时、保质完成。三峡工程地下电站主厂房顶拱开挖施工技术及管理经验可供有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93.
高效铣环在胜科1井事故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科1井是中国石化的一口重点科学探井,在钻至井深5001m时因井眼缩径发生了卡钻事故。由于井底存在直翼扩大器、PDC钻头等含有硬质合金的落鱼,普通铣鞋无法完成套铣打捞作业,为此,专门设计了一种高效铣环。该铣环的切削元件选用了一种硬度达93.2 HRA的钛合金,经铣槽镶焊在本体上;本体选用了40CrNiMo厚壁管材,并进行了调质处理;连接螺纹选用了双级梯形同步螺纹。在胜科1井的应用表明:切削元件的强度满足了切削扩大器切削翼和PDC钻头胎体的需要,其齿形、布齿方向和出刃高度设计合理,提高了切削速度;本体性能高,切削元件焊接性能较好;双级梯形同步螺纹有效增加了连接部位的强度,具有较高的上扣扭矩,承受冲击载荷能力强。高效铣环在该井的成功应用,为今后同类型井的事故处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94.
张青艳  陈宁  张健 《水力发电》2007,33(9):47-50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系统的不断完善,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动态作用越来越显著,但如果其动态作用体现的价值得不到合理的收益,将严重影响抽水蓄能电站自身的财务生存能力。通过对抽水蓄能电站动态效益的主要组成部分——备用效益进行的研究,对抽水蓄能电站承担备用容量的特点以及备用效益的研究现状、量化理论及方法进行的综合分析,为抽水蓄能电站动态效益的合理量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张军  刘建生  王华  张永平 《中国水利》2007,(5):29-30,49
山东省总体上属于资源性缺水省份,合理配置水资源已成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山东省水资源的基本特点进行分析,建立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系统模型及生成配置方案,在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96.
针对山东省节水灌溉发展以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为主,农业总体节水水平较低的现状,为提升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的节水率,通过管灌系统田间设备研制改进和配套的田间灌水技术研究,形成节水高效的低压管道输水田间精细灌溉技术,从而大大提高全省的节水灌溉整体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7.
为保证土石坝稳定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中,通常对病险土石坝坝体内外坡进行培厚施工处理。文章详细介绍了病险土石坝培厚施工的测量控制中,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确定以及填筑放样测量方法及控制。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分析了水分对清净剂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结构组成的影响;采用热管氧化试验法和曲轴箱模拟试验法,考察了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在加水前后清净性能的变化;采用四球试验机和高频往复试验机,分析了水分对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中的水含量对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的水解安定性能影响较大,并且随着水含量的增加,油品的清净性能和抗磨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999.
将Mo与Al2O3粉体按摩尔比为0.3、0.4、0.5配料,混合均匀后通过粉末冶金法制成3种Mo-Al2O3金属陶瓷试样。在1800℃,2h氢气气氛中烧结后,试样的气孔率随Mo含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而强度呈增加趋势。同时,随Mo含量增加,金属陶瓷中Al2O3的晶粒尺寸减小,Mo的形态从以弥散状为主转变为以连续状为主。研制的高温型Mo-Al2O3金属陶瓷测温套管(金属与陶瓷摩尔比为0.4)在真空或N2保护条件下测量高温合金熔液温度时,平均使用寿命达到100次。  相似文献   
1000.
阐述了喘振的发生、危害及其控制。介绍了加氢联合装置Triconex的TS-3000控制系统防喘振控制器的特性和各种控制线、防喘振控制的算法和操作。采用该系统后可以有效地实现防喘振控制,提高机组的控制灵敏度、稳定性及工艺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