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4篇
  免费   1178篇
  国内免费   441篇
工业技术   11133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488篇
  2021年   739篇
  2020年   539篇
  2019年   415篇
  2018年   405篇
  2017年   402篇
  2016年   470篇
  2015年   477篇
  2014年   609篇
  2013年   650篇
  2012年   653篇
  2011年   672篇
  2010年   559篇
  2009年   503篇
  2008年   531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326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7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The authors have investigated the reliability performance of G-band (183 GHz) monolithic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 (MMIC) amplifiers fabricated using 0.07-/spl mu/m T-gate InGaAs-InAlAs-InP HEMTs with pseudomorphic In/sub 0.75/Ga/sub 0.25/As channel on 3-in wafers. Life test was performed at two temperatures (T/sub 1/ = 200 /spl deg/C and T/sub 2/ = 215 /spl deg/C), and the amplifiers were stressed at V/sub ds/ of 1 V and I/sub ds/ of 250 mA/mm in a N/sub 2/ ambient. The activation energy is as high as 1.7 eV, achieving a projected median-time-to-failure (MTTF) /spl ap/ 2 /spl times/ 10/sup 6/ h at a junction temperature of 125 /spl deg/C. MTTF was determined by 2-temperature constant current stress using /spl Delta/G/sub mp/ = -20% as the failure criteria. The difference of reliability performance between 0.07-/spl mu/m InGaAs-InAlAs-InP HEMT MMICs with pseudomorphic In/sub 0.75/Ga/sub 0.25/As channel and 0.1-/spl mu/m InGaAs-InAlAs-InP HEMT MMICs with In/sub 0.6/Ga/sub 0.4/As channel is also discussed. The achieved high-reliability result demonstrates a robust 0.07-/spl mu/m pseudomorphic InGaAs-InAlAs-InP HEMT MMICs production technology for G-band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2.
简要介绍日本清酒的生产方法,包括酒的知识、精米、蒸米、制曲、酵母、分析、勾兑等。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高程拟合方案的建立 ,详细分析了拟合点分布不同和一次、二次函数拟合对高程拟合带来的影响 ,并提出了提高水准拟合精度的一些有效措施 ,最后就拟合的精度作了适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4.
激光晶体Nd:YVO4的形貌及生长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应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和同步辐射X射线白光形貌术对采用提拉法生长出的Nd:YVO4晶体进行的形貌及生长缺陷的分析,获得了该晶体的开裂表面的ESEM形貌像以及取自晶体肩部和中间部位的(001)面的同步辐射白光形貌像,观察到了位错、包裹物等缺陷,可为生长高质量的Nd:YVO4晶体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5.
熔融-固相缩聚法中固相聚合对聚乳酸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L 乳酸单体为原料 ,熔融 -固相缩聚法合成了聚乳酸 ,重点研究了固相聚合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绝对压力 60Pa ,氯化亚锡为催化剂 ,分段控温 ,可使聚乳酸的粘均分子量提高到固相聚合反应前的 5 3倍。通过对固相聚合产物的结晶度和熔点的分析 ,探讨了固相聚合的机理。  相似文献   
26.
电动汽车常被喻作“归来的孩子”,因为这项技术在多年前进入市场后便一直沉寂,直至最近才再次活跃起来。其实,电动汽车早于1835年首次于美国出现,到1899年,纽约市接近90%的出租车都是由电力驱动。然而,当电力启动器和内燃机变得完善时,电动汽车的使用就迅速衰退。随着如今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由燃烧碳氢化合物造成的污染,加之汽油成本高升的影响,再次  相似文献   
27.
28.
Ultra-wideband bandpass filter with hybrid microstrip/CPW structur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 novel ultra-wideband (UWB) bandpass filter (BPF) is presented using the hybrid microstrip and coplanar waveguide (CPW) structure. A CPW nonuniform resonator or multiple-mode resonator (MMR) is constructed to produce its first three resonant modes occurring around the lower end, center, and higher end of the UWB band. Then, a microstrip/CPW surface-to-surface coupled line is formed and modeled to allocate the enhanced coupling peak around the center of this UWB band, i.e., 6.85GHz. As such, a five-pole UWB BPF is built up and realized with the passband covering the entire UWB band (3.1-10.6GHz). A predicted frequency response is finally verified by the experiment. In addition, the designed UWB filter, with a single resonator, only occupies one full-wavelength in length or 16.9mm.  相似文献   
29.
冰蓄冷系统运行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筑物的空调制冷系统采用蓄冷方式,可以节约运行费用,减少设备容量,转移用电高峰。蓄冷空调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相比,在运行的经济性方面有很多优点。因此开发了冰蓄冷系统运行经济性分析计算机软件,应用这套软件对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分析,计算出各种冰蓄冷系统与相应常规系统的逐时耗电量、电费、全年运行费用和设备容量减少率等,并以图表的方式对两种系统的经济性作出综合的比较,能全面、直观的显示冰蓄冷系统的优点。  相似文献   
30.
HFCVD法制备SiC材料及室温光致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FCVD)以CH4和SiH4作为反应气体在Si衬底上制备了SiC薄膜。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吸收谱(FTIR)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和组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已经在Si衬底上制备了SiC薄膜。对所制备的SiC薄膜进行了光致发光测试,在室温下观察到了薄膜峰值位于417nm和436nm的较强的可见光发射,认为这两个相近的蓝光发射起源可能是光激发载流子从SiC晶粒核心激发.然后转移到SiC晶粒表面发光中心上的辐射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