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07篇
  免费   921篇
  国内免费   176篇
工业技术   43904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8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59篇
  2017年   682篇
  2016年   1063篇
  2015年   784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2136篇
  2011年   2432篇
  2010年   665篇
  2009年   754篇
  2008年   601篇
  2007年   632篇
  2006年   562篇
  2005年   3338篇
  2004年   2554篇
  2003年   2044篇
  2002年   848篇
  2001年   732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615篇
  1998年   6147篇
  1997年   3803篇
  1996年   2499篇
  1995年   1449篇
  1994年   1069篇
  1993年   1101篇
  1992年   242篇
  1991年   303篇
  1990年   301篇
  1989年   274篇
  1988年   296篇
  1987年   222篇
  1986年   199篇
  1985年   168篇
  1984年   70篇
  1983年   80篇
  1982年   129篇
  1981年   176篇
  1980年   190篇
  1979年   60篇
  1978年   98篇
  1977年   609篇
  1976年   1320篇
  1975年   99篇
  1973年   47篇
  1971年   4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A new concept for the geometry of a curved beam bistable micromechanical mechanism is proposed aiming at producing a secondary equilibrium state that is more stable (in terms of transformation force) than the primary, stress-free, configuration. The proposed geometry is simple and compatible with common MEMS mass-production processes. A parametric study is performed by means of a non-linear finite-elements analysis in order to study the post-buckling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of the mechanism. Based on this analysis, we show that it is theoretically possible to have a mechanism that exhibits a secondary equilibrium state that is more stable than the stress-free configuration. We also find that the post-buckling response of the proposed design is very sensitive to a particular geometrical feature. Besides this particular weakness, the mechanism is rather robust with respect to geometrical inaccuracies. We report our findings with the hope of inspiring others to propose new ideas for overcoming this geometrical sensitivity.  相似文献   
992.
介绍了云计算的定义和服务模式,阐述了目前信息化管理和架构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技术发展现状,提出融合面向服务架构( SOA)技术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对于信息化建设中降低成本、系统重整和业务重组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93.
针对目前无线投影网关多用户切换技术研究的缺失及必要性,为了减少切换带来的延迟、抖动,提出了多用户的切换协议。通过实现基于Wi-Fi Direct的无线投影网关系统,模拟多用户使用场景,给出了详细的切换流程、数据结构,同时分析了延迟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数据预缓冲技术,进一步对多用户切换进行改进,最后通过实验测试证明其在减少切换延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4.
针对沿海批发商品到全国各省会进行小量批发和零售的商户而言,统计货物每月每年销售情况、利润利率以指导进货的种类、数量和进货月份非常重要。设计一款基于SQL Server 2008R2数据库和VS2010平台下的托管C++编码的枕套经营管理软件。在满足以上需求的情况下,替代现有的记账方式,通过简单的操作选取参数结合软件内部提供的SQL查询语句或者向数据库请求执行的存储过程以提供丰富的查询功能,并把结果导出到Excel表格进行更直观的观察,该软件经过一年半的调试和使用之后显示出了对进货商和批发商双方良好的进货、销售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用户击键行为作为一种生物特征,具有采集成本低、安全性高的特点。然而,现有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环境都是基于实验室数据,并不适用于极度不平衡的真实数据。比如,在实验室数据上效果出色的分类算法在真实数据上却无法应用。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真实击键行为数据的用户识别算法。该方法将聚类算法和距离算法结合起来,通过比较新来的击键行为和历史击键行为相似度以实现用户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100名用户的3015条真实击键记录组成的数据集上准确率达到88.22%,在投入实际应用后,随着样本集的增大算法的准确率还可以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96.
在人脸识别领域应用张量奇异值分解( TSVD)来进行人脸特征的表示和提取,克服了过去的提取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法( PCA)等过于依赖拍摄条件的缺点。 TSVD将数据转换成三维线性模型,所以能避免二维线性方法中条件改变则精确度下降的问题,使得识别算法在变化的条件下获得了相对稳定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对算法进行了优化,利用矩阵分解,在不影响算法正确率的情况下,有效减少计算量,提高算法效率。基于Matlab对该算法进行了四组实验,并将结果与用PCA方法得到的结果对比,验证了该识别算法在变化条件下显著的正确性以及稳定性;同时,对优化的TSVD算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在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该算法速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97.
针对直流电机驱动固定双桨的无人水面艇,介绍了一种自主直线路径跟踪系统,该系统由岸基监控系统和艇载控制系统组成,具有自主航行和遥控航行两种工作模式,可在自主航行出现危险时切换到遥控模式,保证航行安全。岸基监控系统通过数传电台与艇载控制系统通信,向艇载控制系统发送控制命令,接收并显示其传回的状态信息;艇载控制系统以工控机为主控单元,进行数据采集与解算,与岸基监控系统通信,并为直线路径跟踪控制算法提供程序接口;GPS双天线高精度测向定位系统为直线路径跟踪控制算法提供位置和航向信息,直线路径跟踪控制算法根据距离偏差和航向偏差计算出左右两侧电机电压,进而控制无人水面艇航行。实验分别采用了PID、模糊控制和模糊PID三种控制方法,系统实际水上实验表明,在风力2~3级,晴到多云天气条件下,无人水面艇对目标路径的最大跟踪误差小于0.6 m。  相似文献   
998.
为了快速准确获取油气管道线路铺设的工程量,将移动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应用到管道线路方面,利用其空间数据获取功能和其可嵌入性的优点,设计基于移动GIS的油气管道线路工程量的获取统计系统。该系统利用GPS定位技术智能化地获取显示预设管道线路路况和周边地理信息,并利用获取的空间数据通过图形近似化算法快速地计算出管道线路铺设工程量,通过Dijkstra算法选出最优路径,为油气管道的选线提供有力依据,并且可以为管道选线人员和野外数据采集人员提供远程交流服务。该系统的应用将大大减少油气管道选线的时间和工作量。  相似文献   
999.
针对传统人体姿态解算算法中存在MEMS陀螺误差发散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惯性测量单元( MIMU)及磁力计信息融合的姿态解算算法。该算法利用互补滤波结合PI调节控制完成陀螺零偏校正,然后在加速度计和磁强计的辅助校正下,通过EKF( Expand Kalman Filter)滤波器更新四元数法实现陀螺姿态解算。本算法采用MPU9150传感器模块完成测试实验,实验中对比分析了单独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与本算法的滤波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有效地抑制陀螺的发散,实现稳定地输出高精度姿态数据。  相似文献   
1000.
DV-Hop定位算法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种常用的基于非测距的定位技术,该算法使用平均跳距表示实际距离,在实际应用中造成很大的误差和节点能耗。为此,分析了加权DV-HOP 定位算法,并在加权算法基础上,引入多通信半径广播方法细化节点间的跳数,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DV-HOP的改进型RWDV-Hop定位算法。仿真结果证明,加权DV-HOP在定位精度上比DV-HOP算法提高了7.3%,改进型RWDV-HOP在定位精度上比加权DV-HOP算法提高了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